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市场运作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美国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模式和经验是:NCAA及其成员高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确立了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体教融合与内涵式培养,从源头和过程两个层面、从学术和体育两个方面,促进大学生运动员体育和学术同步发展、同步提升;运用市场杠杆提升体育竞争力,为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和无穷的精神动力.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启示我们: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建立自主自立性运行机制;坚持走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内涵式培养之路,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培养质量;加强市场化运作,通过运用竞赛这个杠杆,为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培养兴趣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掌握技能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发展特长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终身锻炼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这4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为实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目的,研究还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4+4模式"与"1+1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具象化诉求,从而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部分在校财经类院校男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大学生及任课教师、专家的问卷调查、访谈等,了解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及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科学性.依据"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从更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原则出发进行了研究.设定出目前具有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特色的"立足需要、拓展延伸"的课程模式,练习内容的安排能引起学生很强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可有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的,与学校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形成一致.  相似文献   

4.
民俗体育课程资源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实践考量,认为,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有利于体育课数量从"固态存量"向"动态增量"、体育课风格从"一元一体"向"二元合体"、体育课教学内容体系生态从"遵循模块"向"兼溯原态"方向发展的理论意义;课程资源开发需遵循统筹兼顾与主次分明、新老结合与检释同步、难易有序与循序渐进、内外融合与隐显并重的基本原则;课程资源开发要把握好形式结构和文化功能的核心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顺序可按从内缘性资源向外缘性资源、直接性资源向间接性资源、初级性资源向高级性资源的过渡方式;福建具有娱乐游戏、健步体能、竞速体能、角力体能、操舞表演、杂耍表演六类民俗体育课程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超市化"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美操是当前高校开设的体育课中深受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之一,面对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改革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提出了"超市化"构建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路,为充分发挥健美操项目所蕴藏的丰富内涵,适应项目发展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健体育魂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是结合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需求,以学生综合素养强化为导向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确保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应基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运用强化价值观培养、深化教育评价管理及加强教育内容拓展等多种策略构筑高密度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现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全面落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全面解读活动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制约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体制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将"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导思想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树立融教学、锻炼(训练)、竞赛于一体的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建立了选项分层教学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进一步加大了体育课程资源在健康、娱乐、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开发;将课内外一体化、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课程体系,作为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并把强调体质健康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双要素,以强化其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检验、反馈与激励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立足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从生源、教练、经费、学训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影响因素,认为一直以来为追求快速提高高校体育竞赛水平而采取"体教结合"的办队模式,是违背办队初衷的急功近利做法。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运动员生源匮乏、高水平教练员缺失、学训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关键在于使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真正由体育系统向教育系统转变。为此,应从国家层面的高度,制定严格的学生运动员招生政策,实行统一的学生运动员录取分数线。只有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普通高校大学生比赛。  相似文献   

9.
体育隐蔽课程能很好地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体育教学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理性文化知识,还要重视体育隐蔽课程,让学生获得关于态度、价值、规范等非理性文化知识,也就是利用隐蔽课程对学生全面地、潜移默化地熏陶,提高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高校教师如何在体育隐蔽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开展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对缓解退役运动员就业难问题和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进行调查和研究。结论:1)由于组织安置和入学深造对运动成绩的要求较高,名额有限,大部分的退役运动员需要自主择业,但自主择业运动员的再就业状况堪忧;2)要彻底改变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状况,就要打破现有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国现有的体育体制下,建立更完善的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是缓解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比较可行的办法;3)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要坚持"跨界整合、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原则,从职业转换路径、组织机构、培训内容、工作队伍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益下滑,我国大学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有利于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不利局面,也为大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做铺垫。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美国大学校园娱乐体育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我国大学必须完善体育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体育活动课程制度化管理、拓展学校体育活动课程空间、增加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推进体育活动课程有偿化服务等建议,以图为我国大学体育活动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是体育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增强我院大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新组建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系如何建立起具有经济特色、高起点的体育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从2003年9月开始,体育系开始实行了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改革,积极探讨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本文通过对我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建设有经济特色的体育发展提出初浅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高校体育课程以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和体育文化、体育科学、知会体育技能、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要素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大学生体育智慧,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最终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营造校园体育文化,达到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职业需求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满足各类型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对职业需求视阈下高职体育课程模块内容分析,然后从模块设计围绕职业性、课程建设注重全面性以及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三个方面对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最后从高职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总结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若干策略,旨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以满足当下社会及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普通师范院校由于多年培养传统师范生形成的固有原因,大部分师范院校偏重于学生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而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为弱化。因此师范大学在培养新时期的大学生过程中,并不是一如既往的培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传统主科的教学能力,而是逐渐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技术综合类的课程过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以工程创新为引导,融合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树立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创新思维、设计新方法的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重新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体育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般健身理论和健身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大学体育教育要重视学生体育态度、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情感与自主运动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重新构建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体现了大学体育健身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招生选拔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美国高校具有一套独立的大学生运动员招生选拔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运动员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制度环境和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对解决大学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梳理了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招生选拔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对其发展经验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对我国的启示是:进一步完善资格认证制度和录取制度,构建完善的“一条龙”竞赛计划和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资源设施优势,增设专门的大学生运动员学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从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体育教学体系、职业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旨在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当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人文的发展历史及人文素质的内涵探讨,及体育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改革体育课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三上一提高"的指导思想下,近年来上海市业余训练运动员队伍建设和培养方式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运动员队伍规模在逐年壮大,项目分布广泛,运动员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运动员梯队建设呈现出宝塔形结构。培养方式和培养渠道日渐多元化。但是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运动员招生困难、学训矛盾、日常管理困难、德育工作薄弱等,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关于培养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是落实"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由"体教结合"逐渐向"体教融合"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