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酶法降解玉米芯的最佳工艺和酵母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对玉米芯进行酶解,采用酵母菌对酶解液进行发酵.结果:酶解条件:纤维素酶0.6mL,pH值为5~6,温度40℃,Tween-80添加量为1%,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为0.5%,酶解48h后还原糖浓度达到最大值;发酵条件:活化后酵母菌的接种量40mL,发酵温度30℃,发酵36h后,乙醇产量的最高.结论:在较佳的酶解和较佳的发酵条件下,可显著提高酶解率和发酵率.  相似文献   

2.
以Span80、Tween80为标准乳化剂,考察异丙醇-甲苯溶剂系统中甲苯比例、溶剂用量、滴定速度及温度对水数测定的影响.适宜的参数条件为:异丙醇-甲苯溶剂系统添加量20.0 mL,体积比为100∶5,滴定速度12~20滴/min、温度40℃;绘制乳化剂的HLB值与水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了多种乳化剂的HLB值.该系统毒害性小,可应用于Span系列、Tween系列、聚甘油酯类等多种乳化剂.  相似文献   

3.
以襄麦冬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酶法提取工艺对影响襄麦冬总黄酮提取的酶的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介质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襄麦冬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酶添加量40mg,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50℃,介质pH值为5.0.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几丁质酶活力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寄主和采集地的16株玫烟色棒束孢进行筛选,获得活性较高菌株RCEF3304,并对高活力菌株RCEF3304产几丁质酶的p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酶活菌株产酶最适条件:胶体几丁质2%,NaNO33%,Mg2+0.05%,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12%,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25℃和培养时间36 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下,几丁质酶酶活OD值达到0.486,比优化前发酵水平提高了128%。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3):51-55
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筛选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细菌,命名为HY-01,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24 h,温度为35℃,pH 7.0,装液量80 m L,转速180 r/min和接种量8%,酶活力达50.51 U/m L。  相似文献   

6.
配制以甲苯为单一碳源的培养基,通过厌氧条件下的驯化、富集及双层平板分离,从石油化工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对甲苯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兼氧光合细菌菌株AQ-02。该菌株在54h内能完全降解100mg/L的甲苯(28℃、15%接种量),通过形态特征分析、16s RNA分子鉴定技术,鉴定为荚膜红细菌属(Rhodobacter Capsulatus),其在甲苯初始浓度为100~250mg/L、温度20~30℃、pH值6~8范围内能有效净化甲苯,48h甲苯降解率为26.8%~76.0%。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影响菌株降解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初始甲苯浓度、pH值均对降解甲苯效果有显著影响。影响因子按重要程度排序为:温度>pH>甲苯浓度>接种量。菌株降解甲苯最优条件为:温度30℃以上、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甲苯初始浓度100 mg/L和15%的菌种接种量。其对苯系物中的二甲苯具有一定降解效果,能在60h内降解浓度为100mg/L的二甲苯。实验可为苯系物污染废水的生物治理提供高效、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功能微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总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中温仅一淀粉酶酶解怀山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和酶加入量,时间的影响最小。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加入量为o.0060mg.mL-1,pH值为7,温度为80℃,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总糖得率为19.143%。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法提取杭白菊中绿原酸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杭白菊的绿原酸主要工艺参数: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杭白菊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0.5%、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45℃、pH5.0;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5.2%.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的萘、α-萘酚及蒽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以二氯乙烷和氯化钠的混合液萃取水样,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FID进行检测,以外标法定量。该方法测定的萘、α-萘酚、蒽的标准工作曲线方程分别为y=23.091x+0.688(r=0.9996),y=17.788x-13.136(r=0.9992),y=25.123x-10.756(r=0.9991),检出限(S/N=3)分别是5.3×10-4μg.mL^-1,6.9×10-4μg.mL^-1,4.9×10-4μg.m^L-1,线性范围分别是1.8×10^-3 - 40μg.mL^-1、2.3×10^-3 - 60μg.mL^-1、1.6×10^-3 - 50μg.mL^-1。对此多环芳烃体系标准混合物溶液进行了3个不同水平的添加,每个水平重复6次进样,萘、α-萘酚、蒽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104%、97%-113%、90%-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2.6%、1.9%-3.7%、1.8%-3.5%。相同条件下,实际工业废水样品经富集后检测,萘,α-萘酚,蒽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6.7μg.mL^-1、20.65μg.mL^-1、100.8μg.mL^-1。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线性范围较宽,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375℃热氧化方法,对松辽流域6种沉积物中的黑炭进行了分离定量,并研究了沉积物和黑炭对萘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黑炭占总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091 3-0.374 0,平均值为0.205 0。所有沉积物和黑炭样品对萘均表现为非线性吸附,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数据的拟合效果很好。与原始沉积物相比,黑炭对萘的吸附非线性更强,n值为0.629-0.827,说明黑炭比沉积物具有更多的非均质性的吸附位。在给定浓度Ce下,黑炭的吸附能力参数Koc值较沉积物样品高,表明黑炭对萘的吸附能力更强。萘的Kf值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R2=0.990,p〈0.001),揭示了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萘吸附能力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为预测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和最终归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适于猴头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摇瓶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值为5.0,摇瓶装量为60mL/250mL,接种量15%,摇瓶培养最适碳氮源及其浓度分别为:可溶性淀粉3.5%,酵母膏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毒死蜱菌株,明确其生物学分类地位,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方法:采取平板划线和摇瓶复筛法从农药厂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高效降解毒死蜱菌株,并通过16S rR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运用HPLC法检测降解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接种量、温度及pH条件下的降解能力.结果:从农药厂土壤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OP7,经16S rRNA基因序列聚类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进一步的降解条件优化结果显示,菌株OP7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基是10%LB、最适接种量为3%(v/v)、最适温度为35℃、最适初始pH为9.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P7有望成为新的菌种资源并应用于环境中毒死蜱污染物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3.
在固体培养基上测定不同的碳氮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维生素)、pH值及温度对HDF·0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0,温度28℃最适合HDF·01的生长。培养基中以玉米粉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及维生素B6,HDF·01的产孢量最高。培养基中以蔗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及维生素B1,HDF·01的菌丝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固体培养基上测定不同的碳氮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维生素)、pH值及温度对HDF.0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0,温度28℃最适合HDF.01的生长。培养基中以玉米粉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及维生素B6,HDF.01的产孢量最高。培养基中以蔗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及维生素B,时HDF.01的菌丝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适于绣球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于产菌丝体的摇瓶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4.5,接种量8%,摇瓶转速100r/min;摇瓶培养适于产菌丝体的最适碳氮源及其浓度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5%,蛋白胨0.15%。适于产胞外多糖的摇瓶条件为:培养温度29℃,培养基起始pH5.5,接种量8%,摇瓶转速100r/min;摇瓶培养最适碳氮源及其浓度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5%,蛋白胨0.25%。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两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ween 60对毛头鬼伞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胞外多糖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ween 80和Tween 60均能促进细胞释放胞外多糖,而以Tween 80较好;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ween 80时,对毛头鬼伞菌丝体胞外多糖释放的影响不同,加入0.05%Tween 80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31.226g/L,而对照组的胞外多糖产量仅为21.437g/L。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研究不同农药(醚菌酯、世清-苯醚甲环唑及其联合)的浓度和pH值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极端酸性(pH=3.0)或碱性(pH=11.0)条件下,所有农药的不同浓度实验组的死亡率均达100%。醚菌酯在pH=9.0和pH=10.0时,各浓度实验组蝌蚪的死亡率均10%;在pH=5.0和pH=7.0时,均表现为中等毒性。世清-苯醚甲环唑在pH=5.0、7.0和9.0时,均表现为低毒性。2种农药的联合作用在pH=5.0、7.0和9.0时也表现为低毒性。重复测量检验法(Repeated measuresANOVA)统计结果表明,农药浓度、pH值、染毒时间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死亡率的影响均极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杏鲍菇(pleurotus eyngii)降解啤酒糟液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运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啤酒糟、玉米芯与麸皮的不同组分、氮源、pH值、培养时间、转速、装瓶量等对产木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并对其粗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3%啤酒糟、1%麸皮和1%玉米芯,氮源为0.5%酵母膏,pH值为5,培养时间为8d,转速为160 r/m in,接种量为10%,装瓶量为100 mL/250mL时,酶活力最高。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在pH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但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升至60℃时酶活力损失6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开发了金纳米粒子液体状薄膜SERS基底,探讨了加入顺序、促进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卤素离子修饰对SERS基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组装的关键是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和油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金纳米粒子(Au NPs)与油相(己烷)先混合再加入促进剂(四丁基硝酸铵)的顺序制得的SERS基底活性最好;促进剂浓度为10mmol/L时所得到的SERS信号最强;在不影响SERS信号的情况下,将加热温度从室温提升至80℃,可将制备时间从12 h缩短至40 min;加入20mmol/LKBr修饰有利于提升SERS信号。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建立了菲(Phe)、芘(Pyr)和蒽(Ant)三种多环芳烃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Bt-016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几丁质、氮源、碳源、pH和接种量为影响发酵条件的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9(95)水平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蔗糖2g/L、蛋白胨20g/L、初始pH值为8、接种量1. 572%、几丁质含量2. 5%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Bt-016发酵液OD600值为3. 864 5,较优化前提高了21%;产几丁质酶活力为2. 796 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3%。研究结果为杀虫防病Bt菌株的开发提供了菌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