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近来学术界关注的科研经费分配问题,通过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探讨了科学家对科研经费的巨大需求压力及其对经费分配过程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科研经费投入引入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代表的竞争性经费分配方式,为科研工作增添了活力;深化改革过程中,科研机构的岗位聘任和岗位定酬制度的改革,使优秀的科研人员收入有了实质性改善,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稳定了科研队伍。但是同时,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需求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在科学研究兴趣之外也加入了生存压力和利益驱动因素,并对经费分配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后科研资助体系的改革思路应考虑适当调整科技投入中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着力稳定一批优秀科学家,减轻他们的各种负担,使他们能真正集中主要精力从事科研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后,基础理论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课题布了稳定的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基础理论研究只能靠主管部门和学校少量资助的情况,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由于政策不完善造成的很少的政府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分配极不合理的局面,在基础科研领域建立起了真正的竞争体制.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基金制是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它受到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欢迎.基金制受到欢迎的原因是它的竞争机制.这种高水平上的竞争在给科研人员创造机会的同时,也随之给科研人员压上了重担.从申报项目开始到…  相似文献   

3.
段培新  王凯凯  孟溦  郑毅 《科研管理》2022,43(5):94-103
科学研究离不开稳定持续的经费投入,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配置对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成效尤为重要。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对NSFC面上项目2011年资助政策变化进行分析,检验了剔除项目不相关产出后经费增加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从而验证经费变化的政策“净效应”。研究发现:科学基金经费增加显著提升了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而剔除不相关产出考虑政策“净效应”后,经费增加对项目产出质量提升更显著。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经费规模增加对科研产出影响的政策“净效应”存在着“强者恒强”的作用,且中等规模团队在经费增加政策中受益更多。为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配置成效,可适当增加经费规模,引导科研人员“重质而非冲量”学术发表行为;科学基金针对不同人群实行精细化、差异化资助,提高资助政策精准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成果管理,应更加关注项目的实际产出。  相似文献   

4.
目前,法国的大学科研系统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预算中用于大学科研的经费增长缓慢,从1986~1989年仅增长了6%。即使教育预算有较大幅度增长的1990年,大学科研经费也仅比1989年增长5%,远不及整个高教经费实际增长12%的幅度。2.许多大学没有建立起对其所属的科研机构进行严肃评估的制度,因此事实上也就没有一项以可遵循的名副其实的科研指导政策。造成各类科研机构研究方向不明确,缺少创造性科研项目,研完成果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3.大学学术委员会的职能运转透明度不够,它们往往不是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分配科研经费,而是采取一种盲目的“平均主义”方式来进行分配。其结果很多质量很差、甚至没有存在必要的研究机构得以享受资助,而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突破的研究项目或研究机构不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在对该机构科研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科研人员基本特征、2009~2011年科研情况、对科研资助的总体评价及科研资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科研项目的资助与申请者的年龄、学历、职称、从事科研工作年限和研究领域等关系不显著,而与研究基础相关,并且国家政策导向对科研项目的获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5年,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经费管理的决定,改革拨款制度,推行招标合同制。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实行鼓励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实行科学基金制是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和资助经费总额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研究单位研究能力大小和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分析美国联邦科研经费的分配概况为出发点,研究美国联邦科研经费的配置及管理模式,并具体介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联邦科研经费的竞争性分配方式和流程。研究发现:第一,整体上美国对其政府科研投入的配置及管理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两次分配特点,各政府部门以预算管理这种非竞争性方式获得可执行的科研预算是初次分配阶段,国家实验室、联邦资助的科研中心(FFRDCs)、大学和学院等科研机构通过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方式向各部门申请科研经费是二次分配阶段。第二,NSF借助价值评议的项目官自主决策这一竞争性方式配置其科研经费,极大地提高了经费配置的效率性和公平性。最后,对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的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全面地考察不同地区获科学基金资助的差异状况,本研究选取2001 2010年10年内的31个省级行政区获科学基金资助及相关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主要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两种统计指标,对各省(市、区)获科学基金项目在空间分布上的区位均衡程度以及获不同类型项目资助齐全程度和多样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川  张涛 《科研管理》2019,40(4):135-144
以预算控制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预算控制系统因素(制度设计、内部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审计)对科研经费支出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核算难度的调节作用。将科研经费支出绩效分为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绩效和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绩效两个层面。研究表明,制度设计和内部监督以预算执行力为中介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经费支出的两个层面绩效;第三方评估审计以预算执行力为中介显著正向影响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绩效,但对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绩效无显著影响;同时,核算难度负向调节预算执行力与科研经费支出两个层面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是中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科研人员激励如何影响科研产出、优化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科研经费支出中人力资本分配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支出中的人员费占比与科研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放宽科研经费中人员费限制的措施出台提高了人力成本占比对科研产出的阈值效应,但并未加速或减缓人员费占比对科研产出的边际影响,可见政策可以改善资源配置结构与效率,然而科研产出本质上经由要素投入而产生;理工农医学科与人文社科的人员费在科研支出中的平均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差距,前者使科研成果产出最大化的极值点出现在19.50%附近,后者在41.51%附近。据此提出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提升人员经费效益、实施经费差异化管理等改善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科研项目全经济成本核算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确定稳定经费与竞争性经费及其之间的关系是各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从20世纪末开始,英国政府为解决高校教学和研究基础设施发展经费被快速增长的竞争项目严重挤占挪用的问题,在机构层面推行透明核算方法(TRAC)和科研项目全经济成本核算(fEC)的实践,探讨了这场改革在理念和方法上对我国科研经费资助体制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阳 《今日科苑》2020,(4):9-16
聚焦财政性科研经费的具体特征,特别是针对财政性科研经费监管的需求,应当对其性质进行明确界定,主要应当关注两个方面的特点,即作为资助方的政府部门对经费使用及管理的主导作用,以及作为资助对象的科研人员从经费中获得人力成本补偿的程度与方式。进而,围绕这两方面特点,根据相关理论,从中选取相应的理论指标,并从理论维度建构较为系统性的分类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校级科研基金看科技计划绩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管理活动中 ,高等学校设立校级科研基金课题 (校级科研基金课题在有的高校为不同人群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青年科技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校办课题等等 ) ,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实践证明 ,开展校级科研基金课题研究与管理对推动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是除国家或地方政府纵向科研经费、企业横向委托经费外 ,对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渠道的一项重要补充形式 ,在高校科技活动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校级科研基金资助现状与效果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自 1984年正式设立校级科研基金课题后 ,学校又相…  相似文献   

14.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有助于打破严格的经费比例限制和管理框架,探索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使科研资金更加符合实际支出需求。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充分解放科研活动生产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扩大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及使用权、深化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未来在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中应体现柔性化管理,促进科研经费优化配置和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没有按照科研活动的需求来分配和使用科研经费,忽视了科研活动中对“人”的激励和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等.本文提出从源头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进行治理:一方面,按照科研活动的需求来配置和使用科研经费,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另一方面,加强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责任建设,加大违法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成本,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进行学术共同体的自治,促使科研人员自觉自律地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对基础科研的资助普遍采取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相结合的双重资助体系。针对我国科技界普遍反映的“竞争性过度”问题,本文在开展广泛国内外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深度辨析。分析认为,该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在于“经费”本身,也不在于“竞争”这一能发挥择优和激励功效的遴选方式,而在于国家级竞争类项目在各类事关科技人员成长的环节中影响力权重过大,同时机构自主使用的稳定性经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以竞争性模式分配,没有起到稳定性经费应该起到的培育和扶植作用。解决竞争性过度问题需要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分类改革、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科技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协调推进,单纯增加稳定性支持经费并不是解决科研过度竞争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大多通过竞争性渠道获得。科研经费分配依据什么原则,是重成果(科研生产力)还是重名望,是关系到国家有限的科研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高校科研发展定位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发现在高校竞争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经费分配上,名望的作用显著大于科研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阵地,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强的重要保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是高校获得持续稳定科研经费支持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基于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据研究发现,基本科研业务费可提升青年教师基本科研能力,其投入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呈现显著正相关,但在孕育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方面尚需加强。通过进一步与英国、德国和日本稳定性科研经费资助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资助体系中存在着稳定性经费投入不足、占比过低和过程管理较粗、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旨在推动我国高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大多通过竞争性渠道获得.科研经费分配依据什么原则,是重成果(科研生产力)还是重名望,是关系到国家有限的科研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高校科研发展定位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发现在高校竞争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经费分配上,名望的作用显著大于科研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4):331-334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是我国最主要的数学研究机构之一,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全所现有科研人员80余人,其中研究员45人(博士生导师29人,中科院院士4人)。仅基础数学这一博士点就集中了26位博士生导师,由此可见数学所高层次人才的密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