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等方法,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学区体育概念以及学区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再进一步分析学校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和社区体育对学校体育的反馈作用,最终得出结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学区体育是解决社区体育难题的有效模式,学区体育是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必然,学区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2.
从学区体育与和谐社区的内涵切入,对学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和谐社区视角下构建学区体育文化的基本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优化学区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与综合利用学区内体育资源;加大学区内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区体育活动项目;加强学区内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发展社区体育志愿者。  相似文献   

3.
社区体育发展新模式──学区体育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学校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的社区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层次居民、不同时间带开放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认为学区体育是打破学校与社区界限,推广终身体育的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4.
李岳进 《体育科技》2011,32(1):77-78,90
搜集资料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就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以学校为依托,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研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关系的探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如何资源共享的研究;高校建立社区俱乐部和学区体育模式的相关研究;个别省市有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探讨;国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现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学区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状,提出了“学区体育”概念,深入分析了实施学区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对学区体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目前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客观事实,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社区群众体育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之间相矛盾的现状,提出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要树立社会大体育的观念,应实现发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科学的和合理的调配与共享,建立以学区体育为依托的新型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龙 《体育科技》2013,(1):83-85
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有关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二者互动发展面临着制度不健全、机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成立校内社区体育联合会负责协调学校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服务、成立学区体育委员会负责决策和管理学区体育的相关事宜;建议政府尽快建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监督评价机制,定期评价互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双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学校体育的优势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学区体育模式及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付善民 《体育世界》2008,(11):13-15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借鉴社区体育的基本理论,根据河南省农村地区的社会现状和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对河南省农村学区体育提出理论性构建。农村学区体育是指:在以一所或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的学区地理范围内,学区所在地理范围内体育职能部门或相应职能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学校共同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以学区内全体居民(包括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满足学区内学校体育和居民体育需求,增进学区居民身心健康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建议建立以县级学区为单位的农村学区体育管理体制,成立县级学区体育工作办公室、乡镇学区体育领导小组、村级学区体育协会三级机构与组织推动农村学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场域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该理论认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这个场域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并且随着时间、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学习场域是什么样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学习场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4.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文字及视频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练习的体会,对《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进行研究,旨在挖掘武术操中的武术技击动作,发掘武术操中对武术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内涵的武术文化进行梳理,由表及里的简述了对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传承,继而沿袭了武术“表”与“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6,26(10):43-48,53
从应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对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新的定义,即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时各种逆境的成功应时。从该定义出发,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这一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即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找出合适的应时逆境方法;实施个人化的训练;评价训练效果。新定义及其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并以实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发展现实,国人在表达失望心情和发泄心中愤慨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中国足球的病根到底在何处,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什么不见成效;思考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基于这种认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批判性地思考中国足球急于求成的冒进机会主义行为;提出应准确定位中国足球,循序渐进推动中国足球改革和努力实现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并呼吁当局者尽快建立厚积薄发的发展新思路来切实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