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家庭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理解家庭需求有助于促进成年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研究采用自编的智障人士家庭调查表,调查了上海市1412个成年智障人士家庭需求。结果发现:(1)成年智障人士大多赋闲在家,只有少数接受过职业训练和康复训练。(2)智障人士的现状与家庭的期望不一致,而许多家长将现状归因于家庭努力不够和智障者能力的限制。(3)有半数家长认为子女不能工作,但事实上他们还是可能从事许多工作。(4)影响社会融合的因素是智障人士自身能力的限制和社会接纳不力,家庭为此作了很多努力,也表示需要政府更多的帮助。(5)智障人士可以从事多种运动,包括特奥运动。  相似文献   

2.
成年智障人士社区康复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实践,总结了成年智障康复训练指导中心在促进成年智障人士社区康复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文章指出,在成年智障人士社区康复中,要加强多方合作,采用多种形式,并要加强对社区训练员和家长的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124名阳光之家工作人员,27名成年智障人士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目前上海市阳光之家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状况,结果发现:成年智障人士存在较强烈的性教育需求;家长和工作人员对性教育在认识上持肯定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所回避;目前机构中,教学材料缺乏、工作人员教学能力不足是性教育教学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社区安置机构中开展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教学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进入阳光之家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采用Cummins(1997)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量表-智力/认知障碍第5版>(ComQol-I5量表),结合访谈,从物质、健康、成就、人际关系、安全感、社区参与、情感等方面对阳光之家的40名全日制智障人士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然后将此样本的结果与澳大利亚居家生活的成年智障人士样本(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阳光之家智障人士在ComQol-I5的七个方面的客观评价和满意度评价得分均高于理论均分;除了社区参与以外,其它六个方面的重要性和"重要性×满意度"加权评价得分高于理论均分;除了社区参与,阳光之家的成年智障人士在生活质量的许多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居家生活的成年智障人士.结论:阳光之家对智障人士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但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智障人士参与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智障人士安置的基本概况、法规政策、生活安置模式、就业安置模式等四方面的情况。希望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和方法,对大陆成年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把"组织1万名智障人士参与培训、康复、简易劳动、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智障人士阳光行动"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具体是在街道、乡镇建立"阳光之家",组织智障人士活动,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阳光之家"是智障人士康复、学习、活动的场所。在这里,他们尽情享受社会的关怀,沐浴"阳光"的温暖。"阳光之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智障人士开展教育培训、特奥活动、康复训练和简单劳动等,充分发掘智障人士的潜能,培养智障人士的生活技能,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目前,上海市共建有"阳光之家"240所,注册智障人士近11500名,服务人员近1200名。建立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为迎接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在上海举办、向世界展示上海智障人士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阳光之家"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广大的志愿者。目前,活跃在"阳光之家"的志愿者有近2000人,他们中有大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等。他们有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智障人士上课,有的与智障人士共同参加活动,有的为"阳光之家"组织募捐和作品义卖等。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曙光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利用暑期深入"阳光之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智障人士服务。"阳光之家"的志愿春们说:"‘阳光之家’的学员们就像是没有翅膀的天使。与他们的接触,不仅是我们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他们,是他们把我们带入一个纯净、天真的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智障人士的教育目标有不同的看法,相对来说受到重视的是学龄期智障儿童在校教育,而成人期的就业服务相对滞后.如今智能障碍者的支持性就业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并且在不断地进行扩大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智障人士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中轻度智障学生职业枝能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作为残疾人中的弱势群体的智障人士,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照顾与支持,作为社会成员,他们同样也需要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本文以青海省H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为例,拟对智障人士社区化服务模式的困境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有利于当前智障人士社区化服务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
智障人士社会接纳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自编“智障人士社会接纳度调查问卷”,调查了上海市4个区2270名社区居民,旨在了解社区居民对智障人士的认识和行为倾向的接纳度。结果表明:在认识上,社区居民对智障人士具有较高的接纳度;在行为倾向上,社区居民社会行为倾向的接纳度高于个体行为倾向的接纳度。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与智障人士的接触频率等都会影响他们对智障人士的接纳。最后,作者建议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助残志愿服务、丰富社区活动等措施促进社区居民对智障人士的接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智障、脑瘫儿童康复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上海市17个区招收智障、脑瘫儿童的幼儿园特教班、辅读学校以及康复机构的有关人员,采用自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智障、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上海市智障、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已受到各有关方面重视,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为两类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康复训练体系;但是在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数量和专业水平)、经费投入、康复设施与设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文中最后对两类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期望值、忽视认知训练、同一性的要求,影响了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将个别化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调查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研制的基础研究。调查内容为培智学校和兼收智力落后学生的特殊学校的两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专用教室与康复训练设备情况、图书资料情况以及校舍面积情况等学校的基础设施的调查。结果显示培智教育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办学基础条件的不足将会影响培智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动培智教育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describe a national, generic directory of bachelor's, master's, and doctoral internships for human service agencies. Internships are listed for the following types of human service agencies: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ental retardation, corrections, rehabilitation, and others. Each internship listing includes, by degree level,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 number of internship positions available, (b) availability of stipends, (c) typical intern roles and functions emphasized and percentage of time spent in each, (d) length of internship, (e) major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of agency staff, and (f) prerequisite training and experiences. By degree level, the number of human services internship positions listed in the directory are as follows: bachelor's, 65; master's, 246; and doctoral, 163.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0-7岁残疾儿童家庭康复需求的状况,为政府部门建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支持体系提供参考建议,对133名北京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共5类残疾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残疾儿童家长对咨讯支持、经济支持和专业支持需求强烈,对服务支持和精神支持也有较强需求。残疾孩子的母亲对咨讯支持需求显著高于残疾孩子的父亲,40岁以上的被试对精神支持需求显著高于40岁以下的被试,残疾程度为重度(一级)的家庭对精神支持需求显著高于其他残疾程度儿童家庭。研究者认为北京市0-7岁残疾儿童家庭康复需求强烈,相关部门和机构应适时给予残疾儿童及其家庭适当的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在组织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心理咨询理即: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康复标准的问题:心理咨询适应症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式及心理咨询的技术选用问题;评估工具的问题。目前北京市培智学校可以利用原有资源,逐步开展和完善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一例成年智障者社会交往技能的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文献报告中,对智障者的干预训练主要针对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场所主要在特殊学校,而对成年智障者干预训练的报告却很少。这篇文章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社区干预对成年智障者社会交往技能的辅导过程和效果,为提高成年智障者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证明:(1)社区支持和家庭力量相结合是成年智障者社区干预的有效途径;(2)行为疗法的各种技术更适合于成年智障者社会交往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在障碍程度及类型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引起教育模式的改变,其中课程改革是首要任务。本文就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理念、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与实施原则以及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等进行了探讨,其中的主要观点是:(1)注重缺陷补偿,保障障碍儿童的后续发展;(2)实施医教结合,构建课程框架;(3)树立综合康复的理念,进行课程整合;(4)注重康复训练人才的培养,满足培智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1770s, formal knowledge about conditions later known as mental retardation (learning difficulties/disabilities) slowly accumulated with civil administrators, physicians, psychologists and teachers in East Bengal/Bangladesh. Factors in this growth of knowledge are reviewed. Most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their families managed without professional advice. Some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were casually integrated in ordinary schools. Rooted in local cultures and concepts,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both families and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recognised, formulated and used in modern disability service planning. It risks being obscured by imported knowledge having greater prestige but less relevance.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75例江西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基本信息与家庭情况、求医诊断、治疗康复、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的孤独症儿童城镇比例大、男童远多于女童,父母职业较稳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收入情况多数不佳。(2)孤独症儿童家长自身建设待加强,康复训练的及时性与持续性不足。(3)教育系统配套措施与满足孤独症儿童入学需求尚存差距。(4)社会支持系统对孤独症问题介入不足。对此提出普及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孤独症教育落到实处、为成年孤独症人士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