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现代转型的基本态势与内在规律.近代以来中国文学文体的革新意识和新批评文体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这种转型的向路不仅表现在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中,更表现在对传统批评文体的现代改造和新的批评文体样式的创造中.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促成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新变,使得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言说方式呈现出从隐喻性言说和召唤性言说向归纳性言说和演绎性言说转型的基本势态.而在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扩张中进行的这种现代转型所造成的可能性负面因素也是批评界必须加以正视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数以亿计的网民共同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话语世界。这个崭新世界的话语方式自由、宽容,改变了工业时代的话语结构。它反对话语的中心化,反对话语的权威性。而是提倡多元主义的方法论。提倡话语的自由性。网民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言说。发出不同的声音,网络话语变得破碎而无整体。从而。网络文化蒙上了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3.
身体话语作为一种言说方式,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沈从文笔下的身体话语呈现出多种形态,这些身体话语共同参与了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建构,既有“五四”身体话语的启蒙性,又独具反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4.
1957年《诗刊》的"编者"采取"投其所好"、"放大描摹"和"谨小慎微"话语方式,建构应对国家意识形态、顺应国家权利主体和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的文学文本——"编后记"。《诗刊》"编后记"话语方式的时代特性,展现了195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与文学话语讲述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夹缝中生存的文学期刊"言说"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在进行革命和现代性话语的书写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叙事策略,将后者所预设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作为高级文化,系统改造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世界,从而将传统、本土话语逐步替换,已达到革命意识形态所设定的语言世界,形成对社会的系统改造.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饱含革命意识形态内涵的新话语逐渐渗入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这种小说中人物的言说方式的变化,是革命和现代性话语对乡村话语体系和思维世界的一种征服,由此建构了革命意识形态的现实注脚,其实质是一种话语殖民.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中的话语殖民为分析工具,讨论这种文学现象的实现机制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女性文学在话语体系中由被叙述者向叙述主体的转变,女性文学开始了对话方式的全面控制和独立操作.这种以女性经验为基础实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与长久把持话语中心的政治性、功利性话语有迥然不同的言说姿态,它不再是对传统写作语言和写作规范的简单摹仿或重复.而是一种具有剐样风格的女性语言的"飞翔".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一套成熟而又各具特色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7.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从表达方式看,序言往往可叙可议可说明,没有一定之规。此篇应当主要是说明和议论,笔者将其概括为“言说”。文章言说什么?顾题思义,其言说的主要对象不是“胡同”而是“胡同文化”——这一点恐怕没有争议且没有探讨的必要。采取何种话语方式言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数以亿计的网民共同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话语世界。这个崭新世界的话语方式自由、宽容,改变了工业时代的话语结构。它反对话语的中心化,反对话语的权威性,而是提倡多元主义的方法论,提倡话语的自由性。网民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言说,发出不同的声音,网络话语变得破碎而无整体。从而,网络文化蒙上了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人们不断地运用它的观念与方法研究文学现象,但对文学理论自身的认识,却不够完全、深入。要准确把握文学理论基本形态,形成理论自觉,应该从文学理论话语方式构成的两个基本点入手,了解它言说什么,如何言说,进而深入到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自身品质、文学理论:髟态构成方式以及人们对文学理论形态形成的认识等方面,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对文学理论形态的认识必然转化为对文学理论本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杂文是怎样一种文体?是否属于文学的范畴?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已经涉及到对现代文体的认识与理解。杂文首先是一种借助报刊的知识分子写作,现代作家选择杂文作为。说自己想说的话”的艺术方式,既是对现代报刊文体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知识分子话语方式的准确把握。杂文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修辞,与符号世界相关,理趣、对话性以及多重反讽构成为现代杂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救助主题在当代文学语境中,由于性别的差异,男女两性的话语言说方式及叙事模式的截然不同。同样是异性救助,在男性话语里其模式是得救──背弃,而在女性话语里是无望的困守和被迫的放弃。话语方式的不同,其实是认知倾向和隐藏其后的权力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的话语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语和权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话语是权力的表征,权力搭载话语实施控制。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说并以独白演说的方式言说着“成人世界”,用单一的声音制造着自己的话语霸权,而学生却保持沉默。课堂教学中的“共声喧哗”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追求,因而必须:重构言语环境,消解中心;激活主体意识,加强对话;关注“弱势群体”,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13.
分析、评速了关于中国论话语“失语症”产生原因的三种基本意见,认为尽管这三种意见各有千秋,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可商榷之处。为了对“失语症”的产生原因获得更真切更本质的认识,摆脱“失语症”,就应该在思维观念上进行一次彻底性的大转变,即引入系统思维,从而打破世界论话语体系的既有结构,使中国论话语重新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参与到世界论话语系统中来。  相似文献   

14.
潘敏 《现代语文》2007,(9):92-93
本文运用语言分析的方式,揭示了池莉的小说“小姐,你早》在话语结构方面的特征:隐喻的说明方式、妇女的言说立场和回旋的结构叙述,在此基础上,阐发出小说所包涵的女性主义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救助主题在当代文学语境中,由于性别的差异,男女两性的话语言说方式及叙事模式的截然不同,同样是异性救助,在男性话语里其模式是得救-背弃,而在女性话语里是无望的困守的被迫的放弃,话语方式的不同,其实是认知倾向和隐藏其后的权力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这种权力。《山歌》中的私情歌谣从女性的视角来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改变了其在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其由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文革之后精神世界的一片荒芜,伤痕文学作品的作者们在暴露伤痕的同时,对于如何重建精神家园,实际上也在不同的作品中产生了分歧。从伤痕文学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总结出三种重建精神家园的文学想象,即通过国家和社会思潮的大变革的方式、通过个体启蒙的方式、遁人宗教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伤痕文学”打破了文革中革命幻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三种方式都没有能够找到契合点,这同时为文学界后来思潮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启蒙母题叙事的双声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一部经典性作品,《马桥词典》在叙事上具有一种双声对话的复义结构,具体表现在:(一)在言说启蒙话语的同时,用马桥话语解构启蒙话语,(二)将祛魅与含魅这两种逆反的叙事意向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母题创作。  相似文献   

19.
话语是组织过的语言信息.话语的组织涉及"谁在言说,向谁言说,如何言说"三方面问题.话语不仅传达信息,同时传达特定情绪感染读者.<圣经>借助权威话语建立信徒对基督教的依赖和信任,巩固基督教的社会地位.其权威话语体现在言说主体的权威形象塑造,言说主体与接受者的悬殊地位的设置以及具备教化功能的言语方式.本文以<创世记>为例,探寻<圣经>权威话语建构的踪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佛家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诗学与佛教互相影响、交互渗透,这一论断已为许多章所证实。本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着意探讨佛家话语对传统诗学话语的影响。作认为佛家语言观引发了传统诗学话语对语言认识的突破;佛家语言观所衍生的独特言说方式又促使诗学话语言说策略发生了改变;“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使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及超语言批评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诗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