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宗永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29+131-129,131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人文学科机构和课程设置、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与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独立的人文学科机构,科学设置人文学科课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本文就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文章从人文素质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丰富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内容、拓宽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使人文素质培养贯穿历史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仅要求学生有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之间的精神纽带关系,把是否精通历史、熟悉伟大的文学名著和深谙基本的哲学原理,看成是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基本标志,往往将学生掌握文科知识、人文治学的训练程度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看成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工科院校中,尤其是实行学分制院校,开设相当数量的人文社科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可以加强学生的人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苏塞克斯大学…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人文素质的内涵、广西理工类独立学院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增加普识性人文公共必修课、丰富人文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人文素质类课程、不定期举办人文素质类知识专题讲座等方面探析了理工类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改进思路,以促进理工类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人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内化、不利于内化的问题。创造满足人文知识内化课堂教学的条件,在实践中必须做到:明确人文教师的职责,提高人文教师的素质;重视情感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人文知识内化中的重要功能;强化学生主体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院校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作为基础性人文学科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大语文教育、文学审美、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等方面加强时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高职学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有人文涵养,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应仅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渗透,而是要在学生中广泛、深入、系统的展开人文素质的教育。因地制宜地挖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结合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技术,形成完善的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对于建构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尤其在促进形成完善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具有全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是职业教育必须重视的大问题,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需要从人文学科建设,人文环境的打造,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多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思考感悟、多与人交流、多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总结提升等方面不懈努力,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作为人诸多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是个体内在精神品质的综合体现,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引领,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评估体系,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人文及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厘清了人文、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术语基本内涵之后,我们发现,人文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文科学不仅是一门博大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精神体系和价值体系,比起自然科学体系来,人文科学知识则更容易直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人格品质;人文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而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特征是完满人格的培养;我们还必须关注人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本质是将先进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践、体验转变为素质,稳定在学生身上,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的人。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技术)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素质教育应是营造先进、科学、持续:稳定价值观的教育场。在实践中采取优化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营造科学、文明的教育环境,实施扬长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等措施坚持基本素质教育不断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衡量体育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更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人文素质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剖析人们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教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教师加强文学、哲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大学教师作为高深学问的传播者,他们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有师德,又有技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雅的文化品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培养方式方面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存在一些课程门类与课时偏少、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必须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和人文教育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能简单采用"通识教育"方法,一味灌输人文知识,而要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时,要仔细分析课程任务,认真归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形成包含人文素养教育在内的完整的项目课程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后,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人社科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医学教育的目标,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临床实习中提高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法律观念、人文关怀、团结协作、学识技能、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是外科教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回顾2002年论坛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阅读了会议资料"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回顾与思考"和多位专家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范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参与校内外社会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