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GIS技术,研究地形起伏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差距的影响,得出地形起伏度大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要差,证明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形起伏指数有直接的相关性。为以后义务教育均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呼和浩特地区的闪电数据与遥感高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闪电活动特征并探究闪电与地形因素(海拔、坡度、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地形切割深度、经纬度)的关系,进而得出闪电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呼和浩特地区闪电与地形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性防雷减灾、雷电风险区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地形起伏和人口经济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利用窗口分析法提取地形起伏度,然后利用叠加分析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县域人口经济分布与地形起伏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临汾市地形以微起伏和小起伏为主,而大起伏区域仅占总面积的0.76%,地形相对平缓;②临汾市地形起伏较平坦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东部和西部的地形起伏相对较大;③临汾市人口经济基本与地形起伏度呈负相关分布,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经济分布越少。通过研究,对临汾市区域发展提出一般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的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以ArcGIS9.3软件为技术平台,基于研究区DEM提取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表切割深度和地形高程变异系数9个地形因子,在对9个地形因子进行分级分析后,应用分布指数以及信息熵计算分析了地形因子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在各地形位上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1 500~1 750m和1 750~2 000m的地区,坡度0~5°、5~10°和10~15°的地区,坡向W、S、SW的地区,地形起伏度0~50m和50~100m的地区,地表粗糙度1~1.1的地区,坡度变率0~5°的地区,坡向变率10~15°和15~20°的地区,地表切割深度0~10m的地区,地形高程变异系数0~0.003的地区.同时,在各优势地形位上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有序性,这体现了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关系的高度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规模地形存在的数据量多、渲染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地形场景优化方法。对GeoMipMaps算法进行改进,利用地形分块技术进行视域剔除,减少地形块数量;同时,引入高度判断方法,保留地形块高度数据,在降低需要绘制三角形数量的同时保留较多的地形起伏细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形漫游的效率和可视化结果,实时生成大规模地形。  相似文献   

6.
以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中国内蒙古乌珠穆沁-蒙古国温都尔汗带为研究区,应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适合研究区地形特点的10种地貌类型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貌特征为东南低、西北高倾斜地势,主要以高原平原和丘陵地貌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7.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做了全面分析,认为陕南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客源市场和区域可进入性方面优势突出,在资金、基础设施和知名度方面还处于劣势,在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方面面临良好的机遇,在保护资源、环境与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方面存在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形象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为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壤、地形等因素对农田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三江平原1954年~2005年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和DEM,通过使用Rough集理论进行重要性测度计算,发现三江平原农田化过程中,土壤类型的影响要大于地形因子的影响;地形特征中,坡度对农田化过程的影响程度较大,高程与起伏度的影响相当。从土壤类型影响农田化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在三江平原农田大幅度扩张期间,农田开发总体呈现出逐渐由松花江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过渡的趋势,土壤类型的开发也由分布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草甸土向地势低洼地区的白浆土、沼泽土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三江平原不断地进行拓荒开发,草地、林地与沼泽湿地被大面积地开发为农田,使得相应的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开发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面积比例进一步增大,2000年以后土地垦荒状况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1年-2010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l3A3NDVI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年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重庆段东部、中南部中高山区NDVI较高,西部川东平行岭谷区,长江干流及其支流谷地NDVI较低;地形和人类建设活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②近10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活动总体上呈逐渐增强的趋势;③研究区植被活动出现极化的趋势,植被稀疏的区域植被活动进一步减小,植被茂密的区域植被活动保持稳定或增强,夏季最为明显;(D研究区6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DVI最高,为0.6904;水生植被的NDVI最低,为0.5710。草甸和灌丛、灌草丛两种植被类型增长最为迅速,分别为0.6%和0.48%;⑤地形、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是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生长状况最为重要的因素,三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植被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轨迹。其中,地形起伏是坡度与地形起伏度形成的充分条件,成为最根本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同时,人类活动已经成为该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eator的战场地形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地形模型精细度、逼真度与仿真速度之间的矛盾是军事仿真的难点问题。本文研究了三维地形生成的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利用MultiGen Creator建模工具,采用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和优化大面积战场地形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结合实例生成战场地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模型达到了精细度高、真实感强、实时性好等仿真要求。  相似文献   

11.
考虑太阳辐射修正的重庆山地气温空间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重庆多山、多云雾、少日照等典型地理环境特征下气温的空间分布精细化模拟,本文提出了一套局部回归加地形影响修正的适宜性模型方法。该方法综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olar Analyst模型、改进的Angtrom-Prescott方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基于气象站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参数以及辐射站太阳总辐射参数,结合100 m×100 m DEM数据,进行山地起伏地形下气温空间化模拟。其中,气温的地形影响修正通过起伏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拟合而实现。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和稳定性,局部回归项的模拟精度远高于反距离权重插值(IDW)、克里金插值(Kriging),也总体优于传统的基于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日照百分率、相对湿度因子构建的全局多元回归模型;采用55个区域气象站进行单一年份夏季气温模拟精度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59℃,地形影响修正后有38个站误差降低。模型具有较好的时空维度模拟能力,能反映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对气温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物理意义。模型与商业化的ArcGIS软件工具相结合,便于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重庆及其周边西南山地太阳辐射低值区。  相似文献   

12.
蒋世逵 《资源科学》1981,3(1):30-37
西藏地处中低纬度,领域辽阔,地势高耸,高差悬殊,特别是边缘地区地形起伏大,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悬殊;太阳辐射强,紫外线丰富;平均气温偏低,特别是暖季气温不高,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地温和叶温相对较高。在这样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下,该地区的作物分布、种类、品种、产量、品质、生长发育和生态特性等都有着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不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风能资源评估中地表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胡非  刘磊  王丙兰 《资源科学》2011,33(12):2341-2348
利用内蒙东部草原接近1年4层风速廓线资料,采用最常用的两类方法(拟合对数风廓线法和Davenport土地类型系统划分法),结合风能资源利用的特点,来估算该地区地表粗糙度长度。选取10分钟平均风速50m高度大于6m/s时刻的数据,因为50m高度平均风速6m/s以下的时,轮毂高度为80m的风机只能产生少量不稳定的风能。这样挑选数据能够有效地减少粗糙度长度评估中的离散范围。拟合对数风廓线,发现该地区地表粗糙度长度有明显月份和季节变化,夏秋植被茂盛期和冬春植被枯萎期粗糙度长度分别为0.138m和0.088m;细微的地形起伏也会对粗糙度的评估造成影响。两类方法估算的粗糙度长度大致相当,且估算的风能密度只相差2%左右。Davenport法对比较平坦的地形进行粗糙度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世范  张岸  齐清文  刘高焕 《资源科学》2010,32(6):1097-1102
本文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朝鲜半岛起伏地形下全年各月的100m×100m分辨率天文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并详细分析了朝鲜半岛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①在朝鲜半岛天文辐射同时受到南北方向纬度带的影响和山地条件的影响,其中山地影响大于纬度带影响;②朝鲜半岛天文辐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③朝鲜半岛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夏季6月最小,冬季12月最大。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由于地形起伏多变,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有时与实况差异很大,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分布。文章分析了地形对青藏高原降水、蒸发量、日照以及能见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解释。这对提高高原气象观测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牛叔文  李景满  李升红  张修芳  沈义 《资源科学》2014,36(10):2092-2102
地形条件是评价城乡建设用地必需考虑的主要因素。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应用ArcGIS和DEM模型分析海拔高度、坡度和地表破碎度3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地形复杂度。结果表明:地表破碎度代表了地形变化上的一维独立属性,3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地形复杂度比海拔高度和坡度2个因子组合的地形复杂度更好地反映地形起伏变化的信息。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天水市非常适宜、较为适宜、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级土地的比重分别为9.7%、24.6%、19.3%、21.9%和24.5%。以村级尺度来评价,丘陵山区地形变化大致归为6种基本类型:塬峁型、上偏型、正态型、下偏型、河谷盆地形和复杂变化型。非常适宜、较为适宜的建设用地多分布在下偏型、河谷盆地形,结果与人类长期以来实际选择的建设用地高度一致。在地形复杂的天水市,实行"组团发展"有利于城市空间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地形地质条件对药包布置、爆破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界地形的起伏、地质条件的变化,使爆破这门科学至今仍无一套接近实际的爆破理论体系.近年来地形地质条件已为我国爆破工作者重视,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地形与地质条件对爆破的影响,为预防和更好的解决爆破施工中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北方草地典型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5年-2000年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考察了气候、地形、区位和人类活动等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1995年-2000年,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区域面积为59130km~2,占全盟面积的30%,包括70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将占锡林郭勒盟面积1%以上的1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纳入CCA分析)。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其中,高覆盖度草地转出最多,主要流向中、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转出次之,主要流向高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草地覆盖度提高的区域占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的21%,草地退化与改善并存,但以退化草地面积净增为主。CCA第一排序轴与地形起伏度的相关最大,第二轴与海拔高度和坡向转换指数最为密切。前四个排序轴累计可以解释典范效应中的77.8%的信息,CCA分析显示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坡向转换指数(TRASP)、年均降雨量、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的关系较为密切,是形成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大,通过影响草地与人类活动的分布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GPS水准分区拟合法在区域跨度大,地形起伏复杂的地区进行GPS水准测量的应用,从而解决同一区域GPS水准精度无法匹配的问题。为各地GPS水准测量工作提高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致使这些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