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分膑骨痛     
我们所报告的引起疼痛压痛的膑骨外上极二分膑骨,在非手术疗法失败以后切除了副化骨核,结果患膝消除了疼痛。假若由于软骨内位骨折而引起的症状,它的大体标本与显微镜检查是一致的,由于保守疗法无效而进行的外科切除术,治愈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关于关节脱位在国内报告及发表资料不少,但是,在运动创伤中有关于田径运动员中出现膑骨脱位的报告还是较少见的。在临床上膑骨脱位也少见,占全身关节脱位的2.4%。本文报告的是一位田径运动员在进行抓举练习吋发生的脱位。一、膑骨的解剖生理结构膑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的形状略象三角形,底在上,尖在下,前面粗糙,后面光滑。膑骨的上缘与股四头肌腱相连,其侧面和前面均被股四头肌腱所包围,置于股四头肌腱内,它向下延伸为膑  相似文献   

3.
“膑骨区域损伤”是工农兵及文体界较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慢性损伤。一般称为膑骨劳损,它又可分为膑骨张腱末端病和膑骨软骨软化等。凡在日常工作或训练中需要经常跑、跳或半蹲位移动的人,如果不注意预防,是较易引起膑骨区域损伤的。受了伤后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治疗,往往使伤痛经久不愈,影响训练、比赛和演出,严重的连走路、上下楼时都痛,使日常生活和劳动都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级运动员膝伸屈肌力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动员的膝关节力量在运动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国内外科研人员对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作了大量研究。本文采用国际较先进的等动测力系统对二级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屈肌力矩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膝伸肌最大力矩值高于屈肌最大力矩值,两者之间呈密切正相关。随膝运动速度增加,伸、屈肌最大力矩值减小。还发现膝运动速度增大,膝伸与屈肌最大力矩值越来越接近。膝伸、屈肌表现最大力矩的膝弯曲角在同一运动速度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弹跳力是指通过下肢蹬地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弹起腾空的能力。它是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一个人弹跳素质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下肢和腰腹的肌肉力量,速度、灵敏和协调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更主要的是练习方法。发展弹跳力的关键是在肌肉用力时做到爆发用力,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充分用力蹬地伸展后,又能做瞬间的充分放松、跳跃是由伸膝、髋、身干肌群和屈足肌群爆发性收缩完成的,它的用力性质属于速度力量,也称爆发力。在发展下肢力量时应以伸膝肌、伸踝肌(踝屈肌)为主,注意提高腿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在运动中发生的伤病,以往注意与调查不很多。少年儿童髌骨骨软骨病极为少见,易被忽视。现将我们看到的二例膑骨上极骨软骨病报导如下,供同行参考。病例一:顾×,男,9周岁,1982年10月进省少体校学习(专项是体操),1982年11月19日摄双侧膝关节X片,片号1048(附照片1、2、3、4);82年5月一次跳马时感双侧膝痛,以后经常感膝软、跑跳痛,跳马时膝痛明显,左侧较重,平常训练量难以加大。无急性外伤  相似文献   

7.
髌腱炎或股四头肌腱炎(俗称:“跳跃膝”)是从事重复性动作的运动员(如跳高、跳远、篮、排球、举重)常见的一种运功过度综合症,它可导致伸肌拉伤。该病的临床学、放射学和组织学的研究结果,在以前的论文里已作过表述。为了探讨引起“跳跃膝”的原因,我们对407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研究中发现,不少人主诉膝痛,但又无典型的损伤史,因而给确诊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事实上,在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中,膑股关节痛日趋增多,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早在1938年,布鲁门舍就采用屈膝30度拍摄膝关节侧位X像,研究膑骨的位置和膝关节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后,任绍、沙威替(1971)和布莱耐克(1977)试图用膝关节的X线测量方法,通过膑骨长度、膑腱长度以及胫骨平台的切线等测量,研究产生膑股关节痛的病理改变。英国的约翰·古德菲乐  相似文献   

9.
技巧女子3人项目的配合技术是上面人完成高难空翻动作的关键部分.在蹬伸时运动学的特征上,下面人关节运动的时序是先展髋后伸膝伸踝,两臂由慢到快上抛尖子(即上面人).尖子蹬伸用力时光伸髋伸膝后伸踝关节,蹬伸的时间比下面人较晚.由动力学特征得知,协同配合的越好,上下面人蹬伸时速度越快,支撑反作用力越大.因而,尖子所获得的腾空高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关于股后肌群及腓肠肌是否有伸膝功能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出理论和实验上的圆满结论。六十年代初,我国就有人提出,在人体蹲起时,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有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展到130°左右时,股后肌群以上固定、腓肠肌以下固定收缩,其合力作用是向后牵引膝关节,协助股骨前部的股四头肌完成伸膝工作。然而,最近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是,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没有伸膝功能,在人体蹲起过程中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出现的放电现象可能是用力不协调和肌肉的被动牵张所致。  相似文献   

11.
伸膝、屈足是蹬地动作的重要环节。有人用肌电图研究还证明:下肢蹬地时,当大腿和小腿在膝关节处伸至135°角以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在近固定时收缩,腓肠肌在远固定时收缩,有协同股四头肌伸膝作用。这里我试提出屈膝肌群的屈膝动作参加蹬地的问题,即:在弹跳蹬地中的最后一个发力环节——继伸膝后,小腿后肌群收缩屈足蹬地的同时,股二头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等屈膝肌群,以下同)亦近固定收缩屈膝,与屈足的力合成更大的力,叠加成更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民盛  覃晓红  刘波 《体育科学》2002,22(6):124-126,139
通过对蹬冰过程中肢关节角,角速度及关节点的分析,阐述了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特点及重要意义,结果认为,伸膝压踝是蹬冰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正确技术的反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伸膝压踝是蹬冰过程中伴随着膝关节的伸展,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技术动作,伸膝压踝技术的作用效果是:一方面小腿主动前倾,重心前移,致使由蹬伸动作而产生的速度矢量方向更趋于侧前方,另一方面改变了膝关节点的运动轨迹,使之呈现前下方运动,避免由于髋、膝关节伸展而造成的重心上抬问题,提高了蹬冰作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膑骨软骨软化症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膑骨软骨软化症是一种在青少年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从事跑、跳频繁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等项目比较多见。现就美国矫形外科界一些学者对此病的致病原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观点简单介绍一下: 一、致病原因关于此病的致病原因:目前各种观点不一致,有的认为与外伤有关、如膑骨外侧脱位、因脱位的剪力不仅产生软骨的损伤,也常引起膑骨软骨骨折:当膑骨受到直接的暴力打击时,如摔倒、或撞击在硬物上,膑骨因外力,其关节软骨与股骨髁的关节软骨相撞击。当这种力量超过膑骨软骨最大承受的压力(55newtons/mm~2)时、软骨就发生损伤。然而,绝大多数的膑骨软骨软化症的患者,常无上述明显的受伤史。在这种无明显受伤史的患者中,一致认为膝关节半屈位,由于股四头肌的收缩,  相似文献   

14.
膑骨劳损(又称膑臂软化症)是较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疾患。早期症状是膝关节“酸”“软”无力,但仍能坚持劳动或训练。这时使患者膝关节伸直,放松,将膑骨向下推移,一般在膑骨下缘(尤其是内侧)可发现确在性压痛。这是早期治疗最可贵的时机。但多为人们所忽视。往往延误到症状严重时,甚至关节发生红肿时才加以注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 Insall—Salvati 方法,在 X 像上测量了51例手术,证实有膑骨软骨病的患者的膑骨位置。膑骨软骨病和膑骨位置之间无一定关系,而在正常人中,膑骨长度与膑腱长度的比例在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重力式膝伸肌力量训练器械动力传动凸轮轮廓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南京 《体育科学》2007,27(4):76-79
通过实验获得人体膝伸肌等动向心收缩的力矩-角度特征曲线,然后,采用工作位法,在一定范围内对伸膝力矩-角度特征曲线进行模拟,获得器械工作凸轮的力臂值和轮径值,完成膝伸肌动力传动凸轮轮廓的设计。设计凸轮提供的阻力矩更符合人体膝伸力矩,解决了器械的全载负荷问题和因起始力矩过大产生可利用惯性、肌肉易疲劳和器械噪声等一系列问题。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使用的工作位法适用同类器械动力传动凸轮轮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60名体院篮球专项学生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研表明,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损伤发生率与训练年限呈平行关系;伤种以膑骨劳损,膝侧副韧带损伤,膑骨下脂肪垫损伤等较为常见;损伤好发于左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技术动作错误,身体素质差,动作粗野,违犯规则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运动量,在全面加强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股四头肌和大腿三弦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及时纠正错误技术动作,训练后在膝关节周围进行恢复点穴按摩,对于增强肌力,消除疲劳,预防运动损伤,及早发现膝关节劳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MONARK829型功率自行车在正常状态和相对疲劳状态下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男性二级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之间髋关节的角度变化最小,膝关节次之,踝关节的角度变化幅度最大;正常状态下,运动员在各下落高度跳深时,其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上是踝-膝-髋,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膝-踝;相对疲劳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是踝-髋-膝,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踝-膝.  相似文献   

19.
一、肩关节劳损的病因分析:冬训开始时,我们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从体检的结果来看,排球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和肩关节,在74名队员中患有轻重不同程度膝关节损伤的有63名,占总人数的85%;肩关节受伤的有41名,占总人数的55%。而膝关节损伤的又以膑骨劳损为主,63名膝关节损伤的有49名患膑骨劳损(包括膑骨张腱末端病及膑骨软骨软化),占膝关节损  相似文献   

20.
髋部肌群对跑速的作用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多学科的角度重新认识髋、膝两主要关节在高速跑中的工作特征和在全程跑中不同段落里的作用。文章指出,在当代短跑技术中,伸髋、摆腿对跑速作用远大于伸膝和蹬地。传统的技术概念必须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