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目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并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寻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而提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避免规划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性的战略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体现土地利用规划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如下主要结果:①土地利用规划前(2000年期间),研究区有一半以上的总面积处于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的危害,中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和东部地区的土地沙化依然严重,需要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和防止沙化措施;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调整后,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4.1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研究区内没有生态不安全区和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③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避免规划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性的战略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体现土地利用规划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如下主要结果:①土地利用规划前(2000年期间),研究区有一半以上的总面积处于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的危害,中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和东部地区的土地沙化依然严重,需要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和防止沙化措施;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调整后,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4.1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研究区内没有生态不安全区和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③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听  于清峰 《今日科苑》2010,(18):96-97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项目成功度评价,提出土地整理发展对策。研究方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结果完全成功,分析显示其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结论:建立集约高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土地整理项目获得成功;整合资源、实施区域性土地整理,显现最大化经济效益;落实公众参与制度,确保相关利益人广泛接受土地整理;采取适宜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发挥土地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土地行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整理的行业定义,阐述了土地整理工作给环境生态造成水土流失,污染,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和隐患,提供了做好对土地整理对象的环境生态保护,做好土地整理的环境生态评价工作,做好土地整理的环境生态保护,构建环境生态保护和土地整理新关系等措施,希望为处理好土地整理和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统领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探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接着对评价方法、程序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测算——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土地整理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针对这3种价值,本文分别提出3种测算方法即传统市场法、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替代市场法。传统市场法即采用收益还原法;生态功能价值系数法是根据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来测算土地整理实施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替代市场法则以土地作为农民社会保障的替代物,以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计算一次性投保所需的资金作为土地整理社会保险的价值。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全面、科学地测算了区域土地整理带来的价值,研究表明:该区域自1999年以来,土地整理效益总价值达9.98×108元,其中经济产出价值达5.57×108元,社会保障价值达7.10×108元,达到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经营生产条件的目的;然而生态服务价值却损失2.69×108元,表明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防治还没有纳入土地整理的内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算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为综合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并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概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体系及方法,以大同市为例,在对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最优方案,并提出了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土地整理现状在我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从长期来看,重视土地整理的重要性对于土地资源发展的的长效性影响深远。但是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关注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识需提升,以及生态完整性的建设不足、绩效评价模式与方法不规范,导致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将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状况指数分别为44.51、46.88;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分别为32.59、32.40;环境服务功能状况指数分别为38.68、38.53;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效益指数分别为39.49、40.34。这表明,通过土地整理,其生态效益总体增加了,但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和环境服务功能指数都有所下降。三河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是以提高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目标,在增加耕地面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优化生态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表明构建此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当中的一些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广  李浩华  张耀宇  邹伟 《资源科学》2013,35(10):2067-2074
土地整治带来了农民由分散到集中的居住方式变化,由此也对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基于南京市高淳县、溧水县以及六合区18个村1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集中居住(10个村,101个农户样本)与分散居住(8个村,82个农户样本)两个组,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农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集中化,与此同时其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行为方式也出现了与分散居住区农民显著不同的变化.集中居住区农户与分散居住区农户相比,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方式、能源及户厕使用种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中居住区农户生活废物废水的处理方式得到好转,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因下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或缺少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大多集中后外排,这种排污模式对社区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使农民生活排污的外部性影响由社区内转变为社区外.这对今后改进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必须考虑到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在相应评估基础上的土地整治才能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对农地整理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强大的人为压力介入土地生态系统后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农地整理除了改善农地的生产条件,提高农地的利用率与产出率为目标外,生态环境安全也应纳入农地整理的目标之中.农地整理应关注并双重考虑区域内土地潜力与限制之间的关系.文章应用风险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农地整理生态环境风险及其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试图探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体系,旨在对研究区内农地整理生态环境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依据此方法对广西融安县农地整理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风险指数可分为五级: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低风险区、微弱风险区.评价结果还表明风险等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域人文景观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土地资源学科知识积累、研究取向、技术手段,难以为破解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土地资源工程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论文提出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开展了典型案例工程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地域模式及其作用。研究认为,土地资源工程是指对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的综合性技术及其集成应用,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等相关工程技术。新时期发展中国土地资源工程学,应注重土地资源工程的理论体系、区域诊断、技术方法、规范标准、运行模式、绩效评估、体制机制的综合研究,尤其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的地域性、稀缺性、退化性、低效性问题,亟需加强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强调公众参与、充分吸收地方化知识,研制面向区域、对象与问题的土地资源工程关键技术,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行动者网络,全面创新有效推进土地资源工程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如何更合理地测算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往往被现有研究所忽视。本文采取抽样及不同整治模式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流程及方法:根据地形及经济条件,划分不同的整治类型区,并选取样点县(市、区);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确定居民点整治类型;针对农村居民点不同整治类型,分别构建其潜力测算方法,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闲置率法进行改进;利用测算出的样点县(市、区)的出地率均值,外推测算同类型区其他县(市、区)的潜力。并以广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预计到2020年,广西全区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释放潜力68 102.807hm2,小于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的潜力值,同时又大于土地闲置率法测算出的潜力值。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流程及方法在测算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方面具有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韦俊敏  胡宝清 《资源科学》2013,35(7):1407-1414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黔江、新兴及良圻等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土地整治实施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整治效益输出4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其合理度并诊断障碍因子,以期探索节约、集约、高效、合理的土地整治模式,并为土地整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均较高,其中金光农场土地整治合理度最高,量化分值为87.83%;黔江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最低,量化分值为78.94%.对金光农场、黔江农场及良圻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整治效益输出;对新兴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利用结构;对4个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土地质量改善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坏情景理论的连云港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艳  凌宇  李龙  陈龙高  陈龙乾 《资源科学》2019,41(6):1082-1092
预测和模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对于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最坏情景理论,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的FLUS模型为支持,模拟了最坏情景模式(WSB)和非最坏情景模式下(NWSB)的沿海城市连云港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基于生态因子耐受度测算得出研究区最坏情景区域共计489.67 km2,该区域主要包括连云港中部云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海拔较高、坡度较大、分布大量天然林地的区域以及重要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生态水体;②两种情景模式下城镇用地均有较大程度的扩张,在WSB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避开了最坏情景区域;③由于村庄的存量利用率较高,因此在WSB模式下对于耕地的占用相对较小,表明该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村庄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从而提高了存量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④由于最坏情景区域的约束和限制转化作用,城镇用地扩张在WSB模式下不得不占用更多的耕地,从而对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最坏情景理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而既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为其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事业,要获得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本文结合北京郊区区县土地整理前后农户土地利用状况的调研,探讨了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农户面临的土地发展权让渡机会成本、经营方式选择机会成本和就业选择机会成本,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参考。结论认为:①土地开发整理在发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等级等正效益的同时,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转用、经营限制正使农户承担着较多的机会成本;②土地发展权让渡机会成本和经营方式选择机会成本是农户选择权受到制度限制而造成的,其本质是土地开发整理这一公共产品社会成本的转嫁,而非农就业机会造成的耕地利用率低则是农户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③合理的发展权补偿、整理后土地利用经营方式的灵活选择和农产品公共物品补贴是提升都市郊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蒋正举  刘金平  杨贺  马莉 《资源科学》2014,36(8):1748-1754
以物-场模型为基础,将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理解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周围影响对象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场三要素有机组合所形成的系统效应或功能,进而将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定义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与周围环境敏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包含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环境敏感要素敏感程度以及距离系数的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最后,以徐州市辖区采石废弃地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以期为管理决策部门进行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安排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后海宁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分析了土地整理之后水稻田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格局现状,绘制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可以为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当地的精确农业管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的鄂西北山地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山地区开展耕地整治项目布局,提高耕地整治效率,是当前开展山地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则是耕地整治项目布局的前提。本文以鄂西北山地区房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和田块规模指数8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影响因素权重和耕地整治的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耕地整治的适宜性分布图,最后进行预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①在影响山地区耕地整治的因素中,耕地系数、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四个因素对耕地整治影响程度比田块规模指数、有效土层厚度、与城镇中心距离和土壤质地4个因素对耕地整治的影响程度大;②对2013年耕地整治项目布局与适宜性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有88.81%处于适宜性整治区,说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该文可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并为鄂西北山地区更合理科学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