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为对象,从县域到农户不同尺度,研究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吉县的乡村聚落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增长,并呈现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区集中的基本特征.对于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人口与经济增长是主要驱动力,政府移民、建筑结构升级也显著推动村庄演化,但在人口增长快、生态不断退化的压力下,乡村发展进入搬迁-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这是生态脆弱、发展模式粗放和经济滞后导致的共同结果.在微观层面,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的核心原因是分家、外出务工等社会因素、而非收入增长等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
重庆城市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城市规模及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三个特征上。据此,依照社会各界对重庆区域划分曲习惯,在依次分析都市圈、渝西经济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优势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三大经济区适宜联网辐射、放射状推进、点轴结合的城市化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热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研究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结果如下。东北三省36市(地区、自治州)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分为低水平协调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和高水平协调耦合型4种类型,以拮抗型为主,其次为磨合型。在时间序列上,2004-2013年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2004-2009年),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在第二阶段(2010-2013年),耦合度急速下降。根据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东北三省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培养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变异系数、多元回归、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2000-2015年新疆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疆县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年均增加0.89个百分点,其中40.96%的县(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幅度介于0~0.5%之间;2)新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有较大变化,从2000年以初期城镇化为主的面状分布转向2015年以初期、中期城镇化为主的集中-交错分布;3)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结构、公共服务水平、地理区位等对新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存在较显著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的转变是驱动新疆县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子,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政策措施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目前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就业能力、收入水平、人口集聚和公共基础服务等多因子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底正式通水后对华北平原水储量亏损趋势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尚未评估的科学问题。基于GRACE及GRACE Follow-on重力卫星观测数据计算华北平原水储量变化,并与南水北调输水量(3.08 Gt/a)进行对比,发现2004-2015年华北平原陆地水储量变化速率为(-5.92±0.53)Gt/a,2015-2019年变化速率有所抬升,变为(-2.96±2.79)Gt/a,表明华北平原陆地水储量亏损速率降低50%,长期亏损趋势得以明显缓解。同时,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水量亏损趋势也明显改观。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显著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商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从根本上变革了职业足球和足球队的组成结构。本论文试图研究在本土联赛中,足球队的成功与以下因素的关联性:(a)足球队表现为市场价值的货币价值;(b)队内不平等;(c)队内文化多样性;(d)队内成员流动。本文开展的实证分析囊括了2011/2012到2015/2016年的五个赛季,包括12场欧洲最重要的足球联赛。分析结果表明,球队在本土联赛中的成功具有高度可预测性。足球队的市场价值是目前最重要的单一预测因子,而团队结构的不同特性,如队内不平等、文化多样性、成员流动,相对来说影响力较弱。然而,团队的市场价值并不是在所有联赛中发挥相同的作用。联赛中资金实力不均的程度越低,团队市场价值对团队表现的影响就越小。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圈的环境质量对城市居民的公共健康和日常生活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更为科学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度量指标和方法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空气质量汇集指数(AAQ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样本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在2014-2016年期间,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呈现出转好的趋势;城市空气质量的区域差异显著,华北地区在AAQI和AQI两种指数分析中均为中国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城市空气质量受地理位置、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加强开发和完善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的综合指数,并从工业化和城市化角度探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坦桑尼亚是"一带一路"倡议通向非洲、辐射非洲内陆的重要门户,它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交通基础设施严重短缺问题。基于坦桑尼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人口和城市分布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交通通达指数模型,从县域与城乡两个层面对坦桑尼亚交通通达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坦桑尼亚县域交通通达水平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值连片区主要位于东北沿海和维多利亚湖沿岸,低值连片区主要位于中央铁路线中段以北、中央铁路线南部的广大地区;2)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殖民历史、政府政策等影响,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坦桑尼亚制定区域交通发展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对中-坦产业精准对接和产能转移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课程理念及设置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美国在此领域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俄亥俄州立大学(OSU)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理念在美国是典范。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OSU体育教育专业最新课程设置(2015)特点及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OSU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体育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体育教师提供保障,其课程结构侧重实践性,课程内容突出业务性,课程间也体现了协同性和递进性。他们认为:体育是以实践活动为本的教育;“如何教”比“如何打”更重要;持续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批判性反思决定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这些理念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程体系保障、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实习及评估方面都有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2015年中国男篮高原期间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过程中对中国男篮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干预并进行追踪测试,并对高原前后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高原体能训练进行科学化探索。方法:使用韩国Bio Space公司Inbody3.0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在上高原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成分;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EN.S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在上高原、高原中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机能。结果: HB、RBC和HCT在高原训练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BUN与CK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T与C则先降低、后升高;T/C则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成分中除了脂肪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有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1)高原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训练第11天的测试中发现有明显的提高,并于第21天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要改善篮球运动员机能水平,高原体能训练应至少持续21天。2)BUN和CK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BUN和CK可以作为今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控制的参考指标。3)T和C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C则呈升高趋势,说明此次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没有发生疲劳现象,机体合成代谢能力得到提高。4)高原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篮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但对肌肉围度的影响则与高原训练的高度、形式及负荷有关。5)此次高原体能训练模式可以作为其他高水平篮球队进行高原体能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开放与快速城镇化对村镇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已有研究在宏观尺度上对村镇产业类型和城乡关系展开探讨。基于村域尺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揭示行政村实际特征和要素差异,从而识别村镇发展模式并形成参考意见。以福建省沿海村镇东山县60个行政村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亮点分析法区分亮点村与一般村,选取社会经济与地理指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村际发展分异要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东山县村际发展差异与地理区位、人口、产业发展、财政制度等要素有关联,其中海岸可达性、距县城距离、外出务工人口、渔业产值、人均财政支出对亮点村有显著性影响。东山县亮点村形成了两类发展模式:一类是城镇化影响下非农产业多元发展的"城镇化带动型";另一类是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渔业及其附加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型"。在这两类发展模式下城镇化村和新型渔(农)村正在形成。从微观视角研究东山县村镇发展模式的特征与不足,并探讨福建省在多要素作用下产生的多样化村镇发展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可为沿海地区村镇结合自身优势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主要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研究视角,针对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在体育权利均等化方面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其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帮助。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反映,而体育权利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二者都是社会文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差异致使城乡居民在现实生活中享受体育权利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二项重要的政策来推动城乡居民体育的均衡性发展,但是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二项宏观政策都客观存在着目标、执行和评估等现实问题,致使这种均等化难以完全落实,因此只有这些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居民体育权利的均等化。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行政意志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各部门要遵照执行的具体指导性纲领,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解决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中存在的诸种现实问题的出路,同时也可以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更好地落实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认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来自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具备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建议乡村振兴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可采用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配套政策,实现农村体育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与规范化;确保农村体育设施良性运转,提高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体育服务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体育服务系建设水准等,以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未来3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全面实现的时期。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妥善处理养老问题,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养老问题。通过与阳山县七拱镇和平村的64名老人进行的深入访谈和对回收的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指出了贫困山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贫困农村人力资本流动的单向度,使流入地区增加人力资本存长,加速城镇化。同时,也使贫困农村人力资本增量缓慢,拉大贫困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放缓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脱贫致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我国乡村形态格局步入大演变大调整时期。通过民族志、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围绕村落武术如何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具有兼容并包性、民族文化性的鲜明特征,两者分别从不同层面与乡村振兴事业相衔接。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将倚靠其两大特征,实现从传统武术到多元产业,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从文化盲从到文化自觉,引领乡村文化自信潮流;从武德教化到社区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三者从多维角度助力推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有关农村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对照现阶段农村体育城市化指标基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构建发展和谐农村体育的意义入手,就社会转型期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城市化进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其结果会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年龄—迁移率"理论,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的1%人口抽查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等数据,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城人口迁移加深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这将对农村传统养老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将会引起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制度变革,提高农村社会养老资源供给能力,以弥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资源的流失和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滇西片区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程度深,是边境县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为滇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分析了滇西边境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并以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为案例,讨论其发展条件,从而探索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社会美育需求是怎样的?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通过对中国乡村在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文化需要分析,呈现出艺术在赋能社会凝聚力、生活文化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要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可以从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赋能乡村产业化、第三方介入等方面进行,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美育带给乡民的是共同参与过程中获得的自信心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美的物质和精神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