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多维数据库的分析,提出多维技术可以应用到面向学科的知识仓库中。以构建三维数据立方体结构电子期刊数据库模型为例,对数据立方体模型进行简单定义,分析切片、切块、钻取、旋转等各种多维操作动作。采用多种途径实现多维数据库的物理存储。  相似文献   

2.
刑事案件的多维关联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发现刑事案件中犯罪的特点与规律,本文建立了刑事案件的多维关联分析模型.首先,进行刑事案件的数据清理;然后,建立刑事案件多维数据模型,其中包括概念分层与建立数据立方体;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频繁谓词集算法寻找频繁谓词集,根据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要求,产生强关联规则;最后,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价.建立模型后,本文利用刑事案件的样本数据,详细地描述了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且利用大连市公安局提供的真实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与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建立的刑事案件多维关联分析模型为今后城市公安数据挖掘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为背景,首先介绍了数据仓库以及OLAP的一些相关概念,建立了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分析处理的电子馆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框架,从确定主题、构建多维数据模型、数据仓库建立流程等方面描述了电子馆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借助ALMA系统对电子资源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经验,可为同行图书馆在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应用实践和电子资源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提出电子资源数据质量控制的必要性;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同行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模式和困境进行调研,提炼共性问题。基于ALMA系统中对电子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从电子资源库和单册层级、书目层级、发现系统和中央发现索引层级,提出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为电子资源管理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实践指导。[结果 /结论 ]电子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跨越多平台的系统工程,图书馆应制定多层次、立体化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提升电子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电子文献的选择标准及采访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霞 《河北科技图苑》2004,17(4):37-38,80
电子文献是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中 ,电子文献的采访工作居于突出位置。提出了电子文献的选择标准 ,并对电子文献的采访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再论对电子文件特性的科学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电子文件的层次维度、构成维度和生命周期维度对电子文件的特性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分析。基于电子文件的层次维度,提出了电子文件在逻辑层次上与在物理层次上电子文件的特性;基于电子文件的构成从维度,提出了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的构成特性;基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维度,提出了电子文件在不同阶段的特性,从而从多维视角对电子文件的特性作了科学、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文献传递是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的新型模式。本文从电子文献传递的历史发展入手,对电子文献传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图书馆电子文献服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制约电子文献服务效益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电子文献服务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的文献观--关于文献概念演变的评述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古今中外文献概念演变做了多维角度的透视与梳理,评价了当代有关文献基本定义以及名动二义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电子文献采访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就图书馆电子文献采访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收集电子文献是当前和今后图书馆文献收集工作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并对电子文献的采访原则,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大数据近期已经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通过对于大数据分析的投资来获得竞争优势。旨在探索大数据与商业的战略结合从而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战略价值。[方法/过程]首先回顾大数据对于企业在战略层次的影响。在对不同的商业与信息技术战略匹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应用环境下商业信息技术战略匹配模型。最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在不同情况下,大数据技术与商业战略匹配的不同模式,以及相应的实现大数据应用战略价值的不同过程。[结果/结论]分析并提出了在大数据环境下商业与信息技术战略匹配模型。该模型阐释了大数据与商业不同的匹配方式,并进一步体现了相应的大数据应用战略价值不同的实现过程,强调了战略匹配的动态内涵。提出的大数据环境下商业信息技术战略匹配模型不仅在理论上更新了现有的商业信息技术匹配模型,使其更利于大数据应用的分析,而且对于促进企业在实践中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战略价值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数字资源的语义互联模式研究,审视当前关联数据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详细阐述这一模式的架构,明晰该模式下关联数据的衍射机制及本体的协同机制,探讨关联数据质量、关联数据间距与关联数据强度对语义互联效率的影响,并分析该模式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支持管理者决策为出发点,为OLAP查询建立统计模型。文章首次将数理统计学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及Copula理论相结合引入到OLAP查询建模的研究中,有效地抽取数据立方体的概要知识,在减少数据存储空间的同时,以近似查询的方法实现查询精度与查询时间之间的折衷。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对连续属性的查询处理,模型的建立使得在连续属性上的查询降低了对物化方体的依赖性,极大地提高了OLAP查询的灵活性。实验分析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保证较高查询精度的条件下大大减少数据立方体的存储空间,加快OLAP查询速度,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和高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数量与部分引证指标的定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定量分析的现状,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数量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拟合出相应的关系曲线及公式,分析篇均引文数与平均总被引频次、篇均引文数与平均影响因子的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篇均引文数与平均总被引频次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篇均引文数与平均影响因子呈现比较理想的三次多项式关系;拟合曲线与统计数据吻合良好.根据这2个拟合公式进行预测,当篇均引文数达到20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有望超过1 700,平均影响因子有望超过1.0.根据预测结果,如果篇均引文数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6%,则平均总被引频次有可能提高44%,平均影响因子有可能提高90%.  相似文献   

15.
契合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服务的形势和需求,通过气象大数据服务协同模式来解决传统气象服务模式所遭遇 的瓶颈。概述气象大数据特征,研究气象大数据的集成与服务,分析数据的采集聚合与处理,提出服务协同模式。构 建面向用户体验支持可视化人机交互的气象大数据服务协同模型。依托大数据技术,通过协同优化服务,集数据采集 聚合、专业化协同处理、用户管理于一体,实现气象服务的协同、整合、规模化,以解决气象服务“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面向VIVO本体的数据摄取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本体的科学家网络VIVO中的数据摄取工具,分析关系数据模型向RDF数据模型的批量数据摄取并与VIVO本体匹配的原理,阐述工具应用流程,为基于本体构建的信息服务系统或语义网应用中存在的异构数据摄取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并讨论该工具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用户满意度测评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移动搜索用户满意度测评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设计问卷并收集数据,利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论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分析模型中各相关因素的作用关系,为移动搜索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评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测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R开源统计分析软件平台,以中药HPLC指纹图谱数据为例,构建多维多息特征数据挖掘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降维后的综合主成分能够反映多维多息特征数据的规律,并且验证主成分聚类模型及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揭示多维多息数据的信息特征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最终根据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建立未知产地川芎样晶的产地预测鉴别模型,从而为川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内在机理与模式,以促进数据流动和深度挖掘,释放更多数据红利,创造更大公共价值,为政府数据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设计量表并进行实证分析,在验证相关变量关系基础上,建构基于跨界融合的多方协同式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阐释。[结果/结论]平台、数据、机制与绩效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现阶段,应健全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创新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数据管理,实现数据跨界融合,为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数据驱动"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