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观察15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武术大负荷训练前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变化,分析血乳酸和血尿素氮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训练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能够客观评定训练强度,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大运动负荷训练对学生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训练负荷量度和负荷强度的内涵、性质、区别及其辩证关系。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专项竞技的需要和训练的周期节律性是影响运动员负荷的重要因素。经常分析这些因素,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量度和强度,是实现对运动负荷科学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长跑的训练特点及适宜负荷原则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得出适宜运动负荷有助于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运动训练科学合理恢复,不适宜运动负荷会引起运动员机体劣变直接导致运动成绩下降与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4.
运动负荷本质论--运动负荷概念、定义与分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对负荷的概念与定义着手,对运动负荷、训练负荷以及内部负荷、外部负荷(即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概念与定义提出疑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确认。运动负荷是人体运动时一定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其本身并不是刺激,更不是应答,也不是刺激与应答的总和,它具有刺激的功能。所谓的内部负荷即生理与心理负荷实则是外部负荷的效应,即负荷效应。  相似文献   

5.
散手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与血乳酸及心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散手运动员不同运动训练负荷之下血乳酸值和心率的测定,分析研究运动员训练水平与血乳酸值及心率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运动负荷下血乳酸的差值与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无论哪个等级和水平的运动员,都极其注重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本文归纳论述的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特征,主要是就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而言,并力求反映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某些规律,这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和业余训练运动员也是可资借鉴与参考的。  相似文献   

7.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前提条件。利用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长期训练过程中的基础心率、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率的变化特征来控制训练负荷,有助于教练员正确执行训练计划。教练员熟练掌握心率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并能将其实施在训练中,就会使运动员摆脱消极、单纯的体力训练。使用心率作为控制训练强度的手段,要注意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疲劳、情绪、疾病情况、训练环境的温度、场地的海拔高度,以及训练的方式等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不同运动负荷对心脏超微结构与NO、NOS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大鼠 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模型 ,观察不同运动负荷方式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及血浆和心肌中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 ,探讨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的影响 ,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训练能够使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善 ,提高心肌的cNOS活性、血浆NO水平 ,促进内皮组织舒张反应 ;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使心肌微细损伤出现 ,内皮组织损伤 ,但血浆NO水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武术运动员运动疲劳下的CK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负荷训练都能促使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运动后次晨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与运动负荷的大小或运动后的疲劳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确认识少年儿童承担负荷的能力,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且尚未完成时期,虽说具有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但疲劳出现过早。因而,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一般训练初期(准备期)应安排中等运动负荷,无论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都应控制在训练对象所…  相似文献   

11.
冰球运动以速度、对抗和冲撞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中最具竞技性、观赏性和对抗性的比赛项目之一,其危险性也是诱发运动损伤较高的比赛项目,训练中积极预防少年冰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对提高我国冰球运动的普及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情绪状态与自我控制能力,对规则的认知与技术的规范性,训练安排与训练负荷的科学性,场地器材与护具等因素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冰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四肢,尤其以下肢损伤为多,其他部位占少数,损伤最多的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关节和韧带扭伤。提出采取加强思想教育,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与训练过程,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保健指导、提高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场地器材与护具的质量等措施,积极预防少年冰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给予体育锻炼者参考与指导,提高冰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运动项目竞技的科学训练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利用科学的手段与特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运动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已成为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共同的研究方向。CK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是机体ATP—CP供能系统的关键酶之一,不仅参与肌肉的收缩供能,还参与控制着糖酵解和线粒体。因此,在众多训练监控指标中血清CK成为教练员、科研人员最关注的重要测试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运动与血清肌酸激酶(CK)密切相关,是用于监控和评定训练负荷、机能恢复情况的较敏感指标之一,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可以导致血清CK显著性升高;随着强度的增加,如果不适应,其运动专项能力就会下降,如果适应,其专项能力会有所突破,CK上升幅度较低的运动员,专项成绩也难提高;血清CK对肌纤维损伤的预警作用;高原训练、营养药物的使用对CK有影响作用。在冬季运动项目、田径、游泳、自行车与其他项目的训练中,训练初期血清CK会有所上升,大负荷训练阶段血清CK和训练负荷呈正相关,且对运动强度的刺激尤为敏感。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要及时对运动员的血清CK进行监测,可以防止运动强度过大,导致损伤的发生,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硬地面与非硬地(水中、沙地)界面上进行“plyometric”训练对运动表现与肌肉损伤的影响,并提出运动训练实践建议。研究发现:硬地与水中plyometric训练均可以提高运动表现,且干预效果相似;硬地与沙地进行plyometric训练,均可以提高运动表现,不同的测试指标反向纵跳、蹲跳、垂直跳的干预效果存在异同。水中和沙地相对于硬地面进行plyometric训练可以明显较少训练后肌肉酸痛程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硬地面适应机制:肌腱复合体和关节的训练适应机制;神经-肌肉对训练的适用机制等。水中和沙地的适应机制:“离心-向心”转化速度;神经冲动与适应机制等。对运动训练的建议:在水中进行plyometric训练时,水面一般在身体的腰部-胸部位置,水温的选择一般在27°C左右;水中、硬地plyometric训练的干预周期介于6-10周之间,每周干预频率介于2-3次之间;组合界面plyometric训练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当在硬界面时,中等负荷量可诱导出最佳的效果;在进行Plyometric训练时,强度比量更重要,且小强度优于大强度;不同年龄、性别进行Plyometric训练时,要选择适应的训练手段,水中和沙地面可以作为传统训练的替换手段。  相似文献   

14.
橄榄球运动具有团体性项目中最为激烈的对抗性,这导致橄榄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是显著的,因此如何针对橄榄球运动损伤进行有效预防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所关注的内容。该研究主要基于英语文献,对橄榄球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监控策略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1)橄榄球运动员的损伤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橄榄球专项特征,依据橄榄球运动员主要损伤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球队的伤病风险;(2)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伤病史、比赛与训练负荷、竞技水平、年龄与性别、接触动作、球员位置以及疲劳,依据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对训练和比赛过程进行合理控制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对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影响;(3)橄榄球运动员的损伤监控策略主要包括运动损伤预筛查、建立运动损伤监测系统以及进行多学科合作参与,通过对橄榄球运动损伤监控策略的应用和探索可以从根源上提高橄榄球队的运动损伤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动负荷术语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最常用术语 ,对运动负荷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认为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运动负荷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应防止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的混淆。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后,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及难度的提高,运动损伤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损伤等角度对在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损伤、致损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武术套路训练要遵循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的规律,运用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遵循武术运动的规律、特点,正确引导运动员进行训练、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内容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损伤,并提出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8名在读大学生进行五周递增负荷的运动训练,进一步探讨了运动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讨论了谷氨酰胺运动补剂对运动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提示人们,无论是运动健身还是运动竞技,在科学安排运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合理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适应-疲劳运动训练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并结合现代运动训练实践展开讨论,指出该理论主要从二元的角度揭示了机体在运动负荷下产生的不同效应,强调了不同运动负荷对机体产生的不同生理影响,是对传统应激理论的扩展与延伸,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中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磊  顾鸿泉  杨颂 《冰雪运动》2013,(2):66-69,80
深刻认识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实践经验和相关信息的论证,指出应抓住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特点,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时期,根据训练任务目标、训练方法、运动员机体适应性,以及训练方法发展创新的需要等,有针对性、创造性地选择采用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值得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