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继发 《新闻界》2011,(7):27-29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微娜 《新闻世界》2012,(4):164-165,215
法兰克福学派在传播学批判领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搜集到的2011年有关批判视野下的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思想的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梳理,发现这些研究文章主要集中在对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思想的阐释性研究上,另有少量有关其意义和影响或者启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传播学的发展史上,传统学派一直被视为是主流研究范式,这个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是两种价值观有极大分歧的理论,从学术上讲,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相似性似乎还更多一些,然而在二战前后美国的两场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科学运动——行为科学一体化运动与现代化理论运动中,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渐行渐远,而与耶鲁学派走到了一起。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合流的结果使得美国主流传播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美国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学科研究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石义彬,叶晓滨一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从法兰克福学派传统中,出现了一支委实令人瞩目的传播研究势力。它兴起于欧洲,对传统的传播理论,既定的传播现况和现有的传播体制提出质疑和批判,先声夺人地向传播学研究的主导范式提出有力挑战,寻求建立...  相似文献   

6.
文化工业理论及其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分析现代大众媒介的一个核心概念,近几年在我国的大众文化研究中所见颇多,并逐渐被一些传播学者所引用。但从目前的情况观之,对这一术语的分析介绍还是显得不够,以至于误读误用在所不少。由此,本文试图先简略勾勒其基本内容,然后谈谈我们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哈特的著作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了美国本土传播批判研究状况,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前后期代表人物在传播研究上所持观点的差异,以及文化研究在英国与美国关注视角的区别.总结了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传播批判研究的异同.最后,整体对照了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种批判路径的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击 《新闻大学》2004,8(4):43-47
法兰克福学派通常被认为是"批判理论"(criticaltheory)的始作俑者,而英国文化研究又被视为传播批判理论的重镇。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是无法对两者的批判实质进行区分的。从理论渊源上看,英国人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1]英国人除了沿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这一表述之外,在批判的矛头和实质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粗略地讲,法兰克福学派是站在文化精英的审美立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今西方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和《单向度的人》(又名单面人)等,马尔库塞对技术是如何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是怎样控制社会以及技术被物化和工具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了美国本土传播批判研究状况,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观点之于美国传播研究的地位与差异,分析了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种路径下美国传播批判研究存在的张力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传播批判研究存在的张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了美国本土传播批判研究状况,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观点之于美国传播研究的地位与差异,分析了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种路径下美国传播批判研究存在的张力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化研究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之文化工业化理论与英国大众文化研究理论和模因论尝试对该类社会现象进行文化研究,解释其成因和表现形式,并试图提出应对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文化研究方面贡献甚巨的有两 大学派,即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 派.他们基本上构成了媒介文化研究上的"双 璧"。本论文重点比较了两个学派的差异,认为 相同点有三:他们属于广义的批判学派;都不仅 仅是种单纯的媒介文化研究理论,更是一种参与 政治的方式;都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之 处有四:研究视角与旨趣的不同;截然不同的受 众观;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分野;具体方法论差异 等。最后,笔者总结出了从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 研究学派的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三个方面 的转变,即从文化精英主义转向文化民粹主义, 从政治性转向方法论,态度上从悲观转向乐观。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产业理论诞生于法兰克福学派。1947年,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专门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整章篇幅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他们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视角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进而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15.
从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召开第一次传播学座谈会至今已近三十年,虽然传播学研究经历从无到有、前景看好,但是传播学派在中国还没有出现。本文以201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入学考试中的一道题"论两个传播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为引子,从学派特征入手,认为中国尚无传播学派,因此并无"传播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一说。并针对该判断从学派产生的条件和现状做出理由阐释,包括在学派标签之下的中西传播研究差距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罗瑞芬  余亭 《新闻世界》2013,(6):315-316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该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控制性和虚伪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艺术从高雅走向平庸,从精英走向大众,这一过程中,艺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丧失,沦为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欺骗性的宣传来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工具。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反思,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本质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军 《现代传播》2002,(2):35-38
建立可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及文化问题都不同程度关联到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现象学、解释学及“法兰克福”学派等几种有影响的主体哲学通过社会学理论及文化理论内在地决定了传播理论的框架和体系 ,因而 ,反思主体哲学根基的弊端 ,超越人类中心论思维的局限是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主、客体的协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及文化研究中的人类共同心智及社会知识型理论都提出了结构重于主体的解释模式。这些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而且对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媒介文化"概念在西方学术语境中被提出,显示出研究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进行整合的努力,意味着批判理论研究新路数的开创。"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本土学术语境下被倡导,既是西方理论在中国折射的结果,也显示出一种研究思路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是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理论源头,其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大众传媒是国家控制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主义传媒文化是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在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包围和灌输下,人们成为了缺乏批判和否定之维的"单向度的人"。对大众传媒成为德国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帮凶的记忆,以及目睹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温柔统治的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传媒批判的生成语境。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播学发展史中 ,有关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 2 0世纪 4 0年代左右 ,代表人物分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多诺和“行政管理研究”的创始人拉扎斯菲尔德。这一冲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是传播学研究中经验的方法和人文的方法的首次交锋 ,以合作及合作破裂的方式暴露了一些本质性的问题 ,并对传播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