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自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始了由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多元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转变。江苏省南通中学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是我国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领跑者。21世纪初,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的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此背景下,2002年,重庆南开中学基于本校选修课程建设二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提出建设有南开特色的“公能教育”模式的校本课程体系。由此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公能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四年多来.“公能教育”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南开中学“办中学中之大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语正确给校本教材定位新课改从2001年起实施,该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课程管理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根据规定,国家课程占80%左右,地方课程占5%左右,校本课程占15%左右。"三级课程管理"是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基层学校抓住三基点——校情、生情、师情(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开发校本教材,为基层学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提供了可操作的载体。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热潮中,出现了一些单纯追求校本教材的数量、追求豪华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为高中课程改革的热点,是建设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秋季,我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走进了学校教育和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赋予了校本课程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在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模式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级学校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视国家课程,开发学校课程,忽略地方课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荐 《生物学教学》2006,31(3):30-31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改革上正从中央集权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这对于调动学校改革课程设置的积极性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城市中学环境教育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提出。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多种要素、多种成分、多种部分组成的,学校课程内部各要素、成分、部分之间有规律的组织形式就是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的命脉和框架蓝图,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功能,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努力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基本型与拓展型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分科和综合结合,共同必修、部分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为多维度、多样化课程目标的实现建立可靠的课程结构保证。这就要求树立下列观念: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议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课程管理正处于转型期,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3年《普…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过程的总和,是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为此我校进行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探索。一、学校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应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校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的深化和推进,需要厘清其理论视野、发展方向和探索问题。理论视野上需要从工具论向发展论转型。构建符合学校情境的课程体系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的主题方向。在探索问题域上,需要从本体、价值和技术三个层次出发,明确学校课程结构实质是什么、学校课程结构追求什么、学校课程结构运作怎么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校本课程开发是开发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借此契机加强学校德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校校风建设,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校园绽放。  相似文献   

14.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内容改革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高校地理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内容、结构.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改革的大趋势必然深刻地影响到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大学地理教育。高等学校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5.
张平 《教学与管理》2012,(15):99-1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项新课题。这也符合课程改革和发展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晨子 《现代语文》2009,(5):152-153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以学校为实施地点而进行课程的开发。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各类文件的相继颁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注重设计顺序。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  相似文献   

19.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模式”的问题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处在极其紧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发展的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本研究以上海市新会中学为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