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对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的关系的重新审视引起了对史学理论研究与史学主体性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一时期不断涌入的西方20世纪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对主体性的特别关照的学术取向也激起我国史学界对史学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并对研究的理论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方面构成了我国新时期史学主体性问题研究的两个理论缘起。  相似文献   

2.
郑天挺解放后刻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史学研究,开创了其晚年学术新境界。他始终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结合,善于从较长历史时段探求历史演进规律和时代特征。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研究既延续了言必有据的优良传统,又兼具科学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新历史考据学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史学是新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 ,使新时期史学体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 ,旧有的极左的教条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研究范式被解构 ,新的历史理论与研究范式尚在形成之中 ;其二 ,史学由中心走向边缘 ,其学术功能逐渐彰显 ;其三 ,社会史、文化史研究大行其道 ,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愈趋愈新 ,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术旨趣将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4.
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的灵魂,没有史学理论便没有历史科学。当今历史高考已摆脱课本束缚,强调能力的运用。学生的能力不同,培养能力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使学生能力有较大提高,最好办法就是加强理论教育,特别是唯物史观以及历史方法论教育,而且要使这些理论根据中学生状况系统化。能力的体现运用是千变万化的,但它都要有其理论出发点。所以,理论是能力体现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科学史学"的影响,以追求客观、实证的目标为己任,较少关注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新变化,更少关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批判,导致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弱化,鲜见关于教育史研究问题的争论.教育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教育史研究应当:一、加强与史学理论的结合,更新教育史研究理念,开展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二、克服单一的"叙述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加强叙述史研究与"主题史研究"的结合,增强教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三、重视教育改革中的"历史因素",主动介入和参与现实的教育活动,发挥教育史研究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后,中国史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部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理论上阐述了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阐明历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作初步的设想,于是,中国史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一次巨大变革。探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同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斗争,不仅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学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考察人类史,首先是搜集、整理和鉴定各种史料。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搜集、整理和鉴定史料,改变了传统史料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它由比较局限于感性经验的做法,上升为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史料学。马克思主义史料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研究如何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史料。求得真实可靠的史料是人类认识自身历史不可超越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人类史,建造历史科学大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历史科学的大厦,必定是空中楼阁,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史料学,掌握一套搜集、整理和鉴定史料的科学方法,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历史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明了我国历史科学发展的方向,因而,毛泽东关于历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李大钊、李达、郭沫若、吕振羽等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在与封建旧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的斗争中初具规模。但是,草创时期的我国马克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传统教育史学影响,强调"让史料说话"。而当代,史学研究向多元化发展,历史研究的着眼点开始转向主体如何认识历史客体的问题上来。在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的新时期,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视角考量,教育史研究都必须重视研究者主体性,并将其与历史客体性有机结合,促进教育史研究和教育史学科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既往历史运动过程和历史研究结论进行不断深入的反思,是史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在深邃的史学反思中,新时期史学否定了传统的政治史结构模式,使史学渐次摆脱了作为政治附庸的地位,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启迪智慧是史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功能。新时期的史学反思,从全新的角度重估了“反面人物”。在对一些重大争议问题的重探方面,虽然纠正了一些长期存在的历史偏谬,但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严重误区。在史学理论的构建方面,虽然做了些筚路蓝缕性的工作,但只能说是破坏目的已达,重建任务甚巨,尚需一代富有责任感的史家们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中国神话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批神话学者的努力探索和辛勤耕耘使中国神话学成为人文科学领域内一枝独秀的现代学科。对神话史和神话学史的研究属于该学科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神话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新时期涌现出的神话史和神话学学术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概括,力图清晰描绘出该研究领域三十余年间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头十年,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了三种态势:一是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的努力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二是在吸取语言类型学、音系学、实验音系学以及词汇扩散、语言接触等西方语言学理论精华的同时获得了重要突破:三是当代语言学家提倡发明文史结合的语言研究方法和历史层次相关理论带来的新成果。回顾这十年汉语音韵学在方法论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和实践.不但有利于理清音韵学方法论的发展脉络,也有利于音韵学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具有现实的意义。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巧设疑问、变换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等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弄清历史概念,梳理历史线索,使用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5.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张舜徽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讨论古籍整理、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论文,在学科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式和路径等方面,阐发了历史文献学学科的深层理念。他于1982年出版的《中国文献学》,从基本理论、文献学史和研究方法三个部分,构建了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其中许多创新见解,突破了以往的成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至今仍是文献学学科有待努力的目标。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张先生通过建立博士点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创办学术集刊、倡导优良学风等实际工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学史学科历经“新文学”与“革命文学”为主宰的发展阶段,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历史学问题也逐渐显现:既包括抽象的历史哲学,也涉及具体的写作、研究方法。这在一个方面向我们预示了文学史研究视域拓展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一起,走过了百年历程.从师范馆、北高师,到北师大时期,在中国现代历史学术形成、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古代史学科不断成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史学家,出版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逐渐形成注重会通、强调专精的学术传统.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古代史学科正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通过群体努力,为获得更大的学术成就、培养更多的出色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必须遵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从历史维度上看,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新的重大历史课题的时代;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由此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学研究进程在大致经历了历史教学法研究的繁荣、历史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及专题化研究的全面展开三个阶段之后,进入了反思推进的新时期。这反映出历史教育对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动适应。梳理这一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新时期的育人需求,重新审视原有的逻辑起点、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以新的思路推进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