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和归纳总结,分析作品《女勇士》中的打破沉默和不同女性形象,论证作者对“不许说”禁令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阐述美国华裔女性如何建构“双性同体”的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女性主义通过提倡富有成效的对话来实现对传统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解构。《群芳亭》中的吴太太这个形象有别于中国同时期小说中的的许多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个性。作为旧式庭院的中心人物,她主动瓦解自己的"中心地位",寻找让自己内心快乐和安宁的生活方式。在探寻的过程中,吴太太突破旧我,逐渐构建了一个有着主体间性、开放性、包容性的鲜活女性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女性特质。虽然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于七十年前,但对当今女性的生活世界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解读康拉德中篇小说《黑暗的心》。通过分析马洛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在父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或者被边缘化。作品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折射出作者康拉德受父权思想的影响,在性别的建构和人物的塑造问题上,塑造了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4.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以对抗传统男权,获取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其经历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女性主义课程范式在课程中主张体现性别的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关爱"教学,注重女性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女性主义教育的三重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永涛 《教育科学》2007,23(2):22-26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传统女性主义教育持两种妇女观,一是“父权制”妇女观,二是“父权制”批判妇女观。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两种态度:一是激进女性主义的态度。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态度。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仍旧没有走出两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于传统女性主义教育的批判性重建,还必须从后现代文明中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需求借鉴。只分析性地找出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女性主义教育类型地一般特征与具体表现还是不够地,女性主义教育学更重要的使命,是要整合这三种教育资源,女性主义教育建构尚需要实现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视野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7.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女性哥特小说。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笔者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部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使就是恶魔,即"好"女人和"疯"女人.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正在超越关于女性形象好坏的区分.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时期,富于激进的女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介于传统"好"女人与极端"疯"女人之间的第三形象寻求.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也见诸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文章试以《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例,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揭示出花木兰形象演变的四个阶段:女性主义的蒙昧、萌芽、成长及成熟。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沃克不仅关注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而且致力于父权文化下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的解构与重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紫色》中的性别形象、性别冲突及性别等级,发现该作品不仅解构了父权文化意识中的男女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改写了女人迫害女人的性别冲突关系定位,而且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等级制,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截然不同的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变异的表现、变异的必然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柏钰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0):53-56
从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视角,纵观张洁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存在着一些局限:身体的缺席,理想/世俗女性形象的二元对立;对革命与政治等主流话语的牵强附和,这些集中表现出张洁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二者存在的潜在原因,除了时代共名,革命对个人身体欲望的清教徒式的拒绝,传统文化中性意识的罪感之外,还有张洁基于个人经历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14.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女性意识一直在不断觉醒,并在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无疑悄悄影响着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躯体修辞"和"欲望叙事"曾经成为电视剧彰显女性意识,反抗男权社会的方式,但是却又悄悄落入男权社会"窥视欲"的樊笼之中。新时期,一群女性编剧电视剧逐渐突破传统女性意识的表达,诉求女性自我情感需要,认同男女性别差异性平等,从男女二元对立逐渐走向两性和谐,她们的这种表述方式为女性主义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盛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始。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似像非像、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以符合美国价值观。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语境中的变异表现,探讨花木兰形象变异的文化根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虎的新娘》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比较有代表的篇什,体现了卡特积极向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本将环境描写、自然意象与女性主人公命运相连,体现女主人公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作家在完成对男性与女性二元模式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从建构的角度出发,作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想的生态世界。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思潮中的女性主义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摄影是19世纪后半叶萌发的女性主义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的投射和共鸣,它不能简单等同于女性摄影师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又给女性主义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现代思潮与女性主义理论相互作用促使后现代思潮中的女性主义摄影具有质疑传统的宏大理论体系、反对两分法划分性别的思维模式、模糊两性之间的界限、创建女性话语系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视角,本文探讨了女性对男女二元对立的颠覆。其中苏菲亚颠覆了男性为女性塑造的"原型"形象,阿朱曼则瓦解了男性对女性身体的歧视和偏见。但这种颠覆不是对原有的男性霸权取而代之,而是在差异中追求平等,在平等中彰显个性与独立。通过对男女二元对立的颠覆,女性寻找到身心自由释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首次采用了男性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女性,塑造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母亲、妻子和情人形象。然而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受到严歌苓矛盾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谨慎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界定女性主体意识内涵的基础上,以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具体分析作家是如何建构了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并指出这种建构的水平同作家的个人经历、创作实践与女性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因而呈现出两面性,具有中庸的温和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