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预习作业是每个语文老师都会用得到的、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预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盲目地预习陌生的课文,容易缺乏目的性,所以老师应该把课文预习作业纳入备课的范畴,如果课文预习任务缺乏一定体系,检查敷衍形式,将对语文知识素养的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郑燕 《语文天地》2012,(7):61-62
语文预习有一个误区,即预习课文就是读读课文,查查字词。在这种意识下,预习课文者寥寥无几,且对课文也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语文教师对预习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认识不够,设计、布置的预习作业大多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查阅字词,查找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作业布置得恰当,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得到很好的巩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下面笔者结合我校语文作业设计谈一谈具体的做法。一、预习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课文预习,熟悉课文内容。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我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大致有四点:读、查、思、  相似文献   

4.
思考之一:语文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语文作业是基本工作之一。但在一般教师的眼中,布置作业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让学生抄抄生字、背背课文;找一本练习册,让学生从某页做到某页;再或者,让学生自己回家预习课文;今天心情不好,多布置两页;明天没时间,让课代表代劳;后天感到没什么可布置的,干脆没有……但当我们追问“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布置这个作业目的是什么”时,有的老师却往往茫然。如此布置作业,又能起到什么作用?任何事情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郭亚熙 《现代教学》2010,(11):21-21
打开学生的备忘录,即学生记录回家作业的小本子,语文作业大多有一条:预习课文。但学生在家真的预习吗?怎样预习?预习的效果又如何?这个结果就不得而知了。教师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检查学生的预习当作可有可无的环节,时间一长,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也觉得自己的预习毫无价值,因而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作业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预习型、巩固型、综合型、发展型、差异型等。对于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设计方法。预习型作业是在教师授课前 ,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作业。预习性作业一般从初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给课文分层分段 ,或根据提示内容诸方面设计。巩固型作业是教师授课后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作业。巩固型作业可以通过填表格、问答、图解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型作业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辨别能力而设计的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加强了预习课文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指导预习,主要是在讲读每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儿童自己读书,独立地完成下列书面作业。一、全课的生字。要求从《新华字  相似文献   

8.
徐红 《考试周刊》2014,(95):32-32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预习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过程。但是事实上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预习工作作很好的指导。一方面,教师的预习作业布置得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不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布置的课下预习作业纯粹是在浪费时间。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太高,这一直困扰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源于学生课下没有好好预习,教师没有办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效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语文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因此,适当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认真预习与复习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城乡的小学中,最近盛行着要学生课前预习之风,说这是贯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项有效措施。有的把课前预习作为教学改革口号,有的在校际间作为经验观摩学习。他们要求预习的科目;不仅有语文,还有算术等其他科目,而且预习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也高,如语文除一般阅读外,还要求熟读,通过字典把所有生字一个个注上拼音、解释,有的要求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有的还要求试写中心思想。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说:一篇新课文要预习一个晚上(约两小时),一般每天做好作业就要预习课文,复习都来不及。结果造成学生的精神负担很重,占去了学生对功课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语文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有的学生把语文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本文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授新课前,总不忘叮嘱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预习课文,但一检查就会发现自觉性差的同学根本没看课文。导致教师讲授,学生不知所云,教师设问,学生无法应和的局面,教学目标的实施困难重重。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外预习转化为课堂自学,使之成为一种教师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活动。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呢?第一步,疏通课文。这一步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呢?实践告诉我们,必须以学为主,变“授”为“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培养学生自学入手,突出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变预习为“预习指导课”。过去不少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文,都是利用学生回家或早自习时间进行,结果常常是走过场,流于形式。为了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有的教师把预习搬入了课堂,列入  相似文献   

14.
<正>预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对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的预习中,为了能让学生高效预习,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语文预习的重视,让学生通过预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构建预习体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小学生由于缺少学习经验,对预习并没有确切的认识,导致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之后他们只是简单地读一遍课文,这样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预习作为学习课文的一个环节,已成为传统。教师教学一篇课文之前少不了布置一些预习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能获取知识,也方便讲授新课。事实上,许多教师只把“预习”当作“过桥”,流于形式,其要求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乏味单调,不过如此,兴趣消减,应付了之。一些学生为了赢得上课时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预习时勤于查找参考书和复习资料,那些字词解释、段落意思、句子含义、中心内容等等一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劲,违背了预习初衷。近期,我常常思考这一“千年陈规”,总觉得预习除了上述人为弊端,…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讲解和学生书面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头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阅读课文结结巴巴,简单语句都读破了;有的同学阅读课文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同学唱读课文,把握不住阅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知道,指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预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的保障,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部编版本的教材增加了预习提示,这无疑对于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中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课文预习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预习提示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学生有效解读课文,指引教师科学布置预习任务,以此设置课文引语,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一些思考和探索。一、课前充分预习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我要求学生预习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一篇课文最少读三遍。学生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家长或同学、朋友一起读,有兴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现在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都会向学生提出预习课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作业了。但预习的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预习也屡屡出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学生的作业布置引起了关注,前置性作业就是众多作业设计中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提到语文前置性作业,很多老师认为是预习课文,其实它们并非等同,前置性作业是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它是备学的一部分。那么,前置性作业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