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感对绿色创新意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2)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共享,而且当隐性知识共享的水平较高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向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员创新行为产生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研究对科技人员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将其分别细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与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验证了它们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索了上述关键变量对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后,检验了在创新意愿向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的内生态度通过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主观规范的示范性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两个维度(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通过创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行为态度的外生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指令性规范对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在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该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工具性支持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Triandis模型,建立一个集成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知识共享态度、意愿和行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28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动机因素对员工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三者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意愿和便利条件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不同组织情境下个体动机因素对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对TRA、TPB和RTPB的多模型对比研究,揭示知识共享意愿(心动)与知识共享行为(行动)间的内在机理。得出结论:TRA模型中,个体知识共享态度和主观规范可以有效预测知识共享意愿,但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预测力较低;TPB模型中,感知的行为控制可分别预测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和行为,且该模型的解释力度明显高于TRA模型;RTPB模型较TPB模型的解释力度略有提升,且更为细致地描述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分别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与行为的作用路径;TRA、TPB、RTPB模型均发现,个体从知识共享意愿到知识共享行为的差距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5.
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有分享知识的意愿或动机.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个体意愿产生的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组织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通过影响个体知识分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影响知识分享意愿及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杨忠  冯帆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36-1045
 组织知识管理实践发现个体间知识共享无法通过强制方式得以实现,而是依赖于组织对个体的激励。本研究运用理性行为理论,以通讯行业的185名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深入剖析了物质激励和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及行为的作用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虽然物质激励对个体知识共享主观规范有积极的影响,却并不能直接改变个体对知识共享的态度;(2)个体知识共享的态度和共享主观规范可以促进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提高,知识共享意愿进而可以有效预测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3)知识共享的主观规范与知识共享的态度正相关;(4)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在物质激励与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的关系间起到调解作用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为组织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士红  徐彪  彭纪生 《科研管理》2013,34(5):130-135
本文研究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引入了知识共享意愿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459份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友好关系感知、创新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公平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创新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共享意愿在友好关系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对研究结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创新,通过调研我国中西部科研人员的创新行为,构建组织创新支持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组织创新支持通过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的内部机制以及不同影响路径发挥作用的差异.结果 表明:组织创新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创新行为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在组织创新支持与创新行为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且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个体的创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一是重视组织内外部各类创新激励对科研人员创新的重要性,激励科研人员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中,并给予其开展创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二是在组织内外部积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共享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效率;三是组织内外部应注重从科研人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方式等多角度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并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主观规范对知识共享行为存在直接作用.本文认为主观规范应在共享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知识共享行为间起调节作用,并建立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收集五家大型企业的212个样本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共享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共享意向在共享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与知识共享行为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主观规范部分调节了共享态度与知识共享行为间的关系.完全调节了感知行为控制与知识共享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助组织公民行为的优质特性,构建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合作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的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对合作创新态度有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对合作创新行为意愿与行为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个体特质和组织环境感知两个视角对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知识分享意愿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对310名在职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知识分享意愿均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的影响;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对知识分享意愿有着正向影响作用;知识分享意愿在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计划行为理论(TPB)出发,从知识共享意愿、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从加强校园文化与激励机制建设、树立正确的知识分享观、建立人际信任几个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文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员工知识共享模型,基于209份来自江苏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问卷,论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知识共享意图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知识共享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知识共享态度受到组织报酬和互惠收益的正向作用;d.主观规范受到工作氛围和组织报酬的正向作用;e.感知行为控制受到技术支持和自我效能的正向作用,受到知识复杂性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员工多样性与绩效的关系,已有的研究并无定论。将研究层次限定在个体层面,以信息决策理论、社会分类理论、断层线理论等为基础,选取个体感知差异来刻画组织的多样性情况,深入研究其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面向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展开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对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员工多样性与个体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共享部分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员工对待多样性的态度对此中介过程发挥调节作用。随着个体对多样性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正面,多样性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8,(2):93-9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主观规范分为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两个维度,分析了主观规范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均能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但政府环境规制发挥的作用较大;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积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并在企业环境伦理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政府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的创新性使用行为能够提高个体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提高企业效益。本文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出发,结合个人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个体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因素对个体创新性使用的研究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以53个小组(221个个体)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社会影响因素中的主观规范和群体规范均对创新性使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认同感没有表现出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剖析了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学习的组织行为学属性,分别从社会知觉、价值观、态度、错觉等角度剖析了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学习的个性行为特征,重点论述了企业创新团队内的团队成员作为个体对于企业创新团队整体学习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个体知识共享的动因角度出发,来探索个体因素中知识共享态度、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和自我效能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针对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所得271份样本数据,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验证了知识共享由提供知识和获取知识两个因子组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态度、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和自我效能都能较好地预测知识共享行为.同时发现,态度和自我效能部分地通过信任,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以258名研发人员为调研对象,探究目标取向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学习目标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证明绩效取向直接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证明绩效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并不起中介作用;回避绩效取向对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