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文科在幻想因子上显著高于理科。蒙汉族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古族大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差异。根据内蒙古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年级、专业和民族特点,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甘肃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甘肃省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然后依次是合理化、求助、幻想、自责和退避。(3)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蒙汉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蒙古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的15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上的差异;在自责因子上,大一和大四高于大二和大三,且差异显著;在幻想因子上,文科高于理科,且差异显著;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蒙汉族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族大学生高于汉族大学生,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自杀态度有显著差异;(2)自杀行为的态度与SCL-90的各因子显著相关且均为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合理化负相关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应对方式中的求助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龚勋  汪伦  周芳  喻玲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04-106
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湖南省2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总分与人格特征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成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因子成负相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或中间型应对呈正相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以分层取样的方式选取541名大学生,采用社会性问题(故事)情境和SCL-90,考察了创造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创造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策略的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适当性、有效性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可抽取发散思维能力和适宜性两个主因素,累积解释率为89.68%;(2)创造性的社会问题解决与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相关;(3)计算机专业在SCL-90上属低分组的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显著高于高分组,管理专业学生问题解决总体上显著高于艺术和计算机专业。专业类型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特定专业(如管理专业)的训练更可能改善创造性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适宜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丽水学院的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性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差于非贫困生;2010级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2009级贫困生;男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贫困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省数所高职院校随机选取1 000余名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SCL-90各因子均数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非常显著;除敌对因子外,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及阳性项目的均数都高于男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各因子及阳性项目的均数都高于文科大学生;新生期和毕业期的大学生在绝大多数因子上的均值都高于过渡期的大学生;尽管没有显著差异,但对口生、本科生、五年制学生各因子以及阳性项目的均数都高于专科生。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专业特点、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滇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高教各种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凸现。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有着一般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本研究以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所高校的762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显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的躯体化、强迫等九因子得分均值高于国内18~29岁青年常模,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因性别、家庭收入等因素而异。贫困生主要的心理症状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妄想症,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鉴此,应加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助困育人环境的建设以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他们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水平较高、消极情感较低;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经采用SCL-90问卷,对112名享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和479名非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享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两项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非受助大学生,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这两类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享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中女生在恐怖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女生与男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SCL-90量表对新乡市75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被试组总体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问题较男生严重;二年级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三年级,在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也要较三年级严重;在外语、文史、理工三类不同学科中,各因子得分之间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建构高职院校学生和谐心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症状自评量表L(SCL-90)为研究工具,对2250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SCL-90因子分≥2有496人,占总人数的22.04%。分数均值排在前五位的,由高向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结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并在性别、生源地和专业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SCL-90和同一性状况量表,对498名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同一性存在显著差异,在SCL-90测试中9项因子有5项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需参照其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