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树红 《阅读》2023,(39):21-23
新课标背景下,美育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中的关键内容,而美术学科是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将美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落实课程目标,还能够推动小学育人工作的开展。从研读课标理念、巧创直观情境、借助绘画教学等角度出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和理念,可以打造新型的美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就在于明确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与美育使命,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转型,从而有效落实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与美育具有内在价值关联性,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审美品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体育具有以“美”育人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体之美与运动之美、塑造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促进个体的身心自由和谐与全面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以体育为视角,基于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具有为民族振兴献力量、为体育强国献担当、以“体”育国家未来栋梁的深层价值意蕴。在实践中要遵循以“体”立德”、以“体”增智、以“体”赏美、以“体”乐劳的育人逻辑,积极探索树立“五育融合”的理念,强化“五育”目标、创设体育课程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促进“五育”之间相互融通、以“五育”理念为引领,提升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的以“体”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五育并举”的实质是搭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育融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基于目前公安院校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结合公安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与特征,根据公安院校育人现状,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将大幅度提升师资综合水平、优化课程资源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作为专业建设及公安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为公安院校创新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小学段基础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其首要目的是“育人”,这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不谋而合。而这一“育人”目的又是由美育的方式实现,因此,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第二课堂特色育人实践为例,探讨高校第二课堂特色育人体系的建构框架、实践路径、效果和经验启示,探索“五育融合”背景下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路径。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围绕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志愿公益服务能力提升、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国际化素养培育这六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验证了“五育融合”背景下第二课堂特色育人体系建构的作用和价值、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内容,“三全五育”协同育人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在深入推进“三全五育”协同育人过程中,育人目标指引不明、育人过程协同不够、育人内容创新不足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提升育人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的现实桎梏。构建“职业+技术”双轮驱动下的“三全育人”模式,增强“三全五育”协同育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是职业院校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美育与素质拓展研究中心是玉溪师范学院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深入普及高校艺术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三生教育”工作,努力建设展现时代特征、本土优势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成立的审美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机构。研究中心全面负责全校美育与素质拓展研究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推广实施与管理评价工作。学生美育与素质拓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艺术教育作为改革学生工作模式的突破点,作为深化学生工作内涵,突出育人重点,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研究中心通过开展艺术美育实践活动,培养艺术人才,组建演出团队,举行文艺展演,立足玉溪“三乡”沃土,弘扬聂耳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大学生美育与素质拓展掠影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秉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职学生需求为主导,坚持以文兴教、以文化人,通过文化产业信息化、集成化路径,运用文化产业大数据云计算、协同平台优势,整合重构德育美育价值链,丰富德育美育文化产品供给和要素市场,推动德育美育双育相互促进、交叉渗透,形成高职德育美育双育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德育美育提质增效,旨在完成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张文彩 《美育学刊》2020,11(2):38-46
在中外美育史上,身体感性一直处于“心育”的掩蔽之下,身体美学则将其解放出来,并作为美育的重要维度。按身体美学的理解,身体感性教育是一种具身性的生存实践教育,它以身体感官、身体习惯和身体欲望为基本对象,主要通过前反思的身体陶冶、反思性的身体训练以及身体欲望管理等途径,来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这一美育的终极目的。身体美育这一系统性的观念,尽管有“拔高”身体之嫌,但对“心育”传统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矫正。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师范生培养的特殊性,可提出师范生美育的育己和育人双重目标。育己目标指向提高师范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引导师范生走向生活的审美化和趣味化。育人目标定位于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需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的教育美学观,培养他们学科美育观以及对学科美的感知能力。为了实现双重目标,师范生美育改革路径为:美育博雅课程的定位要从艺术知识型转向审美文化型;课程的设置需加大毕业学分要求,精选公共必修课,拓展选修课程门数;课程的形态应增加课程的体验性,开发多样的活动性课程。此外,教师教育类课程需凸显美育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创设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决定着幼儿教育“五育融合”之必要性。“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未来的幼儿劳动教育,应该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幼儿劳动教育观,构建“五育”融通的劳动课程,加强组织实施,完善制度建设,“三教合力”共助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审美经济架起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课程美育的实施是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路径。电商专业教学中以“美育+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结合“岗、课、赛、证”新要求,按照“学生兴趣+数据分析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真实商业应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按照课前引入美、课中感受美、课后表达美的课程思路,将美育贯穿于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许多大教育家对教育目的提出的深刻见解,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重大启示。虽然教育活动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许多教师呕心沥血、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但绝大多数教育者却不明白究竟“为何育人”与“育为何人”。其实,智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大成美育坚持马克思的理论上,逻辑上的高起点和实践上,操作上的低起点,大成美育实验研究中的“大”有三个含义:一是它的研究的广泛性;二是它的内涵的深刻性;三是它与其他诸育相结合的融合性,大成美育用元素性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和高标准”的教学法,以美育为切入口,使师生受益,且产生预想和预料之外的极好结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育,即“心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的基础教育范畴。事实上,心理教育有着自己的任务和内容,不同于各育。但它和各育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接着概述美育作为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每个环节.然后略分别阐述了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与心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德育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站在大德育视野的高度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但是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大德育视野下的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具有必要性,剖析大德育视野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困境,并提出了大德育视野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的核心要素,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重要因素,是“双高”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阐述高职“三教”改革的内涵,剖析高职“三教”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从建机制、搭平台、聚四能等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从教材的内容、形式、育人功能等开发育训融合优质规划教材;从课堂革命、学分银行、课程思政等创新教学范式,开启高职“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为高职“双高”建设的落地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高校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于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和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基于此,研究建议: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系统构建“综合育人”的框架体系;强化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育人能力;不断完善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