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收录的1987-2016年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的142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包括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氓、球迷骚乱和越轨行为;演进脉络从体育暴力的概念界定、分类等理论研究过渡到对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氓等问题成因、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而细化到对体育暴力历史起源、法律规制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未来我国体育暴力研究应该采用整合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采用质性研究和数学模型的方法探析体育暴力发生的心理机制,增加道德手段对行为主体的约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手段对体育暴力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冲动倾向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测验,测量106名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外显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分析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的关系,探讨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在预测个体攻击行为倾向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态度上,个体对暴力都持有消极的评价;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相关显著,支持内隐——外显心理结构同一论;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客观认识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前提下,以人的行为特性为出发点,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影响层面和城乡居民的内在心理特质与心理倾向影响层面着眼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健康发展的建议,也以期为推动四川省体育消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所产生的违背竞技体育发展初衷的异化现象,归根到底是人性心理驱使下的人的异化.从人格视域出发,认为竞技体育异化的成因主要包括经济的人、政治工具、人性本欲、心理寄托等方面.从文化心理和人性心理的角度对竞技体育异化进行理论构架,并提出消解异化的路径与方法:重点从调整利益分配模式,增强制度性牵制,培育道德意识、塑造完美体育人,营造和谐的竞技体育风气等入手改变外源性条件,同时加强对竞技体育参与者内在性个人本欲的合理引导与调适.旨在为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已经成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对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进行了系统阐释与推理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体育事业既能够遵循人类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律,又能够立足中国国情,继承中国体育发展历史的优秀经验和传统,呈现出鲜明的中国范式和时代特性。随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一体推进,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爱国主义与中华体育精神的大力弘扬,凸显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中国体育的发展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凝心聚力、自立自强,展现出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式特质和现代化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会为体育事业发展开辟出更具时代特质的新领域和新赛道,推动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结合田野考察,站在文化人类学视域对大香格里拉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依附的文化从"食"、"性"、"斗"、"乐"、"信"分层透视。研究认为:其"食"其演绎出"贵柔和谐"、"征服抗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性"映射出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观赏的女尊男卑典型性特质和生育繁衍崇拜特质;其"斗",折射出该区域内人们运用传统体育维系和调控社会的"工具"和"玩具"多元功能;其"乐"所折射出的休闲娱乐因子。其"信"透视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宗教交相辉映不可剥离的外显依附性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传媒"大竞技体育传播"之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学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媒体传播内容进行跟踪研究,发现我国传媒大量报道与竞技体育相关的新闻信息,存在着“大竞技体育传播”的倾向。为促进我国媒体体育传播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式下把握好发展方向,从竞技体育新闻特征、发展水平及受众、传者的角度对“大竞技体育传播”倾向的成因、产生的影响、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整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拖延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且检验特质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49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具备了中低度的特质拖延和中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但余暇体育的参与现状却令人堪忧;自我效能感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正向影响显著,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负向影响显著,而且,二者对锻炼频率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皆最为密切;分层次回归分析证实了,特质拖延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女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1.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拖延倾向可能是促进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可为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法和问卷法,对女性名字的刻板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对女性的整体评价倾向与其名字性别特质相一致.(2)名字具有男性化特质的女性更倾向于男性化的外在形象,名字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更倾向于女性化的外在形象.(3)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理被评价为男性化的人更倾向于男性化的外在形象,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理被评价为女性化的人更倾向于女性化的外在形象.(4)在第一印象中,个体会受名字刻板印象影响,这种与名字特质一致的判断方式会根据交往的深入而消失.  相似文献   

10.
以体育活动增加对积极情绪、学校暴力和有校园生活适应问题的青少年在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为目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表明:情绪和学校暴力态度,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活动量增加与校园暴力态度的关系可以看出,男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度相对较高;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与积极情绪成正相关,与学校暴力态 度成负相关,体育活动越长,积极情绪越高.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教育研究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特殊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研究就是教育对人的生命意义的体悟,是教育(研究)的应有意蕴。在当今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新”出现的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楚辞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除本身优秀和政治环境这两个原因之外,还因为上层建筑具有历史继承性、人生本身具有双重欲求性、知识分子具有人文追求性.  相似文献   

13.
烹饪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式面点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喜欢,各种面食小吃店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成为人们饮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由于产品原因,存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因此,中式面点发展要走创新之路才能长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制作面点的皮坯、馅心两个方面入手,探析面点创新的路径,供同行或面点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网络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普及的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成为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从同一性形成的角度分析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学生归属需要、建立维护网络人际正常交往的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教材和文献中关于电容定义的两点分歧,所得结论对电容有关内容的教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分析中使用的是导体系的部分电容理论,分析过程表明该理论是分析电容有关问题的一个有力而简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历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长是幼儿园本位课程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 ,园长在领导本位课程发展时 ,必须考量并尊重幼儿园原有的文化脉络 ,透过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活动或策略 ,有效地发展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不是一个严格的惯性参照系,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它为参照系的物体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物体运动时,一般还将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因此将影响其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人为的报刊分等,身份歧视,约稿限制,地域歧视,研究局限,经济因素等原因,使得偏远地区地方高校教师发表论文困难。需要从改变学术评价,争取各级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办好本校学报等多面进行改进,努力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19.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关键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要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审计和资产评估,做好产权界定和资产处置工作,严格不良资产的申报、核销、移交、处置行为,加强对改制工作的监督。只有坚持国有资产处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相似文献   

20.
盗窃罪既未遂界定标准新探--从犯罪目的切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盗窃罪既未遂、未遂的标准,理论界各执一词,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相同的情节却因为执法者认识不同而有差别悬殊的处理结果。尽管理论界允许“百家争鸣”,但司法界的当务之急却是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结束司法混乱,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尊严。本文试从我国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既未遂、未遂标准之争议入手,通过对有些学者提出的观点分析,提出自己关于盗窃罪既遂的界定标准的思考,为统一标准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