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于弱势/少数族裔文学而言,认同与承认无疑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奋斗。实现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之间真正的宽容、多元、平等和相互承认,人文知识分子需要积极的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需要进行不断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近十几年来,新世代马华作家和文化批评家尝试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和论述,试图重新参与这场远未结束的"对话和论辩"。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人文学作为“少数者”的言说,充满了身份认同的挣扎。文章将以北关华人文学为中心,讨论在当下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中,海外华人文学作为少数族裔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如何体现为对“承认”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3.
对当下政治宽容理论研究进行反思性批判的基础上,从“宽容态度说”“宽容手段策略说”“宽容差异说”“宽容交往合作说”“宽容权利说”“宽容承认说”“宽容美德说”等方面对政治宽容进行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解读,指出政治宽容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专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作家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思想改造运动驱使和政治斗争需要。知识分子从身份到思想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其精神形态可以区分为虔诚型知识分子:无论受到怎样的批判和打击,从来都没有动摇对党、对毛主席、对文化革命的崇敬和信任;苦闷型知识分子:面对政治风暴,表现出难以排遣的哀怨与愁闷;中间型知识分子:对党的忠心依旧,但面对迫害,不满与无奈之情时有表露;抗争型知识分子:在批判声里,为捍卫真理、坚守人格,选择宁折不弯的抗争。“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剥夺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加快了推行集体创作方式的步伐,文学创作变成只需要技巧,而不需要思考。“如果说‘思想改造’是从思想上消泯知识分子的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深入生活’是从创作源头上取消知识分子的个体活动空间,那么‘集体创作’则是从创作方法上切断知识分子的诗意继承,完全将文学纳入政治宣传的传声筒行列,甚至有点半军事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场域下,"文化身份"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对文化身份的寻求这一主题存在着深刻的多重意义.从政治历史、社会心理和后殖民文化理论三个角度剖析其中蕴含的多重意义,对于少数族裔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进行积极的文化对话、建立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众化运动”几乎贯穿20世纪文学史,在理论、创作和运动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复杂的发展脉络。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在表达各自独立内涵的同时,也把对大众化运动的理解投放到了多元文学文化语境中,折射出内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民主缘于代议制的“少数人统治”而陷入困境,面临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题变迁,其变迁的总体路径就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空间的转换即协商民主来寻求民主发展的突破。基于中国现实考量,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内核是党群协商,其意义在于通过执政党与群众的直接对话与协商,将政治参与的主体从社会经济精英扩展为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以来,鲁迅及其作品在维吾尔族传播了近百年,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对鲁迅的接受和认同过程,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以“鲁迅精神”作为人格标识的心里轨迹,少数民族自觉完成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心理特征。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重新认识鲁迅”,对于使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自觉融入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框架,都具有积极探索和原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化本质在于,它是以宣传教育为中心的政治行动领域的跨文化对话,这种对话既不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也不应过度强调文化冲突而将比较止于政治文化鉴识,而是要通过文化理解,从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设计、理论观点或实践做法中发现另一种文化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实现其目标的规律或诀窍。这种跨文化对话需要以话语形态上的可沟通性、平等与开放心态、对差异的尊重以及比较主体的价值发现意识、阈限意识作为基本条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必须基于“所指”和“能指”对不同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概念清理;必须努力寻求以标准化、本学科化为前提的话语对接,重视历史、文化和宏阔的社会视野,并充分实现与他国的政治社会化、政治传播、社会运动等领域的对话;必须特别关注异质性,并努力实现由“有无”之“是”向规律之“是”的视点转移;必须在全球史与现代性的历史方位上进行对话,并在宽容与党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化的语境下,现代社会存在着日益严重的政治认同危机。为化解现代政治的认同危机,查尔斯.泰勒提出了"承认的政治"的构想,试图通过公共领域的平等对话协商出文化社群自治的形式,从而经由对多元文化的正当承认而获得确实的政治认同。然而,泰勒重建政治认同的一揽子方案也面临重重困境,对个体自由可能带来的束缚、对话的困难和较强的乌托邦色彩,都使其无法成为消弭现代政治认同危机的两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提倡"和谐"的政治文化,"宽容"是实现"和谐"的应有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与西方多元主义民主价值是相通的,然而,中国的"宽容"文化提倡的是"和谐",西方民主政治充满"对立"、"斗争"的因素,还包含"非和谐"的文化取向,这一差异表明,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立足自身政治文化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2.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在突破“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等僵化的文学观念之后,逐步形成了一种多种文学价值观念同时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既给当代文学带来了自由与活力,但同时又使当代文学理论与实践在文学价值观念方面陷入了一种多元混杂的情形。我们认为应在尊重当前多种文学价值观念同时存在的前提下,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学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以建构一种“多元共生一元主导”的文学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文人气质与政治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以“道”抗“势”,以行践“道”的骨气、固守完美人格的胆气、批判现实的勇气以及“社稷至上”、“民生为本”、积极“修身”等品质对后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在现实的语境下,以“楚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屈原的文人气质和政治品质的探讨,不仅有利于管窥处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古代知识分子的文人气质与政治品质之一斑,而且对当今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美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这样的多元文化氛围催生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同时叉使美国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文学理论应用于其创作实践中,书写蕾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活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个体生存问题以覆类生存问题构成了政治伦理的双重底线,个人美德和公共道德的价值共契成为化解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之间五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政治,亟待建构一种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的”、“宽容的”以覆“发展的”等价值观的底线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8.
李书峰 《课外阅读》2010,(8):184-184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多元分化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利益多元强化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抑制了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为此,有必要引入新兴的协商民主理念,结合我国的政治环境进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吴良健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4):27-34,50
浙江温岭人大预算监督中的协商民主,能够从保护少数群体利益和限制代表、政府自由裁量权两方面弥补代议民主在决策合法性上之不足,前者也在参与可行性、广泛性和参与效能不平等上存有缺陷,需要代议制的完善方能更好地传输合法性。温岭经验中“公众→人大→政府”协商过程。存在“合法性输送”的强、弱两种形式,也存在“温岭模式”中两处合法性断裂:人大代表民主化不足与利益组织化困境。只有这两个制度性壁垒有所突破,才能使“参与式预算”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政府预算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和选举政治,仍是中国未来预算改革乃至宏观政治体制改革无可回避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是较高文化层次人员聚集的地方 ,担负着继承和传播人类文明 ,弘扬科学精神 ,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这里大多为知识分子群体 ,有着比其他地方更浓的科学和文化氛围。然而近年也有极少数高校的知识分子深陷于“法轮功” ,成为这一邪教的俘虏 ,在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得比文化层次低的人更为固执和偏激 ,在校园内外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 ,对高校极少数知识分子深陷“法轮功”的原因、对策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打好对“法轮功”的攻坚战 ,具有重要意义。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 ,毕生追求真理 ,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