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入世"后学校德育应加强的五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一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入世”后,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汹涌而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对此,我们德育教育应教会学生分清良莠,学会批判地接受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要对学生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人生价值观上,我们要批判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至上;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错误观点,大力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集体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等正…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和宝贵思想武器。必须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学习主体和实践主体;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关心性关系中学会关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关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学会关心”教育在学校实施情况,提出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两种策略,即营造关心性人际关系,在富有关心性特点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一心理氛围中学习;组织学生在践行关爱中学会关爱,即以践行为重点的知情行整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知识·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需要知识的导引。知识可以却除人生的愚昧,但不当的知识也会遮蔽人生。古典教育关注知识对人生的意义,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工具价值而忽视知识对于人生的意义,没有完成知识向生活与人生的转换,现代人通过知识的积累反而远离人生。知识应该通向某种比知识更高的力量。“学会学习”应该转换成同时面对的三个命题:学会区分与判断知识;学会学习与思考;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向古典人文教育学习  相似文献   

5.
路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对青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路遥作品中“奋斗型人物”和整体呈现出的乡土气息可以培养青年读者对一普通的、平淡的生活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路遥及其作品是对青年进行人生教育的优秀素材。  相似文献   

6.
“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可以引导中职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刘新建  张波 《农村教育》2006,(12):49-49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育人要有“四心”。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住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告诉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明白无误地警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氛围中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小学教育中,很少使用“ pupil” (小学生 )这个词,而频繁使用“ children” (儿童 )这个词,这不是一个词语使用习惯的问题,而是贯注了一种教育理念。   儿童,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的阶段,人生的“儿童”定位是自然的定位,是人本的定位;学生则是一个社会角色的定位,带有某种强制性的社会功能性定位。教育之于“学生”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将来发挥社会功能;而教育之于“儿童”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教育的人本意义就在于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过去我们的一些做法过分…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不会“做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推选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教育生学会“做人”,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做人”,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课堂的使命是为人生播种希望的种子。通过解放学生和放飞学生来为学生人生播种希望的种子: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学会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学会表达;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学会创造;解放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学会倾听;解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感悟。通过解放与放飞,最终学生收获的将是“聪明”与“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和宝贵思想武器。必须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学习主体和实践主体;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邓小平同志在青年教育方面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在党的领导下,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时期,青年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思想,守纪律;“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要提倡因陋就简,经济节约,艰苦奋斗”,杜绝奢移浪费,贪图享受的不良风气,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是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终极目的是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完满的美好人生。青年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教育的角度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指导,帮助青年健康成长,是教育不可回避的责任。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忽略了对青年学生的人生指导,尤其是对学生精神、生命及健康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历来重视青年教育问题,指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青年教育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纪委教育和历史教育四个方面内容;青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人”新人。  相似文献   

16.
庄子“人生得道”“逍遥游”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庄子“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众人才”观;庄子“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人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付昶服 《湖北教育》2005,(10):48-49
“快乐校园工程”,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创建会说话的校园,为学生提供快乐的环境;创建快乐的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创设多彩快乐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校园工程”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感到幸福和快乐。实施“快乐校园工程”,要通过教师快乐有意义的劳动,让学生在无际的学海中快乐求知,由“厌学”为“爱学”,由“爱学”到“乐学”,最终达到“学会”、“会学”,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为终生幸福打好基础。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向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变传统的“教会学生”为现在的“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观察、思索、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地理资料或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变迁,在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主旨的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构成了凝聚和支撑学生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主导性因素。强化道德教育成为实现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这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也成为实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德育需要理想教育,但并不总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教育;需要榜样教育,但并不总是高不可攀的榜样教育;需要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并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道德实践,它更需要一种“人间情怀”,需要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