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膳食脂肪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时脂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体育学刊》2004,11(6):49-51
就膳食脂肪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脂肪代谢的调节作一综述。运动强度、时间不同,脂肪供能所占的比例不同,脂肪供能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有所差异。运动时脂代谢的调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是酶解速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脂肪在人体中的储备 ,脂肪的代谢过程 ,激素调节和代谢调节过程的分析 ,论述了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激素水平、脂酶浓度、糖代谢等因素与脂肪供能的关系 ,讨论了运动减肥的生物化学基础 ,为运动减肥提出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耐力运动中要保持较高的输出功率必须同时利用糖和脂肪供能。事实上。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机制调节糖和脂肪的利用。试从激素的调节、葡萄糖-脂肪酸循环及丙二酰CoA的调节三个方面来综述耐力运动中糖和脂肪利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运动减肥机制探析———酰化刺激蛋白的作用及其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酰化刺激蛋白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在调节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一方面能够提高脂肪细胞捕获脂肪酸和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激素敏感脂酶的活性来抑制甘油三酯的分解。C3(-/-)(ASP缺乏)鼠所表现出的肥胖抵抗特征对于防肥减肥而言具有诱人的前景。综述了ASP的来源、生物学作用以及缺乏后的生物学特征,并对其在运动减肥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乙酰CoA羧化酶与运动和饮食减肥关系研究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对 脂肪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ACC在体内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运动及饮食也 能通过调节ACC的活性来调节体内脂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肥胖的危害性,论述了有氧运动对减肥的作用。有氧运动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改善脂蛋白酶的活性,防止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靶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主要靶器官是机体最大的储能器官,它的内分泌功能是调节能量平衡的重要因子,早已证实,脂肪与胰岛素抵抗发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其通过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产生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抵抗素、白介素-6等细胞因子和激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脂肪细胞因子代谢异常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持续有氧运动、间歇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等多种方式对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善可促进胰岛素相关信号转导途径MAPK、PI3K中的关键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胰岛素信号转导,实现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重点论述与运动时糖和脂肪等能源物质的供给有关的部分激素。一、运动、训练与儿茶酚胺儿茶酚胺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总称。前者主要由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末端分泌,是交感神经的化学递质;后者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它们都具有促进脂肪动员、肝糖元分解、加怏心率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观察定量运动对肌糖原贮储不同大鼠脂肪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受体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方法通过跑台运动与膳食干预来造成运动前大鼠肌糖原储备不同,分为正常(肌)糖原组和低(肌)糖原组,然后再进行定量跑台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宰杀进行动态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脂肪细胞中的白细胞介素-6及受体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mRNA.结果研究发现,定量运动引起了脂肪组织中IL-6mRNA、IL-6RmRNA和HSLmRNA上升,其中IL-6mRNA和HSLmRNA的上升并不存在肌糖原储备的差异,而IL-6RmRNA则不然.结论定量运动过程中肌糖原储备的差异对脂肪组织IL-6RmRNA的影响深刻,而对IL-6mRNA和HSLmRNA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瑞士赛特斯生物技术公司研发人员发现,人体内存在一种饥饿激素,它是胃里产生的一种多肽,能够调节食欲、进食和能量储存等。在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它能够帮助人体储存脂肪;而当食物供给充足的时候,饥饿激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在人们减肥过程中,只要体重稍有下降,体内的饥饿激素水平就会上升,并且在各种减肥措施停下来以后,人体就在饥饿激素的调节下蓄积脂肪和能量,这样体重就会迅速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针对这种饥饿激素,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抗肥胖疫苗。赛特斯生物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雷纳说,这种疫苗的作用就是要抑制饥饿激素…  相似文献   

1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活性调节对运动时糖与脂肪的动员速率与相对比例有决定意义.PDKs/PDPs对PDC的磷酸化/脱磷酸化作用是线粒体适应不同生理环境的代谢调节方式,PDKs/PDPs上游的基因转录调控也是线粒体生长的调控机制.PDC与PDKs/PDPs都具有组织特异性.PDK1对低氧敏感,PDK4对膳食敏感,运动对PDK4的基因调控可能有着不依赖AMPK的独立性以及对运动方式的特殊敏感性.就低氧、膳食、运动与PDC的活性调控做一综述,以期为运动训练中训练手段、训练环境与膳食调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动和脂肪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材料,深入阐述了体育运动中脂肪供能的重要性和机制,脂肪代谢同心脏病、高血压病的关系,体育训练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值得教练员、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一阅。主要内容为: 一、人体脂肪的储存和供能形式 二、各类脂类物质在运动时的代谢 三、脂肪动员的机制 四、脂肪供能与糖代谢的关系 五、训练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脂肪是三大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之一,1g脂肪在人体内氧化能产生37.656KJ(9kcal)的能量,是三种产能营养素中产能最高的。通常所说的膳食脂肪主要有三种脂类: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如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磷脂等)。食物中的脂肪包括固体的动物脂肪和液体的植物油。减、控体重运动员摄取脂肪的要求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为了参加低于本人正常体重级别的比赛或获得单位体重的最大肌肉力量比,需要对体重进行减、控。减、控体重,一方面需达到能量的负平衡或平  相似文献   

14.
瘦素(Leptin)的生理作用机制及长期运动对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瘦素(Leptin)的生理作用机制及长期运动对其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ob基因编码的Leptin具有降低脂肪含量,维持能量平衡,调节代谢、生殖、激素分泌,提高免疫机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长期运动对Leptin的影响较为复杂,除了体脂变化、能量平衡变化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外,可能还有未知因素,需要更多的实验探究长期运动对Leptin调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源被转化为ATP的时侯,热量就产生出来了。如果这些生化活动未控制好,大量地释放能量,就象一张纸被火柴点燃后迅速燃烧起来一样,最后剩下的只会是灰烬。为了防止这种由于自身热量造成的损失,机体必须依靠一种叫做酶的物质。酶可以调节能量释放的速度,这种调节会使你的机体高效率地产生ATP,同时还有助于控制体温。为使酶更好的工作,就需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帮助。维生素和矿物质不是人体自身大量加工制造出来的化学物  相似文献   

16.
选择欺骗餐     
《健与美》2020,(1):167-169
偶尔偏离健康饮食是否真的能帮助你打造理想的体形?欺骗餐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并促进身体提高一种叫做瘦素的激素的分泌量。瘦素能允许身体更多的动用脂肪来提供能量,并有助于增加饱腹感。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这种激素有助于通过减少饥饿感来调节能量平衡。长期严格减少热量摄入会导致瘦素水平下降,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会减慢。  相似文献   

17.
脂肪与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脂肪是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的重要能源物质,一直受到运动医学界研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对脂肪动员、运动中脂肪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运动营养膳食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体育界在运动员的营养方面,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合理的营养可以保证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过程,运动时能使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顺利进行,并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更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运动、膳食与脂肪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和分泌的许多激素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促酰化蛋白、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机体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以及糖、脂肪代谢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脂肪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综述了脂肪细胞因子与机体许多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细胞本身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和膳食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拓展了脂肪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指出对脂肪细胞病理、生理状态的研究将成为运动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探讨脂肪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将为干预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贺乃静 《健与美》2020,(4):82-8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饱和脂肪(存在于肉类、全脂奶酪、黄油、牛奶、冰淇淋、棕榈和椰子油中)是心脏病的病因,但事实要复杂得多。饱和脂肪确实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对心脏有害。但它也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甘油三酯,这对心脏有好处。实际上,目前的研究表明,饱和脂肪同时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