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主义已渗入翻译理论界。由于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渐显其弊端,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解构主义翻译论有其缺点,但其创造性及开放性思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祝里会 《科教文汇》2009,(4):238-238
解构主义思潮已经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促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新思考。本文旨在概述解构主义翻译观,并对其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做出正反两方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讨论了从解构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影响,作者先介绍了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如雅克.德里达,接着描述了解构主义的定义以及它对翻译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晶晶 《内江科技》2010,31(4):23-23,183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起源出发,探究了解构主义产生的社会和哲学背景及其主要特点。此外,作者还着重探讨了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后来的后殖民地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对文化意象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将译文置于与原文平等互补的地位,重视文化的差异性,强调译者的自主权和创造性。这些全新的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重点阐述解构主义理论给文化意象翻译实践活动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丽琼 《科教文汇》2010,(32):127-127,144
根据谢天振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丰富和发展,"创造性叛逆"可以理解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特定文化心理和某种明确的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积极发挥和运用主观能动性.对原作在文字、结构、内容及美学效果等层面进行能动的I阐释和建构而完成的创造性翻译行为.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解释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接受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并着重论述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对于翻译工作者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容蓉 《科教文汇》2009,(27):253-253,266
本文选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久负盛名的抒情诗《墓园挽歌》丰华瞻译本做评析,以说明传统译论将“忠实”作为评判译文的唯一标准有失公允,并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久负盛名的抒情诗《墓园挽歌》丰华瞻译本做评析,以说明传统译论将"忠实"作为评判译文的唯一标准有失公允,并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沈汤涵 《百科知识》2021,(18):63-64
传统翻译理论突出一个"信"字.英国翻译家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提出的第一项原则便为"the sense of the origina".我国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理论,也将"信"置于"雅""达"之先.释道安的"案本"、严复的"求信"、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都信奉"忠实"第一的原则,从未被译者忽略.可见,"忠实"始终是翻译不可撼动的第一位原则.然而,解构主义学派完全忽视忠实为本的翻译态度,其提出的"翻译者即反逆者"流传至今.那么,其存在的理由与必要性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王园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92-92,68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理论的两种“极端”一一传统译论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肯定了本雅明关于译者的主体地位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译者是“创造性叛逆者”的提法,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译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位于仆人与主宰两极之间的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常呈霞 《科教文汇》2014,(26):121-122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韵律美感强,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诗圣”杜甫的一篇著名五言律诗——《月夜》的6种译文文本入手,在意象再现与意境再造、人称视角的选取、韵律与形式的再创造等三个方面作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唐诗英译过程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解构主义原理,透视现代室内设计,阐释设计中运用的解构主义思想.提出解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三个新的室内设计理念,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张对单位元素个体的研究,打破事务整体序列,对其单位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然后进行添加个人情感思想的重组。在服装设计领域,解构主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服装设计中各个部件的研究,然后对其进行包含情感、哲学思想的重组,不断地冲击这人们的视觉和精神感受,是当下服装设计领域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互文性这一概念引入广告翻译中,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文广告和其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嘉博 《科教文汇》2012,(4):138-139
在翻译的权力研究基础上,后殖民翻译研究将翻译纳入国际政治文化语境中,突出了翻译的文化和政治作用.后殖民视角下的杂合翻译策略符合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在保存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抵抗强势文化的侵略.因此,杂合翻译策略的使用,不但有其必然性,也是解决现阶段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固定,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商业广告翻译的策略.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以经济效益为最终旨归的,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其目的也是要通过一篇好的译品,引导消费者去行动.文本功能正是从功能主义角度来探讨应用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解构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旨在对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进行彻底的颠覆。他以其解构主义的“分延”、“痕迹”、“增补逻辑”等“新概念”为工具 ,运用“自毁原则” ,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在场的形而上学”以及其典型代表“言语中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从而颠覆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大厦。文章以此为逻辑视线 ,对其解构主义进行了解读 ,并初步指出了它的贡献所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三国文化包含文学经典《三国演义》、三国文化旅游遗迹以及报道、介绍三国时期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所有文字资料,其内容博大精深.近年来,三国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热捧,中外学者纷纷对三国文化进行了翻译研究工作,和三国文化有关的旅游景点也纷纷采用了双语翻译来进行景点解说.但是,在这些英译文中,出现了翻译错位、一词几译、格式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其中对于三国时期官职的翻译更是出现了诸多不统一、不规范的地方.本文拟在翻译规范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三国文化中官职的翻译进行规范化研究,采用举例、对比、分析的方法,试图找出最能与中国古代官职相对应的英文翻译,以促进三国文化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