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骨质疏松后骨骼肌的改善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的影响,为更好的缓解骨质疏松提供运动医学的科学依据。方法:3 月龄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去卵巢组(OVX 组),全身振动训练组(OVX-V组),每组10只。8 周去卵巢建模成功后,OVX-V组开始振动训练(7 d/周,2 次/d,15 min/次、间隔 10 min,振动频率50 Hz、振幅 0.9 mm),其余2组正常饲养。8 周 后,测定子宫湿重、子宫内膜厚度;ELISA检测E2、P、T4的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TN 、Act RIIB、Akt、m TOR、FoxO1的表达。结果:与OVX 组相比,全身振动训练后大鼠体重减轻、抓力增加;子宫湿重、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水平E2和T4明显升高;并且振动训练显著下调Akt, mTOR,p-Akt 和p-mTOR的表达,显著上调MSTN,ActRIIB, FoxO1 和它的磷酸化表达。结论:8 w全身振动训练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骼肌质量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蛋白合成抑制蛋白降解。MSTN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力量评价指标,联合振动训练应用于运动训练和运动康复领域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产生了显著性提高(P<0.05),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产生了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证明: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振动刺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3.
系统评价加压训练对受试者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不同人群选择加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阻血训练""KAATSU""KAATSU Training""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Occlusion Training"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读秀、Web of Science、Pub Med、Elsevier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踪的方式,获取所有有关加压训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估文献质量并从文献中提取反映加压训练效果的有关数据。筛选后共纳入研究文献47篇(中文7篇,外文40篇),其中高质量文献40篇,低质量文献7篇,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加压训练能够显著增加受试健康人群的上臂围度及上臂横截面积、大腿围度、大腿横截面积、股四头肌横截面积(P<0.05);加压训练对受试运动员的上臂围度、大腿围度及康复患者的大腿围度的增加作用明显(P<0.05)。2)加压训练对受试健康人群的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膝伸1RM力量等指标的增加效果显著(P<0.05);对受试运动员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深蹲力量有明显的增加作用(P<0.05);对受试康复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及膝伸1RM力量增加作用明显(P<0.05)。结论:加压训练具有降低受试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改善受试者肌肉形态及功能的作用,并可作为传统抗阻训练的补充手段适用于康复患者恢复肌肉适能、健康人群增强肌力、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等多个方面。建议:加压训练应根据受试对象的个体特征,合理设置加压强度、训练强度及训练周期,以保障其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依据2018年第65届美国运动学会(ACSM)学术年会、第9届“Exercise is Medicine(EIM)”世界大会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EIM为基础,重点阐述2018年ACSM年会中5篇全身震动(WBV)交流论文及与其相关的WBV干预的研究现状。这些研究前沿和研究现状对进一步开展WBV健身效果的研究带来新启示和思路。研究认为,WBV能改善老年人姿势平衡、降低跌倒风险、增加身体功能和体成分、增进心血管系统和骨关节炎的神经肌肉表现等。WBV对健康促进效果显著。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长期WBV干预对心血管系统健康和神经肌肉系统改善的影响仍不清楚,WBV干预与膝关节屈膝不同角度干预的积极效果间的相关性应进一步综合评定。需要深入开展涵盖下肢肌力、身体功能和体成分、姿势平衡和膝关节屈膝不同程度在内的系统的WBV评估体系构建,藉此使WBV健身手段获得正确评估,为WBV广泛开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康复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4年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交流论文为例,全身振动训练为主题,从全身振动训练促进竞技水平研究、全身振动训练在运动康复中的研究与应用、全身振动训练机制研究新进展、全身振动训练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体育和临床康复研究人员有所裨益。结果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对人体肌肉强度和力量、体成分、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应依赖于振动台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时间。尽管一般认为高频全身振动对人体是有益的,低频全身振动对人体是不利的,但如何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全身振动训练理论体系,制定具体的理想振动参数来指导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仍需要大样本试验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变向跑中前十字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原因与机制。研究方法:采用个体特异性正向动力学肌肉骨骼模型模拟个体特异性剪切运动,观察其对膝关节矢状面峰值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正常的变速跑运动中,矢状面的载荷增加不至于造成ACL损伤;(2)神经肌肉扰动会使膝关节外部的前向力和外翻、内旋力矩增加过大而产生ACL损伤,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在正常变向跑中,矢状面的膝关节力无法撕裂ACL,而只有在神经肌肉控制扰动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膝关节外翻力过大而产生ACL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瑜伽练习对成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等数据库,获得瑜伽练习对成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①瑜伽练习组BMI和血压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②亚组分析显示:瑜伽练习总运动时间>8周显著降低BMI(p<001);瑜伽干预时间并不影响血压下降的整体效应;③ Egger检验发表偏倚。9篇瑜伽练习影响BMI、5篇瑜伽练习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5篇瑜伽练习影响血糖和8篇瑜伽练习影响血脂的文献漏斗图对称性均较好,均无显著发表偏倚(p<0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瑜伽练习显著降低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BMI和血压水平,当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总运动时间>8周时,BMI的下降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周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和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和纹状体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振动训练改善PD模型运动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组(LFV)、PD+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组(HFV),每组6只。后两组鼠分别接受每天低振幅低频、高频振动训练1次,训练4周。经4周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c)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纹状体区BDNF含量。结果:PD组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区BDNF含量均较NS组明显减少(P<0.01),而LVT组和HVT组其值均较PD组明显增加(P<0.01),后两组与NS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D模型组黑质区TH细胞计数与纹状体区BDNF含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振动训练运动方式使基底神经节环路产生适应性调节,利于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而上调纹状体区BDNF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阻训练对前列腺癌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PubMed、SportDiscus和Springer数据库1998年至2018年的中英文文献,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5.3和STATA 13.1统计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中,包括390例被试者,运动干预组195例,对照组195例。干预组采用抗阻训练,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高于对照组,肌肉重量高于对照组,体脂率和BMI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阻训练可以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组成产生正面影响。建议:抗阻训练研究应参与到跨学科前列腺癌症康复和护理工作,以进一步的优化抗阻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也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相关指标的提取,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影响分析。结果:研究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的文献共20篇(30项研究)满足纳入标准。结果:性别、不同部位、年龄段、运动形式、干预时间、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对体育锻炼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总体上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但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性别、锻炼形式和干预时间、年龄段的影响而不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人群的骨密度效果较好。具体而言,干预时间超过12个月、每周超过3次、每次控制在30~60 min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尤其对于腰椎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其差异产生原因还不明确,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8周负重振动训练对快速力量和下肢肌肉H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此丰富和完善负重振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普通人群和运动员振动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男性田径专修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常规组)和振动力量训练组(振动组)。常规组完成30%1RM负重半蹲起训练,振动组附加振幅为2 mm、频率50 Hz的振动刺激,完成相同负重半蹲起训练。8周训练前后测定半蹲跳、原地纵跳和腓肠肌H反射。结果:常规组和振动组组内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2组间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增加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组内H反射潜伏期和Hmax/Mmax减小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仅振动组H反射突触前抑制(PSI)升高且具有显著性。组间H反射潜伏期、Hmax/Mmax、PS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8周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30%1RM力量训练对快速力量的提高优于相同负重的常规力量训练。8周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适应特征表现为H反射潜伏期、Hmax/Mmax下降和PSI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法、实验法以及统计法,对38名大学女生进行15周的爵士舞训练,研究爵士舞对大学女生体重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后女生的瘦体重增加,体重减轻,体脂肪及体脂百分率减少;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指标显著提高,呼吸频率降低,最大通气量和潮气量明显改善。结论:爵士舞能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燃耗、增加肌肉弹性、减轻体重、减少体脂肪及体脂百分率、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以及腿部力量、增强人体关节、韧带、肌肉弹性以及灵活性、提高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性、锻炼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肺的工作能力,能使练习者身心放松,头脑变得更加清醒,有益于练习者脑部的运作。  相似文献   

13.
以悬垂、弹跳、耐力练习为主要内容建立运动处方,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年龄在17岁左右的大学新生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性的运动处方锻炼对男性身高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女性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三因素中,悬垂练习对人体身高的增长贡献最大,其次为弹跳练习和耐力练习;实验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出现在第二组,即:原地纵跳或跳绳、悬垂振浪、1600m变速跑,采用这种组合练习对身高增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在400m跑训练中运用“神经肌肉易化拉伸”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柔韧性拉伸方法对400m跑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神经肌肉易化拉伸的方法与手段在短跑训练中增大步幅并可减少运动员的受伤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从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两个方面分析太极拳对中老年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指标的康复疗效并深入分析其生理机制。方法: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所纳入的15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干预稳定期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应量为: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95%CI:3.08,0.68,5.47,P=0.0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95%CI:2.97,2.23,3.72,P<0.0000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95%CI:4.12,2.87,5.38,P<0.00001)]、6分钟步行距离[(95%CI:57.3,39.42,75.17,P<0.00001)]均有改善效果,而最大呼气量[FEV1(95%CI:-0.02,-0.08,0.04,P=0.48)]指标分析后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稳定期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稳定期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原因在于太极拳运动可提高身体肌肉耐力,同时可改善机体神经系统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握力和表面肌电检测骨骼肌力量练习前后以及振动放松后的变化,评价振动放松促进骨骼肌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即时效果。8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上肢腕关节反复屈伸至无法继续完成动作,造成前臂运动性疲劳直至力竭。振动组采用Power Plate振动训练器进行放松,对照组自然恢复。振动放松方法为频率30 Hz,振幅2 mm,持续放松3 min,力量练习前后及振动放松后测试握力和掌长肌表面肌电,分析比较肌肉力量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值频率(MF)等变化。结果显示,力量练习后握力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掌长肌表面肌电iEMG出现明显升高(P0.01),MF和MPF出现明显下降(P0.05)。即时振动放松可以使得握力显著恢复(P0.01),掌长肌表面肌电iEMG显著性减小(P0.01),MF,MPF亦有所恢复,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采用连续3 min,频率为30 Hz,振幅为2 mm的即时振动放松可以使骨骼肌在发生运动性疲劳后电生理特性和力量得到明显恢复,有效缓解骨骼肌运动性疲劳,使骨骼肌力量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补充亮氨酸对无训练史被试进行抗阻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16名青年男性大学生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亮氨酸和安慰剂组被试从测试日深蹲抗阻运动前3周直至运动后4 d分别以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摄入150 mL亮氨酸或糊精溶液。测试日各组被试以50% 1RM负荷完成5组深蹲运动,每组20次,组间间歇2 min。深蹲运动前于肘正中静脉采集血样,测量大腿围、纵跳高度、膝关节活动幅度与肌肉酸痛程度,并于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96 h重复测试。ELISA法检测血清CK-MM、Mb与血浆IL-6,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结果:与安慰剂组被试相比,补充亮氨酸显著降低了亮氨酸组被试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水平、大腿中段周长及血清CK-MM、Mb、CRP与血浆IL-6含量,而深蹲1-RM值、纵跳高度及膝关节ROM组间差异则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亮氨酸能够削弱抗阻运动所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与疼痛,该效应可能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且推测亮氨酸对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平衡的调节作用在其中亦有贡献;2)该剂量亮氨酸不能明显促进工作肌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田径运动员进行8周振动训练,对比训练前后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及身体成分的变化,旨在了解数周振动训练对提高下肢爆发力的作用,探讨振动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意义,为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20名青年男性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振动组10人,对照组10人。振动组采用振动训练台30 Hz频率、2 mm振幅对下肢进行为期8周的振动训练,对照组则进行8周传统的下肢力量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和下蹲跳测试(CMJ)测试。结果显示,振动组与对照组8周训练前后CMJ成绩出现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骨骼肌含量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而体脂百分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振动组与对照组组间CMJ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骼肌含量和体脂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8周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且效果比传统器械力量训练更为明显,但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