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学校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需求并非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简单联系,而是基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这一大背景实施的,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必要性,认真研究和应对学校体育场馆在服务社区中的现实困境,设计形成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资源开发策略,才能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才能最大化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在服务社区需求中的功能价值,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学校体育教师是全民健身的关键;农村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分析,作者指出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明确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开设并上好学校健康教育是实现全民健身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群众体育活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要重组成部份。学校群众体育工作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提高全民体质必须要做好学校的群众体育工作。而大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转折点,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做好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将对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深入 ,学校体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是全民健身的长远目标 ;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前提 ;深化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资料、经验总结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近年来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与梳理.结果表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有效促成了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化,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纽带与桥梁;多种形式与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体育发展中,科学健身与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单一化的志愿服务人群、间断性的活动开展、匮乏的群众体育健身实施、注重城市与农村滞后等问题也同时出现.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服务宗旨,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志愿服务群体,建立有效的常态志愿服务机制,依托高校体育专业与地方体育管理机构实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化与深入化.  相似文献   

6.
从全民健身看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二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能否顺利实施,全民健身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存在弊端,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我国学校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分离的现象.在深入剖析学校体育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基础上,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全民健身的有机接轨,提出提升在校学生的体育能力既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前提.又是最终实现全民健身的主要步骤,是有效衔接学校素质教育与社会全民健身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以全民健身为背景,透过历史与现状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功能,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优越性,将民族传统体育的角色定位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为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校体育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关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民健身计划赋予了学校体育崭新的素质教育内容,为学校体育改革找到了基点和契机.探讨了全民健身计划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以便于全民健身计划在学校体育中的全面开展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河南省小城镇学校体育资源状况,以及河南省小城镇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利用现有学校体育资源,开展小城镇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小城镇体育人性化研究,探索小城镇群众体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全民健身是我国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增强国民体质的必由之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开展的基础,能够为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是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开展的重要环节。推动以学校体育为依托,以社区体育为主阵地的体育健身运动是我国全民体育健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广东省当前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为建设和完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的组织网络及其服务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十九大报告文本,阐释了建设体育强国背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价值,分析当下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城乡及区域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同年龄层健身情况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区域体育协调发展以及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等措施,科学配置公共体育资源,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体育,但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力,只有通过学校开放,二者有效结合,才会在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独到的功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改变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通过学校开放,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互结合,形成全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和促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社区体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问题,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普及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内在关系,分析了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现状的成因,论述了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提供资源服务的必要性,并对相关的保障途径进行探讨,这对于改善社区体育因资源匮乏而呈现出的发展无序与滞后的现状,提高学校体育资 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改革与全民健康计划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当前全民状况以及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作用,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协同发展,不但促进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而且又能推动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实现两者的双赢.以社区体育文化和学校体育资源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二者双赢发展的可行性及意义,探讨实现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协同、双赢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目标,以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村学校的访问调查,关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农村中小学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农村学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学校体育在实践中如何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目标,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以及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认为:农村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活动需要重点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概括为:与村民的文化体育活动相结合;与企业职工的体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体育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等。这些具有新理念的措施和路径已经在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并逐步成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新趋势。该研究结论对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提高农村学生及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同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中间环节。社区体育,则是作为全民健身计划实践的载体,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使二者有机结合并共同发展,将能推进学校与社区双方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提高双方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质量,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联动共享的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一个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战略、生活方式理论进行梳理,以社会学及行为学的理论视角,探讨全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成路径,旨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认为,建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达成“中心诉求”、契合“两个着力点”及助推“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议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社会体育培训机制,建立体育活动参与激励机制和营造体育健康消费环境,来构建体育健康服务机制,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有效形成;通过协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群众体育法治体系和树立体育健康生活典型,来营造体育健康文化环境,促使群众体育价值观念内化;通过场地设施资源、体育培训指导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来满足群众体育的多元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