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会关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学会关心”教育在学校实施情况,提出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两种策略,即营造关心性人际关系,在富有关心性特点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一心理氛围中学习;组织学生在践行关爱中学会关爱,即以践行为重点的知情行整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关心性关系中学会关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关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学会关心”教育在学校实施情况,提出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两种策略,即营造关心性人际关系,在富有关心性特点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一心理氛围中学习;组织学生在践行关爱中学会关爱,即以践行为重点的知情行整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学会关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学会关心”教 育在学校实施情况,提出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的两种策略,即营造关心性 人际关系,在富有关心性特点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氛围中学习;组织学 生在践行关爱中学会关爱,即以践行为重点的知情行整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会关心”不仅是一种教育哲学观,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普遍重视。“学会关心”的内容极其广泛,依据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建立的关怀关系划分为三大类型多个领域。让学生学会关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认知策略和实践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彼此专注、尊重与理解的关系;保证关心关系的连续性;创设恰当的情景。实践策略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08,(4):63-6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让孩子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孩子要学会关心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会关心”,是21世纪的教育哲学,也是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学会关心”在我国学校近十余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也是道德教育从“培养论”逐步转向“学习论”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将对“学会关心”的教育指导概括为两个方面:营造关心性体系和进行道德学习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关心学生,这是实现“学会关心”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论述“学会关心”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会关心学生的几个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会关心”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文章分析了关心的内涵,关心与自我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关心意识的主要途径,条件,认为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关心意识,也要调动学生“自我”形成关心意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柯云路 《教育》2007,(11S):52-53
善于关心是一种行为智慧 既然“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呢? 也许孩子的年龄尚小,但不管有多大,父母从现在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改变观念。要把孩子习惯了的、周边世界都关心自己的氛围有所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会“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改变我们老一套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主动“辞旧迎新”的态度,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内涵,不妨简单地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来诠释。思想素质、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每一素质里包含了许多内容,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交叉,互相促进的。《德鲁尔报告》曾这样指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1989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全世界教育口号“学会关心”。三个“学会”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相似文献   

13.
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到一本书,名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作者诺丁斯,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她曾任多年的数学教师。她提出的“关爱教育理论”随着美国“学会关心”的思潮而影响深远。她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  相似文献   

15.
陈琴 《今日教育》2007,(6S):61-62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的确.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需要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我们同样也需要关心他人.有了这种关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以内尔·诺丁斯为代表的伦理学家把关心伦理学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形成了“关心”德育模式,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想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拟对其课程思想做一梳理,以期对我国教育有所启发。一、考虑多元智能、活动和动机的课程计划(一)引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诺丁斯认为,加德纳的七种智能理论在教学上至少可以有两种运用形式:一种是按七种智能的内容分别设计对应于每种智能的课程;另一种运用形式是在一个课程中,加入七种智能的学习,如在阅读课程中,可以有培养其他智能的学习加入。而且智能可…  相似文献   

17.
范成梅 《文教资料》2010,(34):121-121,114
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但如果没有恰当地体现出来,往往会出现“关心则乱”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恰当地关心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进得更顺利、更轻松。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的视角,探究“关心型”师生关系与课后服务本身的内在联系,强调课后服务中“关心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性;集中民主,呈现动态发展性;全面关注,体现多维连续性”等表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师认同感和服务价值感,增强学生自主性和德育实效性,实现教育情感性和整体性相融。坚持关爱尊重与适当要求相结合、关注生存与关注存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积极运用“对话“”实践“”榜样“”求证”的方法,构建课后服务中“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后服务乃至教育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心性体系是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体系,它的营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关心性体系的营造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表现。要营造这种关心性体系必须以理解为基础,以关爱为核心,以开放式对话为重要手段,以非语言沟通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汪灵波 《辽宁教育》2012,(19):37-38
传统教学的特征及弊端可归结为一点:即缺乏对生命的关心。新课改下对生命性教学的推崇,也就是关心生命的开始。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原则在于连续性。生命性教学正需要建立起这种关系型、连续型的教学模式。从关心的视角出发,探寻生命性教学,落实到实践层面就是要求教师学会关心,学生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