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教育.它是一种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为目的,以传输以往文化的精华和在学生的成长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操作途径的教育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2.
知、情、意、行的和谐互动,渗透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容易人为割裂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过于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素质的培养,结果限制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会上升为具有稳固性和深刻性的情操,即价值观。一旦学生积极的价值观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次最深刻的改革。然而,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转轨?笔者认为:必须认清学生素质的“薄弱点”,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狠抓素质教育的“突破点”。一、认清学生的素质弱点,为转轨提供依据。教育转轨必须找准方向,认清目标,有的放矢,因校制宜,才不致于步人误区。其中找准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弱点是转轨的前提和依据。纵观当前的中小学生现状,可以明显地发现,在他们身上比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弱点:①缺乏责任感,社会公德较差。他们在家受到父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是在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中,以适宜于人的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方式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教育损害受教育者的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具有自然性;为了提高教育自身效率,教育必须具有自主性;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教育创新提供空间,教育必须具有自由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服务,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一、教育必须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随着大数据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度的逐步提升,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层次和效果,应深入思考其课程性质和特点及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定位,注重在文学感受、文化认知和哲学领悟三个维度上的涵盖与延伸。从感性、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性感知能力和文学愉悦能力;从文化的视角拓展教学内容、关联学生实际,拓展学生对文学现象的认知深广度和对自身文化人格的完善;从存在和比较的角度解读文学,强化学生的哲学领悟与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即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他们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洞察儿童学习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进与退的艺术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学生的认知坡度,让学生主动建构,促使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形成技能;拓宽学生的认知深度,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塑造科学客观的高职学生核心素质认知是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举措。对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及企业等主体开展深度访谈,并借助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发现,社会基本素质、学习管理素质和职业生涯素质等核心类属构成了高职学生核心素质的内涵要素;不同主体在高职学生核心素质认知上存在着共性特征。同时,基于身份角色、成长背景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出认知差异。基于此,在高职学生核心素质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核心素质认知差异、剖析核心素质培养的重难点,加强核心素质培养组织管理、落实核心素质培养的多元协同,畅通核心素质培养信息渠道、解决核心素质培养的过程梗阻,更新核心素质内涵理念、紧跟核心素质培养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要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三主”教育实验就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该项实验在“九·五”期间内(1996-2000)实施。 一、依据与假设 1.实验依据:三个“需要” 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促进学生立德铸魂,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正处于由迷惘稚嫩走向稳定成熟的阶段,是形成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怎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本刊邀请上海市崇明中学校长吴卫国、副校长王思毅共同来为我们介绍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实践。  相似文献   

13.
社会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社会课的开设,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新开设小学社会课,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育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在新授教学中应以揭趣为前提,以引活为手段,以巧练为主线,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交互式过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认知心理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流程,忽视学生的学科心理认知规律,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个性,是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实现素质能力提升的。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固然与其专业知识是否深厚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十分注意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能力等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对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分析探究和定位实践,是实现学科素质能力教育和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要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心理要求,树立他们的自信,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孙龙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9-30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并强调素质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花 《现代语文》2013,(10):115-1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素质教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融汇能力的内涵,如何在教与学、学与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进而探讨如何把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中介。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可以说,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对应着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实施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在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进程中,如何保证新课程实施成为一个不断的高生成过程,关键要激发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始终关注学校校长、教师、学生三维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