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娟 《现代语文》2010,(11):97-98
要弄清楚“教育模式”与“教育创新”两者的关系问题,先从了解模式开始。模式应该是。一个外来词,在英语中“mode”指模型或者模板,文化人革命时候叫“样板”,现代汉语解释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化形式或者使人可以依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弄清楚模式以后我们再思考什么是教育模式,最简单的说法就应该是某种教育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记录了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在教育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然而,随着儒学的发展和价值中心地位的确立,《论语》里那种师生交谈式的教育方式,逐渐向学徒式的教育方式进行转化。也就是从“启发式”教育向“引导式”教育转化。这种转化,既是儒家学说发展中自身的结果,也受到了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两类教育形态在历史上互相交织,直到今天仍旧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启发式”教育比“引导式”教育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结合英山县的实际,在开展教育兴农工作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确保了农村教育转移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 ●在提高山区劳动者素质中实践“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实施“三大工程”,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未来新型劳动者。 实施职校“五联服务”工程。全县各职业中学本着“广泛性、典型  相似文献   

4.
刘第红 《师道》2008,(7):46-46
我在小说《二狗的故事》中,写过乡村独特而残酷的“死亡教育”。针对调皮捣蛋、四处闯祸、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使出“狠招”,假装要将孩子淹死。孩子被强行按到了水里,痛苦地挣扎。在这危急时刻,另外一个大人“碰巧”赶至,“救下”垂死挣扎的孩子,并且替孩子保证:他今后会学好的,不再惹父母生气。有了保人的担保,父母亲也就顺势下了台。  相似文献   

5.
嵇辉 《文教资料》2009,(7):100-101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如何汲取古代传统的“自然”、“无为”教育思想之精华,以袪除教育中的某些“异化”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过程中,若遇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尤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若按照常规处理,往往不能见效。有些教师于“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却能随机应变,别出心裁,以出人意料的安排从容应对,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中显示出人们常说的“教育机智”。 何谓“教育机智”?在一般教育辞典中并无这个辞目。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付梓的《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中,倒有这个辞目。据解,它是“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进行教育的才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启示我们,“长”与“短”既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实施扬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地看待并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的“言说者”与教育的“行动者”两个群体。根据两者的活动类型,前者从事着教育的“理论实践”,后者孕育着教育的“实践理论”。教育“言说者”之理论的“无用”使得其对教育实践具有“大用”之功效;教育“行动者”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滋养了教育“言说者”的思想和智慧。教育的“言说者”应该在对“教育学家”的追求中,与以“教育家”为最高人格追求的教育“行动者”在相互进入中走向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下面我谈几点个人看法。“对话教育”的实质是昭示平等、民主。教学中,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是“小朝廷”,居高临下,学生则是“臣民”,正襟危坐,规规矩矩地接受老师的教训和灌输。“对话教育”,要求我们改变这种状态。时代变了,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是,惟书、惟上、师道尊严等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接受教育”已经延续千百年了,改起来也非一日之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注重书本教育,其优点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检验一种教育的优劣,还在教育的后果,在于毕业生迎接生存挑战的能力。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数十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生存教育”这一概念。 在形式上,“书本教育”只管“灌输知识”;而“生存教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  相似文献   

12.
“漂泊”:中国教育学的现实困境 中国教育学始终在本土与外来的冲突中、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在与其他学科的砥砺中、在与教育实践的对话中艰难行进,谋求教育学的本土化、现代化、自主化、实践化。但是,由于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各种颇具颠覆性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激进的“超越”意识的驱动下.中国教育学似乎陷入了一种“无根”的“漂泊”状态。具体来说,这种“漂泊”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去学科感”、“去科学感”、“去历史感”、“去实践感”。  相似文献   

13.
分理学术的内涵和关系,厘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可以发现“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期不充分发展正是由于“术”的缺失。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崇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突出“术科导向”,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术科本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建立“术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15.
赵晓丽 《教师》2010,(36):118-118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们也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前几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就在“赏识教育”横行天下的时候,英斟赫尔大学正努力想办法推行“挫折教育”,希望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变成“心灵上的强者”。  相似文献   

16.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师”。“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与“创新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两种新的教育模式,二辩证统一,互为因果,如果人为地将其分割是不妥的,这是本的立论所在。  相似文献   

18.
赵茜 《今日教育》2010,(7):54-55
儿童有自己的生活,教育必需尊重儿童,立足于儿童的天性,遵循其生命内在的节律,智慧地等待,他们才能厚积薄发,舒展着不同的姿态,挥洒着不同的灵性。如果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看作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而“三味书屋”则是儿童异己的生活世界。儿童在“百草园”中是欢乐的、自由自在的,在“三味书屋”却受到管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了培育一代合格公民,我们努力践行着:在日常活动中播洒“荣辱心”,在课堂教学中培育“荣辱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荣辱心”,在社会实践中升华“荣辱心”。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利用大众传媒对学生进行了新形式的“时事政治”教育,如,带领学生观看了《复兴之路》这部历史政论片。在看片过程中,我们对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时事政治”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