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数学说课活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数学说课活动的认识与思考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王志刚“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的新生事物,由于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它在教学研究中显露的实际功能,因而立即被数学教育界承认和接受.目前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说课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1992年7月成立了“全国说...  相似文献   

2.
数学说课活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由于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它在教学研究中显露出的实际功能,因而立即被数学教育界所承认和接受.目前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说课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1992年7月成立了“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已召开过两届年会,并办有报纸《说课动态》.1996年10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首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中,有47名选手参加了说课比赛.说课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受到如此广泛的重视,也许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深入探讨数学说课活动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必将有益于说课理论…  相似文献   

3.
课例分析的重要发展——读书有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改进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课例 (教学案例 )分析现已在数学教育界、特别是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一些出版社近期又先后出版了关于数学课例分析的若干专著 (译著 ) ,这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随着课例分析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学术界应当说已在这方面积累起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 ,在做出这种肯定的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 ,随着公开课及说课比赛等活动的开展 ,课例分析有一种“八股化”的倾向 ,而这不能不说对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张听课打分…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慕课是继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界最大的一次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说。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学数学教研中“说课”环节薄弱,不少人错误地将“说课”与“复述教案”、“简介教学过程”混为一谈的现状,阐明了说课的科学涵义与类型,结合实例讨论了数学说课的内容及实践意义,指出了培养数学说课能力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说课”活动是为提高教师素质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迅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理所当然的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本文拟对数学教学中的说课实践与理论作一探索性分析。 1 说课的实施内容与实践探索 “说课”,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由教师口头表述该课题的具体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可以是在备课与上课之间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系统;也可以是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一种组织形式。 说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编者意图及其相互联系;二是说教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三是说学法,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四是说程序,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说课”活动是为提高教师素质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迅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说课”活动,深入研究探讨这一活动。本文结合个人的体会对什么是说课,说课的意义及怎样说课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什么是说课说课——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狭义的说课是指以教师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8.
关于数学学科“说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6年黄山举行的全国初中数学教师评优课活动中,不仅展示了各省市大量的现场教学优秀课,而且展示了相当数量的以“说课”形式出现的优秀课.这些令人耳目一新极为精彩的“说课”形式的优秀课给各省市的数学教研  相似文献   

9.
中学数学“说课”是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依据教育学理论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组织和教学组织,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并且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全面阐述的过程。因此,要正确认识说课的目的及意义,确认“说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探讨数学说课的原则和方法,并对“说课”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说课是相对于实体的“有”而言,处于缄默状态的数学知识生长点就相当于“说课”实体空虚处的“无”.只有通过知识生长点这一“无”的配合作用,数学说课这一“有”才能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 对知识生长点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说课是教师基于备课的基础,面对专家、同行或评说者述说“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以及实践后“教得怎么样”(这一环节有时候可以省略)的教学实践活动。说课在促进教师接纳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简化公开课比赛赛程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以说课为形式的教学技能大赛和教研活动越来越被看好。河南新乡市是说课的诞生地,河南教育界向来重视说课,近几年已经连续举办多次全省规模的“说课大赛”,笔者有幸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 996年首创“课例点评”栏目 ,至今已有八年 .在“课例点评”八年的成长中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罗增儒教授对栏目的倾心关注 (参见文 [1 ]~ [1 2 ])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对栏目的指导和建议 (参见文 [1 3 ][1 4][1 5 ]) ,尤其是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热情参与 ,使得“课例点评”栏目已经超越了创办的初衷 ,在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功能 .由于栏目紧贴教学实际 ,展现鲜活的数学教学 ,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操作性 ,“点评”深刻透彻 ,既深化了教学实践的认识 ,又学习了…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说:“课改之后的课我们更爱上了”; 老师说:“课改之后的课更难上了”; 家长说:“课改了,一个学期48本书,孩子的负担是减轻了还是更重了?” …… 从2007年9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正式实施高中的课程改革。自此,高中课改成为北京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由著名数学教育家陈重穆教授创设的“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八字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著名数学家丁尔升说:“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符台客观规律,能够提高课堂效益.数学教育家张孝达指出:“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彻底改变了课上  相似文献   

15.
近读文卫星老师的课例“抽象函数(高三复习课)”,给人的感觉是它重“双基”,又不是传统的“双基”教学;它以解题为主,又不是传统的解题教学.可以说,它超越了“双基”.也超越了解题。是数学“双基”教学和解题教学的新探索.特别是由这一课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教学具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双基”“熟能生巧”是我国的教育古训,并已成为我国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一方面是为了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学会简单地运用知识,掌握内涵、外延和知识运用的程序、方法,实现技能化.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已经学会了的数学操作得以及时强化或进一步熟练.可以说,通过这种常规的数学练习掌握良好的数学“双基”是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意义,也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长处.在这一层次,解题是“双基”学习的手段,“双基”是解题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结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虽然短暂,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却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省略号”式结课、“感叹号”式结课、“问号”式结课,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余音绕梁久不绝”.  相似文献   

17.
“说课”这种教研形式,自1987年由河南省新乡市一些学校从“说戏”移植而来后,就逐渐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说课,通常按照事先精心设计的说课稿的结构来执行。显然,设计一份结构合理的说课稿,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说课”是教学交流的一种形式,时下,有不少老师不知如何“说”,也不知哪一种“说”法好一些,笔者带着与大家一样的兴趣,走进了“说课”的天地,对“说课”的艺术进行了一番探索。这里,我以小学数学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说课”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说课内容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贯彻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教育思想 .下面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四方面进行说课 .1 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初中《代数》第三册第 12章“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不仅对前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作了巩固发展 ,还进一步揭示了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内在联系 ,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理论打下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育界是尽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每个数学学习者都可以从中体味出几分道理.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工具,问题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