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排斥视阈下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到目前为止.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同题、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犯罪和童工等社会同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有助于从本质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和成都597名流动儿童和137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流动儿童的自尊得分受到其身份认同、班级氛围及班级凝聚力的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学校回避显著负相关,与学校喜欢显著正相关;并对学校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武陵山区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1岁流动儿童402名,城区常住儿童417名,分别测试其身体形态指标,并发放问卷对儿童营养学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1岁各年龄段流动儿童的身高均低于城区常住儿童,但各年龄段城区常住儿童体重与BMI值及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区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城区常住儿童;在营养态度方面,城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都渴望获得一些营养学知识,但在主动关注营养信息的实际行动上不够;在营养知识方面,该地区儿童的营养学知识的知晓率都较低;在饮食行为方面,奶蛋及其制品、饮料、油炸食品、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量城区常住儿童多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湘西地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流动儿童进行体育运动干预。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区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经过板凳龙运动和苗族鼓舞运动干预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得分分值下降,且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等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板凳龙训练和苗族鼓舞运动能使流动儿童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增强自信心,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卷,对两所学校150名中小学小学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处于中等水平;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和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和老师适应、学习适应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力.结论: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一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保定市5所民办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定市民办康复机构规范性差,缺乏准入机制;康复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流动性大,教师专业素质低;机构内部的评估管理缺乏监督,康复效果有待考证;民办康复机构办学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此,应从规范康复机构办学、引入监督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减少师资流动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保定市特殊儿童民办康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机抽取北京市流动儿童210名,对照组非流动儿童120名,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心理适应相关明显;流动儿童的依恋关系存在着特殊性,在亲和性、依赖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在消极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而在焦虑性上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流动儿童在依恋与心理适应这两方面的相关程度低于普通儿童,依恋对心理适应各维度的贡献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9.
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适龄的流动家庭学前儿童逐渐增多、流入地教育资源有限等是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主因。各地解决"入园难"的尝试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流动儿童不仅要"进得来",而且要"学得好",为此,可以借鉴美国,设计和实施流动儿童信息传递系统。在中国,构建流动儿童信息网络有其必要性、可行性,也对信息要素和网络技术存在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持续流动,第二代移民即城市流动儿童开始出现,他们的教育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折射出的问题是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对教育公平的损害.本文选择从公平的角度来探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认为切实保证流动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责任.面对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政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城市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并指出影响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据此给出了改进流动儿童适应性的基本策略,包括政府提供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学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从自身出发,注重与子女交流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学龄儿童(城市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以及留守儿童)不同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在这些不同习惯与身体形态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导致我国不同学龄儿童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的饮食习惯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当前我国城市学龄儿童无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在膳食营养摄入方面,均比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好;城市儿童在身体形态关系密切的肉类与蛋类方面的过量摄入,则是导致城市儿童BMI高于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弟特别是流动儿童群体日益趋同于城市儿童的膳食结构,有可能会引起这类儿童新的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流动学前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不仅关系到流动人口家庭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本文通过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幼儿园教师及社区居民的调查和访谈,分析长春市流动学前儿童受教育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角色认同问卷,对38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作用,并探讨角色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角色认同不同的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偏于认同自己是城市人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角色认同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特殊儿童获得适当教育的保证。评估过程的公平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特殊儿童享有适宜教育的权利。本文探究和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公平性、准确性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已较为完备,为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公办学校入学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如流入地政府财政困难,公办学校管理难度较大,流动儿重家庭自身的原因等,影响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落实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必须重视中央政府的作用,建立中央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提供服务以及社会各方共同监督的机制,充分保障少年儿童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权,同时,可以考虑统一教材或统一教材难度,解决流动儿童转学困难.  相似文献   

18.
培养流动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对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系统则是培养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近环境。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4位社会情感能力较好的流动儿童的家庭系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发现其家庭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物理环境类似,具有简陋但整洁的“底色”;家庭活动频繁,同胞活动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且更加丰富;家庭关系亲密,亲子关系平等且同胞相互支持;赋予“希望”的家庭角色,是父母的“小苹果”和同胞的“亲密伙伴”。这些家庭系统的核心特征为从家庭养育环境建设的角度培养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流动人口举家迁移趋势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环境变化、背景差异等许多原因,流动儿童的法制教育状况十分堪忧。本文从影响流动儿童法制教育的主要因素、重要性以及改善策略等方面对流动儿童法制教育进行探析,以期能够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人不断增多,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代抚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