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这比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还有所提高,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讲究新课标下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策略。教材中,例2向学生展示了利用转化策略将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相遇问题。由此看来,取消了独立的应用题教学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客观存在,也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新增内容,大部分教师接触时间不长,教学处于摸索阶段,教学模式各异.由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比较多的以应用题形式出现,所以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习惯用应用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此部分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斌 《陕西教育》2011,(12):50-50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备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是否就是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究竟应该怎样教学?本文就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谈一谈个人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姚宝荣 《教师》2010,(3):56-57
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材把应用题教学称为解决问题,并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展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要发展能力。重视策略教学是发展能力的保障,发挥策略有效性是发展能力的关键。发挥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帮助学生把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反思中关注,在感悟中接纳,在内省中升华,逐步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问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一方面是基于课程标准中"有关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传统教材中有关应用题教学的反思性批判。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其立足点在于帮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其长远的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景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元的“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或受传统应用题教学理念的影响,或片面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解决问题”教学的进程缺少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致使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有失偏颇的现象。基于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汝萍  刘玮 《江苏教育》2007,(14):70-71
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教材本体的把握上尚存在不足。以应用题教学为例。有诸多错误认识必须予以纠正。新课标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地位没有“边缘化”,而是分散编排在四个知识板块中,并起着统领作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淡化”,更注重数学抽象与建模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有关“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问题(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如何把握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没有了以往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而安排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单元,很多教师对如何把握这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它和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等存在疑惑,所以在这里首先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12.
徐友新 《河北教育》2006,(10):14-15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 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可喜的教材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了“解决问题”学习的学困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地是要寻找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袁飞  单敏 《江苏教育》2012,(7):36-37
新课程标准把传统教材中称为"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改成了"解决问题"。落实到教材和教学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教学避免了以前应用题分类过细、编排过碎的现象,充实了解题的思路,放大了思考空间。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经历两次抽象的过程,先抽象出数学问题,再抽象成数学方法,要经历从已知到未知的一系列探索、推理的过程,所以,教学解决问题有  相似文献   

14.
王金玲 《教师》2008,(14):68-68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新教材把大纲教材中的应用题进行了扩展并称为解决问题。新教材的解决问题还打破了大纲教材的格局,不再集中编排应用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图文结合的情景应用题该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景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元的"解决问题"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6.
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这一教育功能有别于传统应用题类型教学以及机械解题训练.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教材在编写上将解决问题分散在“数与代数”等各个领域中.突出了问题背景的真实性、解决方法的指导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实行变革。怎样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呢?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赵维华 《广西教育》2013,(41):14-14,19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呈现形式灵活多样,除了文字叙述,还有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并安排了许多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新课程的理念,探索了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策略,现推荐一二。  相似文献   

18.
沈超 《小学教学研究》2009,(5):27-28,38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材中已不再有“应用题”的用语.这并不是因为教材中不再有这样的题型.而恰恰相反,作为数学知识呈现与应用的主要方式.应用题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当然,新教材已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编排.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纳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范畴.这大大超越了应用题作为“解题”的教学功能。这一变化体现了应用题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即从过去的学会“解题”.转变到获得“策略”.形成一般的解题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实践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不同于老教材中的"应用题",它把重点放在策略的使用上。在四至六年级的教材中依次安排了画图、列表、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而转化则是六年级下学期学的一种策略,也是解决问题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转变成另一类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在数学规律、数的计算和公式推导的学习中都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可喜的教材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了“解决问题”学习的学困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地是要寻找自身的原因。一、我们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取消”了应用题,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