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西北地区农村的社会稳定问题,关系到民族和谐、社会安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影响西北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于政治结构的变化、社会管理服务的缺陷以及西北农村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的滞后.维护西北农村社会稳定,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妥善解决西北地区农村的民族宗教宗族矛盾,健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开发利用村民自治资源,促进西北农村基层治理的组织化、规范化和契约化;转变农村基层工作作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注重从源头上防范治理,加大对西北农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提升西北农村的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村现代体育和民俗体育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实证、个案研究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到我国农村社会的体育形态,包含了现代体育和民俗体育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农村社会现代体育和民俗体育的冲突与融合.对两者的对立统一进行理论与实践性的思辨,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两者在农村社会中融合的意义和方式,以期对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农村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校体育资源丰富,但服务于社会,特别是服务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欠缺,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农村社区体育新思路,不仅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新农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变迁中的中国农村与农村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大当代发展主题的影响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观点层出不穷。但已有的研究仍较多采用陈旧的视角观察农村体育,认为,探讨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应当着眼于农村社会在当代的变迁所形成的当代新农村的特点,再基于此分析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从农村农民的内涵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特点入手开始,对农民体育需求,农村体育发展推动力等展开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法律服务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解决以及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法律服务机构管理混乱、法律普及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等,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构建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设立更多的法律诊所,来完善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20多年,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逐渐发展,新的思想观念也在震荡着中国农村。但改革开放让农民受益的比例过低,农村问题已是阻碍我国顺利发展的严重问题。在这里试通过公民社会理论探讨农村公民社会的建设问题,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探讨农村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问题,将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划分为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和社会权利三个部分,采用解释性研究设计对某县12所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经济收入普遍偏低、职业声望和社会权利整体较低等.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转变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扩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权利;加大学前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声望.  相似文献   

9.
从群众体育发展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定位是落实广大农村学生享有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 是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改革走向深入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从分析农村群众体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 估量农村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期望, 探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定位。本文从农村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出发, 把农村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概括性地描述为: “传播体育文化, 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加速,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家庭生活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青年妇女的传统家庭观因女性主义的多路径渗透也受到了冲击。婚恋选择半自由化,家庭分工去唯一化,家庭角色扮演“边际化”是女性主义渗透下农村青年妇女过渡型家庭观的主要表现。随着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青年妇女的家庭观会越来越向男女平等看齐。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既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又要符合本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体育研究存在着不足:研究对象不全、研究方法单一、微观实证研究缺乏、理论滞后于实践.展望农村体育研究,研究的系统性应进一步加强,研究领域需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方法需要有所突破,研究对象应覆盖整个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人寿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农村寿险业务对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整体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农村寿险营销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创造性地提出寿险和谐营销的4S模型,以和谐营销的社会策略、监管策略、服务策略和自我价值策略实现农村寿险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提出农村体育的发展出路: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配套农村体育组织;重视"老、少、弱、病、残",调整农村体育的工作重心;正视农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创新农村体育的健身方式;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提高农村体育的社会地位;立足农村经济,依靠政府扶持,借助社会力量,改变农村体育的落后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寄宿制学校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现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模式,其产生的主要源由是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呼唤导致农村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教育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基"普及困难重重等问题,迫使农村学校急需扭转办学走入困境、水平亟待提高的堪忧局面,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更是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实行寄宿制学校教育形式的确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因为它能有效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新农村建建设进程;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这些孩子也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便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还能极大地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规模不大成本高、教育教学质量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更能有力地保障农村远距离走读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让家长放心地从事生产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生存·享受·发展是农村体育生命力的源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中国农村人口已成为社会改革和稳定的主体力量,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不仅涉及到农村的稳定,也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未来农村体育活动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农村体育“自我锻炼,自我投资,自我受益。”使全民健身这一跨世纪工程连续平稳、持久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改革和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为脱贫致富奠定智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建设实质上是一个将农村社区资源和农村社区力量相整合的过程。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制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我国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离法治农村还有较大的距离。为此,我们必须以法治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留守生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已引起各界重视。本文对农村初中留守生的人际交往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获取农村初中留守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与外界的情感交流、帮助的寻取等方面的信息,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引起学界对于农村初中留守生的人际交往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体育在推进农村社会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价值,因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亦要求相应发展的农村体育,在深入分析了农村体育的开展情况后得出:农村群众体育开展乏力,是由"我国社会的二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农民生活方式"等若干社会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