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喜剧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李渔和莎士的喜剧的相似点即喜剧精神之和解与包容。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喜剧滋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喜剧包含的意蕴——含泪的微笑;喜剧创造的模式——夸张的揶揄;以及相同的喜剧创造思路——致笑的旨趣。论述中,选择了李渔喜剧的代表作品《风筝误》和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仲夏之梦》和《错误的喜剧》进行了比较,意在说明他们都采温和的讽刺、圆满的结局、夸张的场景等来表现和解包容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曲解"同喜剧小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对交际常规的一种偏离,通常是被人们作为消极现象来看待的。但是,从积极的角度上看,"曲解"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合理地利用"曲解",能收到很好的艺术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禁忌是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民俗现象,禁忌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类主观上认为某人或某事物是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而被禁止的言行或是心理上被抑制的言行控制模式的总和。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促进文化认知,实现文化整合,进行社会控制和开展道德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具有五个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审美情趣、人文模式、价值取向、理想、信仰,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6.
季苇萧、杜慎卿和景兰江是《儒林外史》中的闲人,因为他们都以文人雅客自居,喜好聚会清谈,所以将他们统称为"沙龙文人"。在此类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明显的自负、虚荣和无聊,他们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无所追求;他们拥有大量的时间,毫无目标地消耗着无价值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不仅具备与动物相同的"种生命",此外,人作为与动物不同的类存在物,还具备动物所不具备的自为生命,即"类生命"。人是"种生命"和"类生命"的统一体,在价值问题上,实际上是作为统一体的人与自身、他人、社会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种生命"是涉及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类生命"是涉及人的生理需求以外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总的来说也就是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的实现。在"种生命"价值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类生命"的价值,重视对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春写作"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特征,也是人们欣赏、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春写作"不仅仅标志了诗人写作自己最为优秀诗歌时的一种年龄,而且也准确地揭示了诗人诗作所内含的生命状态以及呈现这种生命状态的独特话语言说方式.所以,它是诗人郭沫若贡献于中国新诗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陈重威 《阅读》2016,(Z3):64-67
生命诞生于一场"宇宙烧烤"?构建地球生命的模块是由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上来的?"上帝创世说"不攻自破地球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个未解的谜。关于生命在何时、何地、如何起源,人们提出了各种猜测和假说,并一直争论不休。在所有猜测、假说中,最无聊的就是"上帝创世说";即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间之万物。还有人煞有介事地  相似文献   

10.
"笑"类动词是自然语言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俄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对俄语中"笑"类动词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它们分为方式类动词和情感类动词,通过语义分析法分析俄语中的"笑"类动词,探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自从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问世以来,这个人物就引起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本文试从夏洛克这一形象复杂性格的深刻性,丰富性入手,从正反两种“导向”分析,探求剧作家在喜剧人物夏洛克性格中融入的深刻的悲剧美学效果,及寄寓其中人性复归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2.
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徽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久远的史学意义在众多史学文化中独树一帜,而在徽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家谱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家规家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宗法社会用以规范人们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对家规家训的研究,对我们探讨徽州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苦难的描写,这些对苦难的描写并不是为了简单的要揭示苦难本身,而是要通过苦难来诠释生命的可贵。余华在他的作品《活着》中对苦难做了全面的呈现,体现出了余华的"生命意识",即:苦难是人类必须去承担的,但在苦难中我们应感受生命的可贵,从而倡导人们珍爱生命、珍惜幸福。  相似文献   

15.
双重人格是人格与外部言行相背离的一种特性,是人格的分裂和异化,极大地制约着人格的完善和人们的健康行为。本文就双重人格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矫正双重人格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戏剧常常以梦来表达现实,而佛教干脆将现实也定义为梦。在佛教思想影响下,古代戏剧中写梦的用意渐渐由"追逐梦"到"破除梦",解构人们常以为然的生活价值,期冀归止于生命中没有任何修饰的生命本然。"梦"成为戏剧中追寻生命本真意义的重要方式,写梦,本身就成为生命觉醒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次要人物,尽管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不高,但每个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并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人生及形象或带有悲剧性或富于喜剧性,凸显了一种戏剧美,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读者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种戏剧美的形成,与民族性中的"做戏"意识有关,也传承了传统史传文学刻画"小人物"的创作经验,更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人们往往注意到余象斗《三国志传评林)和《列国志传评林》相对浓厚的史传结构和笔法,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另一种文学因素——喜剧情节的展示与描写。在喜剧手法上,《列国志传评林》在《三国志传评林》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由于《列国志传评林》作为《三国志传评林》在商业利润驱使下最早产生的列国志小说的效颦之作,艺术上比较粗糙,因而其在喜剧情节的经营上呈现出某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阶级社会中,妓女是被压迫妇女中一个很特殊的阶层。玛格丽特、玛丝洛娃和杜十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生活,她们为追求各自的爱情,用眼泪和生命勾勒出辛酸苦难的一生,她们的悲剧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三位女性的命运启示我们:任何时代妇女解放的道路都是相通的,只有社会解放了、前进了,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1564—1616)早期创作的著名悲剧。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剧。本文试图通过剧中的几个片段进行评论赏析,感受莎士比亚在作品中体现的爱情的力量——爱战胜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