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笔者听了两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课例,对"什么是科学结论"颇有感触,与诸位同仁共商。课例一:教师出示两盆液体,分别把马铃薯放进去,结果出现了一沉一浮的现象。学生惊奇万分,老师随机引出了一个问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此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是盐水。"不少学生也纷纷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生:土豆。生:洋芋、马铃薯。师(举起两个马铃薯):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把它们放入水中,马铃薯是沉还是浮?[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从中获得新的发现。]生:两个都是沉的。生:两个都是浮的。生:大的沉,小的浮。生:大的浮,小的沉。师:让我们用实验证明一下。(将大的马铃薯放入清水中,小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大的沉,小的浮。师:为什么?生:大的重,小的轻。生:大的大,小的小。师:真是这样吗?(把大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也浮了;小的放入清水中,沉了。)[原先…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在教学中不乏精品。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断谈点笔者的感受。教学片断一(教师甲):……师:那么,你说说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生:盐水比水重,所以马铃薯浮起来了。师:(高兴地)你怎么知道的?生:科技老师告诉我们的。把鸡蛋放在水中是下沉的,把盐放在水里搅拌几下,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我想,马铃薯在水中也是这样。师:(握着这个同学的手)你真聪明。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一齐)同意。……教学片断二(教师乙):……师:大家的意思是说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问…  相似文献   

4.
我们科学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中有一个活动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在活动中,我们配制了一烧杯浓盐水,马铃薯真的在盐水中浮起来了,证实了我们当初的推测(马铃薯上浮的那个水槽中的液体可能是盐水雪。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我们把放有浮在盐水中的马铃薯的烧杯放在一旁,接着进行下一个活动。下课后,我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我们到实验室收拾实验物品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盐水中的马铃薯竟然全部沉到了水底,这是怎么回事呢芽“马铃薯在盐水中为什么先浮后沉呢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教科学课的李老师。李老师听后笑了…  相似文献   

5.
一、对教材的认识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两个步骤,首先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槽中,结果一个水槽里的马铃薯沉,另一个水槽里的马铃薯浮。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推测马铃薯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刘老师正在讲《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刘老师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在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从而知道通过改变水的密度能够改变水中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道理,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堂观察实验: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鸡蛋、烧杯、盐、水,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各小组的同学十分投入,认真地做实验,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鸡蛋在盐水中总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浮着的。我把鸡蛋的大头朝下放在烧杯里,它又反过来大头朝上了。”我也发现了这种现…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刘老师正在讲《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刘老师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在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从而知道通过改变水的密度能够改变水中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道理,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堂观察实验: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鸡蛋、烧杯、盐、水,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各小组的同学十分投入,认真地做实验,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鸡蛋在盐水中总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浮着的。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开始上课了,老师先把一个杯子装满清水,接着请一位同学把一个鸡蛋放进装着清水的杯子里,结果鸡蛋下沉了。然后老师把另一个杯子装满水,又放了许多的盐,用工具不停地搅拌,盐溶化了。老师又请一位同学把鸡蛋放进装有盐水的杯子中,结果鸡蛋在水中一荡一荡的。同学们立刻喊起来:"鸡蛋浮起来了!"这时,老师用手把鸡蛋按下去,结果鸡  相似文献   

9.
在复习浮力时,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理解不到位,总是与物体的浮沉条件混淆。可设计如下几组实验。1验证F浮与ρ溶的关系事先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煮熟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破损),取两个烧杯,并在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清水与盐水,(为了使盐水的密度足够大而且准备时间短,要用热水溶解食盐),讲课时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鸡蛋沉入水底,然后再将鸡蛋捞出放入盐水中  相似文献   

10.
又接到教一年级的任务,我拿着书和实验器材来到教室里。当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孩子们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肯定地说:“这是假蛋。”有个小朋友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突然,他用询问的目光望着我,请求说:“老师,把鸡蛋敲碎了让我看看其中的秘密。”糟糕,我只带了一只鸡蛋,敲碎了鸡蛋我还怎么上课?鸡蛋沉浮的秘密不在鸡蛋上,  相似文献   

11.
又接到教一年级的任务,我拿着书和实验器材来到教室里。当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孩子们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肯定地说:“这是假蛋。”有个小朋友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突然,他用询问的目光望着我,请求说:“老师,把鸡蛋敲碎了让我看看其中的秘密。”糟糕,我只带了一只鸡蛋,敲碎了鸡蛋我还怎么上课?鸡蛋沉浮的秘密不在鸡蛋上,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也是通过做实验来体现的:实验一是取两个杯中的水放在火上烤,发现一杯水中可能有…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景生 《福建教育》2005,(7A):49-50
在一次全省的科学教学培训活动中,我代表厦门市在现场上了观摩课《鹌鹑蛋浮起来的秘密》(苏教版三下教材)。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特点,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这节课教材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水中加盐加大水浮力”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盐水能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太熟悉了,学生求知欲不高,学生被迫接受的活动探究徒具形式。通过反思,我决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突破口,改变原有教材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我也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一开始非常顺利,先是发现问题——演示一个马铃薯在烧杯中下沉而在另一个烧杯中上浮的现象;再让学生做出假设——可能是马铃薯大小问题、放入水中的方法问题、杯子的大小问题。逐一排除后,有学生提出可能是液体不一样。此猜想得到了较多学生的认同,他们认为其中一杯可能是盐水。学生想到了两种可行的途径:蒸发烧杯中的水和制作一杯盐水。第一个实验学生取了几滴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很快就蒸发了,留下了白色固体。学生都  相似文献   

17.
儿子已经四岁半了。我常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玩,一起做科学小实验。一次,我和孩子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小实验。我们用玻璃杯装满清水,拿一个鸡蛋放进杯里,只见鸡蛋立即沉入杯底。我让孩子把住食盐一点点地放入杯里,并且用筷子搅动,这时看到鸡蛋慢慢地往上浮,随着盐的增加鸡蛋浮到了水面上。孩子高兴地叫起来:“浮起来了,浮起来了!”我问:  相似文献   

18.
一堂实验课     
在无数次实验课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鸡蛋在浓盐水中会浮起来的那堂实验课。这是星期五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响后,班主任便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的目光都被班主任手里拿着的东西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孩子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随之渐渐消失,今年接了一个中年级大班,几天下来,我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他们上课死气沉沉,举手重千斤。说话更是生怕有人掐舌头,声细如蚊,感觉像是一群小老头。我和数学老师交流,她说:"这个班的学生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胆小了!"  相似文献   

20.
中午,妈妈正忙着做菜,让我拿咸鸡蛋来煮,我连忙跑到咸鸡蛋缸边,使劲地伸手去捞,心里想鸡蛋一定沉在最下面,我得用劲向下摸。可是摸来摸去下面一个也没有。又仔细一摸发现蛋都浮在了水上面。这时我感到很奇怪,平时蛋放在水里,都是沉在下面的,可这次鸡蛋在盐水里为什么浮起来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自己做一次实验,来验证一下。我先拿出一个咸鸡蛋来,又拿出一个底比较深的碗,往碗里倒上满满的水,又往水里加了几勺盐,最后又把咸鸡蛋放在水中,可是它还是浮起来了。我用手故意把鸡蛋摁在碗底,然后松开手,它又很快地跑了上来,像是有弹簧在它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