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我国安置残疾少年儿童的形式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三种。其中,让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一直都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河南省作为教育人口大省,从2007年开始,每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班招收残疾少年儿童都在3千人以上,在校残疾少年儿童有2万  相似文献   

2.
残疾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形式从“平行分立”转向“融合参与”,“随班就读”的特教模式得到强力推行.但是由于管理、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为每一个特殊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潍坊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把市级特教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构建起以集特教师范、中心盲校、中心聋校为一体的市级特教园区为龙头,以各县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共有178名特殊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全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开展随班就读教育的学校26所,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如何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隆林县采取特殊办法办特教莫宝琪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重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1992年以来,全县办起了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一个普通小学附设的弱智班,七十三个弱智随班就该班,二个盲童随班就读班,二个低视儿童随班就读班和二个聋童随班就读班,学龄残...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是“普九”评估验收的指标之一。但我们地区的特殊教育在“七五”期间仍是一片萧条的寒冬。为改变残疾儿童少年无学可上的落后状况,91年以来,我们把特教纳入普及义务教育的轨道,克服困难,加强领导,积极开创特殊教育的春天,初步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全地区已创办特教学校10所,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24个,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167处,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256个点。据96年底统计,“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59.8%,取…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由于场地、特教师资、家长观念等因素的局限,必须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即既要办特教班,又要抓好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有1886名学生,经有关部门严格检测,确定16名为特殊儿童,其中听力障碍2名、脑瘫2名、智力智障11名、肢体残疾1名。6名中度智障和肢体残疾的儿童安排在本校特教班进  相似文献   

8.
首都特教工作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特教工作会议精神,特教事业快速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特教类别不断拓展,特奥运动普遍开展,学校特色日益突显,入学率、巩同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我市目前有特教学校24所,在校生3704名;另有5644名残疾学生在1109所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完整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陷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0.
在特殊教育发展中,随班就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存在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资源系统不够完善等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特教事业宣传力度、继续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加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研机构等。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学校。1980年代初,学校开办了培智班,由此开始了对特殊学生教育的探索。学校现有特殊儿童10人,其中特教班2人,随班就读8人。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先后4次承办苏州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研讨活动。上海、山东、甘肃等特教参观团先后多次来校参观随班就读工作。学校恪守"一灯一世界"的办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不但需要一大批规范化、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具有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能力的普通学校,而且更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要求,建立健全特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不断增强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为我国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这将为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新的契机,对于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完全全纳教育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大利是实行完全全纳政策最早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立法规定所有儿童,不论其残疾多么严重,都有在普通班级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了保证随班就读的成功,普通学校建立了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近年来特殊教师和残疾学生之比在1:2.2左右,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随班级就读的比例约为98%,评价结果表明意大利的特教模式很成功.基于意大利的经验,我国要取得随班就读的更大成功,迫切需要为中小学配备100万特殊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14.
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基础教育包括特殊教育探索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2003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将这一探索创新推向了新的阶段。本刊始终关注着此项工作的进展。北京市随班就读工作始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地区之一。同时,北京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持之以恒、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全国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现有随班就读中小学947所,随班就读学生总数4957人,随班就读学生占全市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5%。15年来,他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上展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真抓务实的作风。他们对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师资培养,特别是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所做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不断提供着新鲜经验。本期“视点”,我们选编了北京市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构建、资源教室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文章推荐给读者,供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永婷 《今日教育》2023,(10):42-43
<正>随着社会对特殊学生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障碍、多动症、自闭症等特殊学生。这些学生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支持,然而,相较于城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学生(以下简称“随班就读生”)面临的困境有所不同,在心理健康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重庆市永川区万寿小学从加强心理疏导和辅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积极情感体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2月22日,上海市召开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该市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将提高到每生每年不低于7800元,目前经费投入明显低于此标准的区县,将在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会上还推出了最新颁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经费配备意见》,其中指出,聋校、辅读学校平均班额为6至10人,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4,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5名以上的,适当增加专职特教教师配备人数;各区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对随班就读学生、送教上门学生等进行辅导和管理;在特殊教育学校设医务室,配备1名校医,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设置专职康复教师岗位。  相似文献   

17.
观照特教发展的前沿窗口提升特教业务的学术平台展示特教成果的专业领地服务特教师生的公益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自办征订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014国内统一刊号:CN32-1344/G4读者对象全国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有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残疾人康复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特殊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特教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热心特殊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概念已经转变为 “特殊需要教育”(Special Needs Education)。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广州市特殊教育的对象也逐渐从三类(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残疾儿童拓展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1998学年,广州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不含工读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28个,7—15岁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5%。目前,共有6815名特殊儿童在普通中小学、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他们因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多动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特殊教育已经从原来单纯注重智力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转向全面促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随班就读子女安置的主要途径。我国从90年代开始推行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子女入学率明显提高,在确保学生受教育权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如何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融入学校生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入学后得到哪些支持,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如何让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融入校园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渗透式课堂提高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同伴接纳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特殊教育教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师资.国际上对特殊教育教师普遍采取"教师资格证书 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规定必修的特殊教育专业学分.建立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需要研究和处理四个关系:义务教育教师与非义务教育教师的关系,特教师范专业与非特教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关系,特殊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关系,特殊学校(班)教师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