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失眠的发病逐渐显现出来。除了原发性失眠以外,失眠常伴发于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失眠又容易导致其他疾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文章就近8年来老年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对中医辨证论治老年失眠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旻 《科学生活》2023,(5):58-59
<正>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在社区,治疗失眠的主要代表药物有舒乐安定、佳静安定、氯硝安定、安定。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有患者问我们:“这些安定到底有什么区别,哪种治疗效果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安定家族这“四兄弟”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将失眠称为"卧不安""目不暝",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命题。本文对这一经典论述,从原文认识、病因病机、治法运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以力求挖掘、拓展这一理论的内涵,以"和胃"为"卧不安"辨证施治之法度,从而为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了解石家庄市居民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认识、采取中医治疗疾病的情况,为石家庄市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方法:对石家庄市20000居民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调查问卷,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结果:77.63%d的人采用过中医药治疗疾病,65%的调查对象对中医药有关注,居民在得病时选择"西医、中西医"治疗的所占比重是51.01%。显示石家庄市居民对中医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一种复杂且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失眠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分析近些年有关失眠症治疗的文献资料得出:治疗失眠的西药主要有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其疗效确切,但有无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以其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药理作用发挥了独到的优势;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青海科技》2014,(4):95-96
<正>毫无疑问,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健康头顶的一度乌云。由于环境因素,工作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加上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疾病中的头号杀手。1/中西医结合司能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中西医结合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中国比别的国家攻克癌症的希望更大,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中医药。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具有两个优势:一是"个体化治疗"。中药讲究"辨症施治",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这和目前癌症的个体化治疗理念非常吻合,二是"综合治疗"。中药一般具有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在癌症治疗中是多兵团作战,比之西医的单兵种作战,有其独到之处。此外,中药是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有疗效才被投  相似文献   

7.
徐建 《科学生活》2008,(4):36-37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因此,睡眠对于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很不幸,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在为失眠而痛苦。刚刚过去的"世界睡眠日"(3月21日)前夕,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徐建先生,专门就"哪些原因扰人睡眠、怎样摆脱失眠"等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09,(7):17-17
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却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老是睡不好,真烦人。"现代社会,不少人都为失眠所困。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寻找扰乱我们睡眠的"罪魁祸首"。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和睡眠相关的基因,如果这种基因缺失,就会产生睡眠障碍。这则消息让人没法淡定了:"失眠居然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那还能治吗?""既然是基因的问题,那会不会遗传啊?我的老爸老妈经常失眠,那我以后是不是也会失眠啊?"先别急,来听听研究者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2)
中医药所秉持的"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病后调理"的理念在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中医药在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在相关的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其中,在国家卫生部及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文件中就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我国自启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的工程己有十余年,中医药社区健康管理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国荣  张建华 《科教文汇》2021,(10):105-107
中医思维有别于西医思维,中医强调通过身体力行进行感悟的直觉思维,关注的是整体。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培育中医思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药所处语言环境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医药的事项不仅是单纯的科学技术问题,更多地还是如何从哲学、伦理学的高度来认识中医药以及如何认识和设定中医药的管理体系等社会学问题。因此,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全社会要认真考虑如何在哲学、伦理学和科技的综合层面,合理而审慎地修正对中医药进行认识和实践的语言环境,以求得中医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的复兴,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中医药是我国达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可缺少的保障,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独特战略产业的重要生长点。中医药是全国人民的中医药,是全人类的中医药。复兴中医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医药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对研究技术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是对传统理念的自信心,此类挑战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意识形态显性灌输的方式已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部分高校对文化作用的重视不足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文化渗透、建立文化自信,对当代中医院校大学生和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广东在建设中医药强省当中,亟需增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加速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与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将意味着成果产业化程度加大,将意味着中医药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将意味着中医药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中医诊断信息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诊断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中医舌诊、脉诊现代化 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中医、西医的诊断的特点。提出了阻碍我国中医现代化的一些关键问题\\r 。论述了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为牵头单位的中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小组,面向我省的医药行业及卫生类中职学校开展中药中职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中药专业教育资源现状等方面的调研,为制定我省中药中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申建权 《科教文汇》2012,(27):148-149
在目前的西医院校中,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已经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但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往往涉及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并且由于西医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也就导致中医的教学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所以,在西医院校教学中如何加深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中医教学的质量则一直以来是西医各院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名医工作室”)政策为背景,通过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内在机制来研究中医知识的有效转移.方法: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中医知识传承转移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结果:中医知识传承转移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也是一个社会学习过程.中医知识转移主要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转移,知识转移的内在模式是转移主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交互、反馈,共同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发生源于知识势差和知识接受方的需求与期待,但知识转移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的压力或激励以及系统内部适应性机制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结论:国家政策应有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转移的措施,在促进知识转移的同时促进中医药文化转移,才能真正将中医药这种智慧型知识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是我国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才规律深受社会关注。为对国医大师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有一个整体把握,该文以三届共90名国医大师为研究对象,基于成长履历构建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特征、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荣誉称号等,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该群体的成才周期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分析,发现首次临床期、初学中医期、工作前的院校教育、工作后的师承教育对国医大师的成才周期有显著影响,提出早期启蒙是发展基础、早实践是核心环节、先院校后师承是有效途径的建议,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依据和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