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德育实践中的德育话语存在着失当现象,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与政治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与扭曲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及与生活的疏离、德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强制性等;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在健全德育目标、完善德育过程、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改进,有助于改变德育话语失当的现状,实现德育话语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民族或文化中演绎出不同的轨迹。对德育形态的分析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展开。德育的历史形态包括习俗性德育、古代学校德育与现代学校德育三个方面;德育的现实形态则可以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与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三个层面。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德育概念的界定、德育发展方向的把握与德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论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衔接是德育衔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衔接的依据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审视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学德育面临的德育内容、德育可控性、德育方式与德育教师面临的挑战,结合实践提出思考:德育内容突出个性化与时代感,德育认知突出自主性与鉴别力,德育工作方法突出实践性与互动性,德育教师素质突出信息化与开放性等,以满足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学德育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敏 《天中学刊》2011,26(4):126-13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全球化浪潮已成为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全球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困惑,如:德育终极目标偏差,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冲突;德育角色错位,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混淆;德育形式单一,标准教育与个性教育冲突;德育内容空泛,规范教育与情感教育脱节。建构全球化背景下德育伦理应着力于德育观念现代化、德育目标人性化、德育内容一体化、德育手段创新化、德育机制科学化、德育范围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现代化内涵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德育观念现代化、德育目标现代化、德育内容科学化、德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德育研究视角全球化、德育个性化与社会化、德育队伍的现代化和德育机制科学化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生活的德育在学校制度产生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分离,形成了德育理论的多样化、德育实践的一元化现象,导致了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知识化与课程化、理想化与专门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对策是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把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净化德育环境,加强体验内化。  相似文献   

9.
德育一体化模式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区德育有机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德育一体化基本模式可分为无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独立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多元整合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三大类,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特性。由于在实践德育一体化模式时可能会遇到诸多困惑,因此要注意其适用性与地域性、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要在分清重点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一体化的纵横网络。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种文化的浸润,文化是德育的本质维度。从高职德育目标与多元文化不融通,高职校园文化过度形式化、职业化、简单化,高职德育内涵与社会文化的脱节三个方面阐释了高职德育过程中的文化缺失。在此基础上,从德育内容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德育环境宏观与微观的融合、德育活动与德育实践空间的拓展三个角度提出了多元文化视域下高职文化德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语言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富峰 《教育科学》2006,22(1):31-33
道德语言是德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道德命令、道德评价、道德交流是道德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劝勉、道德对话和道德独语。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上,采用不同的道德语言形式,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德育对象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以道德劝勉为主,在自律阶段,以道德对话为主,在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高级阶段,则要努力培养道德独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 ,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信条是某一群体或某个人在某一方面信守的道德准则,分为群体道德信条和个体道德信条,是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律来实践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道德个体基于一般道德规范或群体道德信条经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等环节选择并确立了个体道德信条。道德信条实践精神在道德主体完全而充分的体现,需要道德主体把道德信条内化为德性,并在一定社会伦理氛围和利益得失比较的考验中始终坚持与德性相一致的德行。  相似文献   

15.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7.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8.
道德蜕化可分为消极道德蜕化和积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主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三大心理因素的变异;二是客观条件的影响。在这里从主体道德意志原因来探讨道德蜕化,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遇中产生消极道德蜕化,同样,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界q-对道德蜕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道德直觉是一种道德思维方式,属于道德心理学范畴。从心理学视野进行哲学审视,道德直觉至少蕴涵五对因素的辩证统一:道德体认与道德评价、道德潜意识与道德意识、道德感性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道德顿悟与道德渐悟等。  相似文献   

20.
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学习研究的缺失。道德学习是个体对道德的接受 ,即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道德学习成为时代命题的原因是道德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现代教育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和对以往“德育眼中无学生”的超越。构建以道德学习为核心的德育体系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道德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