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营造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环境,必须搭建适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加强学科群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本文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研究,以冀在产生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就业压力的驱动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导模式面临着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急迫任务,如何实现转型是对每个学科发展前景的考验.要实现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必须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入手.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转型任务更为急迫,必须从各门课程改革中寻求突破.本研究报告是对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改革实验的阶段性总结,实验证明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是可能的,但也面临实验结果推广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外高校以学科为基础的院系组织制度、既有的学术评价机制惯性、导师主导模式与研究生面临的现实难题等因素制约着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行之有效的对策包括创新学校组织体系、为导师参与交叉学科培养提供多方支持以及以项目制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我国高校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教师评聘与考核制度、健全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运行机制以及优化培养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4.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求、受传统培养模式制约和机制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典型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适应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适切的培养模式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体制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坚强有力的导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大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交叉学科的发展,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知识结构体系,以获得良性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效应,是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知识生产模式和以高深知识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由此发现知识生产模式1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者为核心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制度化学科为中心,培养主体仅限于大学内部,学术共同体决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变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属性,培养过程中跨学科特点突出,多部门协同培养研究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3的出现再次引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渗透超学科教育理念;不同培养主体间注重合作与交流;公民社会参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构建的以“研究生领域”为核心、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主修和辅修学科相结合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导师特别委员会等有效措施,建立了完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该借鉴康奈尔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敢于打破体制障碍和学科壁垒,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建设,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机制,建立面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组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探索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对金融学研究生的新要求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金融学研究生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手段,实行双导师制,更新教学内容,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和国际化课程,以培养符合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9.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是目前学科发展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是高校及研究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结合我校计算机学院地学和信息类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围绕交叉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创新平台、复合导师、考核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是目前学科发展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是高校及研究机构交叉学科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校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亲水胶体”,探讨了学科背景、特色和培养目标,并围绕交叉学科研究生的招生、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交叉学科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开展交叉学科课程教学对于强化研究生的学科交叉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微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并从基础知识教学、前沿专题研讨和实践能力强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看,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知、情、意、行等能力;从培养途径看,斯坦福大学运用多途径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这些途径涵括了从项目运行到学位授予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从培养保障看,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从资金、平台、人员、制度和环境在内的“网”状保障体系。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势在必行的当下,我国大学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着力在目标“整”、途径“拓”和保障“全”这三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绍兴市积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绍兴职教课程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可以从培养理念、学科综合、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导师队伍、质量管理等方面来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研究生培养理念及培养机制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培养在我国现阶段已成为一种多元化培养,开始从传统的研究型模式向研究型与职业型双重模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既需要尊重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纯粹性,也需要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实用性.同时,也应注重将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固有化模式向弹性化模式转变,打破延续性培养带来的弊端,完善研究生学位授予体系,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位授予标准进行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学科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一直以“三基”为基本教育模式.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历史研究应从单一的学科研究走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则应从传统中走出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博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学工程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的研究生常常来自不同学科。要引导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创新性的摇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大趋势。近代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称为交叉学科,其学科的有机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它提高了知识创新的速度和密度。以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当代交叉学科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从事交叉学科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学科交叉和融合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强化研究生的学科交叉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国防特色学科"现代精密驱动与精密工程"学科,基于其招生的背景、特色和培养目标,并根据其核心课程特点,围绕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教育教学和培养引导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绍兴市积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绍兴职教课程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