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等。在这些评价中学生评价居于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地位,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体系中 ,对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论 ,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能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 ,对学生评价仅受到考试制度、教育评价、传统教育思想、班主任工作量等方面的影响 ,从而造成学生评价的不全面、不准确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论,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能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评价仅受到考试制度、教育评价、传统教育思想、班主任工作量等方面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评价的不全面、不准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评价改革一直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内容评价等等。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评价在学校教育评价中处于最凸显的地位。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改进教育工作。受教育者则从评价中了解自己受教育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中获得激励。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高等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工作.学生评价作为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应当服从教育评价的本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坚持评价的本质所决定的方向性要求,又要看到教育规律决定的人才多样化发展的手段性要求.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未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学生评价实践与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对全新教育评价的理解除了社会的原因之外 ,由于人的立场、观点的不同 ,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不同。因此 ,教育评价的概念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界说。1.建立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注重比较鉴别、检查督促、筛选淘汰、总结提高的思想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受检挨查地位 ,任凭别人评头论足、挑来选去。在现代教育评价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就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 ,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一切由学生的发展着手。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目…  相似文献   

7.
教育评价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欲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要,体会学生的情感,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把多元评价机制引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方法的多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使语文评价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微生物学实验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又采用平时实验评价和实验测试评价。整个评价体系反映了教育民主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评价改革一直是所有教育教学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内容评价等等。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评价在学校教育评价中处于最凸显的地位。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改进教育工作。受教育者则从评价中了解自己受教育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中获得激励。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评价的不协调性明显凸显出来,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进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评价制度等。本文是我校开展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实施分层教学的评价策略》的子课题研究内容——班集体中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重点是在班级中如何实施分层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革现行教学模式中一些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是广大教师一直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因为恰当、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对推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具有深远意义。学生评价素养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理念、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及情境性等特征。重视培养学生评价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自主发展之路,有利于营造多主体交互式的评价氛围,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顺应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需。在现实中,学生评价素养的培养仍受传统考试文化、评价观念、多元评价场景及评价制度缺失的制约。因此,学校需重视开展评价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评价经验,创设良好的评价生态,通过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增强综合素质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评价教育是指教育者基于教学评价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评价的相应教育,从而达到增进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教学评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面了解教学评价的知识教育、积极应对教学评价的态度教育和正确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教育等。教学评价教育有多种形态和类型,它对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实施要在多方面做出自觉努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建立了同行专家、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多角度综合评价体系,力图实现教学目标的转移,使课堂教学从教学知识到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入学率到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培养。文章强调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建立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量化计算公式,使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公正,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以评价为出发点,促进教育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实质化课程、教学、课堂、活动中反映的个性和关键能力,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文章旨在帮助教师在教育政策与具体教育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进行比较,使教育评价始终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推进。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对价值的判断,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教育评价要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价值事实和价值存在做出判断。文章在介绍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诉求,对在教育评价中兑现学生价值诉求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建议,并着重分析了学生在教育评价中参与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评价目的迷失,注重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教育性;评价体系有所偏颇,体现出对学生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导致评价无法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评价结果与学生升学之间挂钩和只针对学生而不针对教育工作者.要弥补这些缺陷,应该坚持评价的教育性、生成性、差异性,同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就要充分发挥评语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所以评语评价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的鼓励,它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让评语评价真正成为教育手段,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价的民主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学生评价民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民主意蕴被各种权威观念所遮蔽,导致学生评价因利益关系而异化的风险日益增加,使以评价促进学生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本真追求难以满足。从评价标准、评价权力和评价程序等方面阐明学生评价的民主意蕴,对解决学生评价民主缺失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评价改革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方面反思我国评价改革,指出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评价者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学生主要是教学评价的对象,作为被评价者接受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口号是正确的,却并不必须通过让学生成为评价者来实现;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是最根本的,但并不是反对提倡和重视发挥评价的教育等其它功能;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可缺少,但简单地将其与学生发展对立起来则是错误的;评价标准应当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针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和目标有所区别,而不是非此即彼;评价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整个教育事业一样,受到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制约,这是教育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评价改革一直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评价尤其受到关注。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可以获得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改进教育工作。受教育则从评价中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中获得激励。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现实中学生评价的不协调性明显凸显出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