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美制造业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比较研究中美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和绩效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阶段落后于美国,高技术制造行业以传统装备制造和医药制造为主,研发投入强度仅相当于美国中低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水平,信息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和积累不足.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技术成果的经济产出效益显著,而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不显著,相比美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良性循环的创新体系有较大差距.最后就提升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绩效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一技术创新产出一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国家层面正式命名的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深入分析其技术创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多数企业都是规模报酬递减,过多的创新投入不会增加产出,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严重,主要原因是产出不足,尤其是无形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产出方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多,创新效率问题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内燃机制造企业已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自主开发.产品的自主开发对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研发积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过程中.基于AIOV( Accumulate - Investment - Output - Value)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内燃机行业为对象,系统地进行了内燃机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AIOV以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计算.定量指标通过比较评分法计算,定性指标通过专家评判法打分.一个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反映了该内燃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评价结果分析,从技术层面反映了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异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大中型制造业的19个行业技术获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对我国19个制造行业近10年的技术获取投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改进的DEA模型测度了我国19个制造行业技术获取效率,就影响技术获取效率的内部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样本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总体上呈减弱趋势,2004年前后,绝大部分样本行业递减幅度较大;技术对内依存度除少部分行业呈现一定趋势外,绝大部分行业无明显变化特征.在分析的12年中,绝大部分样本行业的技术获取并未获得有效产出,有效产出行业数占19个分析行业数的平均比例仅为23%,且呈区间特点,即1996—1997年、1998—2004年和2005—2007年3个时段有效行业数相对集中;部分行业保持持续的高效率.在影响技术获取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中,创新实力为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高技术五个制造行业的角度,分析三资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出绩效,发现在高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占主体地位,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占高技术产业总体比重65%左右.三资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方向不同,三资企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重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航天航空器、医疗、医药制造业为重点.三资企业的R&D经费年平均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1.29倍,企业总产值是3.9倍,企业增加值是3倍,企业新产品产值是2.82倍,企业利税是2.9倍,企业利润是3.92倍,企业出口交货值11.16倍.说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例偏低,地位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经过严格筛选、审查后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是各行业的龙头及骨干企业,对它们的规模排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的若干特征:行业分布体现重化工业特征,企业向东部都市圈聚集,制造业企业效益与规模高度相关,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培育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强化东部都市圈的产业集聚态势,并用新型制造业理念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我国医药制造业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时R&D投入前二十位的省份(自辖市)进行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差距的分析,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和医药制造业企业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生产开放性和要素异质性的前提下,将内外资要素共同内置到生产函数中,运用1995年以来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这一时期结构调整的绩效。研究认为,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改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大,与一些文献认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改善最显著的结论不同。从要素产出水平看,劳动要素特别是内资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产出弹性普遍较高,这启示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不同要素使用比例,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在扩大吸引外资过程中,由注重引进物质资本转向重视外资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念熏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考察基础研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果,采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支出和产出,且产学研合作、企业规模及国有产权等因素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同且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国内外比较发现我国存在着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的比例较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失衡,基础研究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工业技术落后国,近些年不断增加对企业技术的研发补贴,但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产出结构仍然处于失衡状态.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我国政府与工业企业在研发补贴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除了完善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加强补贴资金使用监管、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外,更应该改变原有的“选择性”资助工业企业的理念,进而解决企业申请“策略性”,从不同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特征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应企业研发活动的研发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典型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种方法,采用1995年至2013年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虽然具有高度相关性,但并不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2~ 2010年的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个子行业内外资企业的研发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估算,并对效率较高的3个子行业内外资企业的研发效率进行比较及原因剖析,揭示了研发投入规模、研发投入结构和技术获得途径是影响内外资企业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亟需突破路径依赖、实现产业升级,而确定影响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探究其产业升级路径的首要环节,也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法,在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厘清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状况、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在其升级中最为关键,进一步说明产品研发和销售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同时发现其升级存在引进上游外资较多且行业分布失衡、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失衡、装备制造企业吸收转化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针对研究结果,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区域转移、引导外资流向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探究升级路径更凸显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与发明专利申请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创新型企业3年的研发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和相关分析,并按照行业的划分,对不同行业企业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在时序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的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进行评述、比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按研发经费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水平对行业进行了分类,找出行业差距。在以上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研发经费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国内专利产出质量的现状,发现国内专利有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有效专利的结构分布失衡、专利的维持时间较短;其次,尝试从科技创新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专利产出质量的影响,包括对我国政府专利政策的影响、对企业发明专利产出的影响、对高校专利质量和市场实施应用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即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变革和创新,营造有利于提高国内专利产出质量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真正实现专利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融资约束理论框架下,对产融结合、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选取2006—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发现: 产融结合能缓解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制造业企业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能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但持股上市金融机构则不存在这种效应;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金融欠发达地区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从融资约束角度证明了产融结合在提升企业创新产出中的积极作用,对政府制订再工业化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的R&D投资结构失衡、研究型投资严重不足是企业缺乏原始创新和创造性毁灭与产业结构升级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根本原因,其源于外源资金主体对企业R&D资金配置的功能错位.本文使用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 在企业R&D资金配置过程中,由于金融体系功能发展不完善,甄别市场风险有相对优势的金融部门资金并未显著促进试验开发型投资;政府研发补贴显著促进了试验开发型投资,但并未显著促进研究型投资,这与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优势功能错位.上述两个方面对企业在两阶段研发活动的资金配置上产生了一定的结构效应,由此引起企业R&D投资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