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道兵 《大观周刊》2012,(19):166-167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十多年,也当过好几年的班主任,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时,孩子们的成绩挺好,而到了初中,年级越高成绩为什么越来越差,昔日的乖娃娃很多也变成了双差生?”通过问卷调查我找到了答案之一:“缺少表扬。”是的,我们想一想,在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愿意上学,用了不少的办法。如:发糖、买玩具、笔、贴美人字、戴大红花等多种表扬方式。而小学老师表扬学生的语言更多。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能干、你真聪明、做得好、我喜欢、你真乖”等表扬性语言无不让孩子高兴、满足和遵守纪律、好好表现。然而,到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的增多了、任务的繁重了,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却越来越少了,批评越来越多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双差生越来越多了。其实,我们成人也希望能得到表扬,还何况是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王丹 《大观周刊》2012,(25):193-193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些小小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细节的教育来自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引导。只要我们能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贾殿宝 《大观周刊》2011,(6):173-173
在数学教学中,表扬与批评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激励手段。但表扬与批评是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因人因时制宜,灵活运用。让它真正成为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李娜 《大观周刊》2012,(40):177-178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李新 《大观周刊》2012,(29):245-245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李传军  吴作琴 《大观周刊》2012,(10):133-13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个“心”。  相似文献   

7.
叶维春 《大观周刊》2011,(42):96-96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师生关系现状堪忧,良好师生关系的重建,需要用平等眼光看待学生,用魅力课堂吸引学生,用高尚师德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8.
李巧利 《大观周刊》2012,(27):220-221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于读书的认识。阅读之于人的意义,先贤多有精辟的论述,学生可能也会有所知晓,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不遗余力地宣讲,既要讲深、讲透,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更要讲活、讲美,让学生有清风拂面之爽。每接一届新生,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探讨与指导学生如何用心灵去阅读语文,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30-330
学习写日记对一个人的生活很有重要性,但在教学写日记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凡上过语文课程的老师都知道日记教学是一个瓶颈问题。在我认为写日记要想让学生写好,兴趣是第一,首先,要让他爱上日记,想写日记,?不把日记当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要我们多想一些办法了。 在教了实验教材后,我开始打破以前的方法,开始想办法了。从学生进入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后期时,我开始让学生写话,用拼音试着写上一句话,每隔两天写一次自己想写什么写什么,写法和格式都不作要求,第二天收上来后将这些作品全贴在后黑板上进行展评,每天抽半节课时行评,找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对写得通顺的大加表扬,写的不通顺的我总是找他的优点来表扬,因此学生是只要写了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表扬和奖励。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下数学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有珍 《大观周刊》2011,(10):177-177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数学生活化。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魅力是指新闻本身所生发的吸引力、凝聚力。是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有魅力呢?不是的。有的新闻让人看了感到平淡乏味,有的感到好像在接受训教,还有的让人感到像听“王婆卖瓜”。类似这样一些新闻作品,就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不会有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对新闻魅力作一研究,对指导新闻实践,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事实的魅力是第一位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事实在前,报道在后,这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王惠君 《大观周刊》2013,(12):194-194
让学困生乐于学习,是当今中小学就是的责任与义务,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多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学困生的一些做法。一、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  相似文献   

13.
语支教学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应该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关爱学生,不吝啬表扬;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亮 《大观周刊》2013,(11):377-377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教师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喜欢一个老师的课,会促使你认真地思考,主动性充分被调动起来”。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工作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写一段老师或家长称赞自己的话,却遭遇学生集体罢工,理由是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最近,有着50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特级教师徐鹄碰到这样一件前所未有的稀奇事。大感意外之余,他不免担忧起来:没有表扬,对学生的危害不仅仅是写不出一篇作文,更关系到孩  相似文献   

16.
孙卫民 《大观周刊》2011,(48):196-197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印让学生想写;让学生相信能写;让学生随意些;让学生会写;让学生完善写。只有经过这五步练习,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才可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谭露叶 《大观周刊》2012,(35):346-346
音乐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它独特的魅力,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注意营造气氛,使学生展开想象,创造空间,使学生展现创新力,用各种音乐符号构成音乐的特殊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让学生体验情境,在体验中去创新。  相似文献   

18.
魏英花 《大观周刊》2012,(52):264-265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张朝侠 《大观周刊》2012,(26):150-151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让教材充满活力;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乐趣,拓展学习内容,让教学内容充满活力;能有效地整合学习内容,让单一的学习内容变为综合的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知识面;能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让智障孩子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更好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表扬与批评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两种形式,表扬是为了发扬真善美的东西,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人;批评是为了抑制假恶丑的东西,以“前车之覆”给人以借鉴。那么,凡是表扬与批评的报道是否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呢?看来,尚未尽如人意,甚至有的表扬、批评还起了相反的作用。这里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