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骨骼肌的分类及命名:骨骼肌类型的研究不论从组织学及肌肉生理学角度看,或从对运动调节的立场看,都是很重要的课题。最近,有人把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联系起来,提出不同身体素质与不同肌纤维的分配比例有直接  相似文献   

2.
系统量化分析负荷作用于动物骨骼肌的效果.研究对随机设计的9个工作394个动物实验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全部实验设计和种类中,发现肌肉质量增加(效果量为2.72,95% 置信区间为1.75至3.68,p=0.0000)、肌纤维面积增加(效果量为3.05,95%置信区间为2.13至3.97,p=0.0000)和肌纤维数量增加(效果量为0.67,95%置信区间为0.18至1.16,p=0.0077)具有显著意义.研究提示负荷对有些动物肌肉肥大有作用,其中牵张负荷后实验动物肌肉质量、肌纤维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卫星细胞一般表现为静息状态,无法参与基因表达和/或蛋白合成。但可以在创伤、牵拉或者负重训练等特定的应激过程中被激活,并进一步分化融合形成肌管参与骨骼肌的修复。正常的肌肉活动过程中细微损伤经常性发生,尤其是机能代谢逐渐衰退的老年人群。运动可作为抑制或逆转与衰老相关的骨骼肌纤维数量减少和功能缺失(例如sarcopenia)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探讨衰老过程中对于卫星细胞在骨骼肌纤维数量方面的促成作用及不同的运动方式是否可削弱或扭转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随着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改进,有关人体肌纤维结构形式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运动训练或石膏固定肌肉后,观察其对肌纤维结构的影响变化,而且对从事不同竞技项目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特性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根据不同竞技项目的特点和从事该专项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结构和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外源性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观察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骨骼肌形态及机能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成熟SD大鼠在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安静注射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注射组。运动组和运动注射组进行跑台训练8周。皮下注射rhGH。结果:1)注射生长激素后,出现了肌纤维排列松散,细胞核数量减少且体积变小,骨骼肌细胞间质水肿等现象。2)在8周的训练后,肌纤维横截面积稍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注射生长激素4周后,安静组和运动组均显著增加,且安静注射组大鼠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运动注射组。3)运动组及运动注射组骨骼肌IGF-I明显升高。安静注射组及运动注射组血清IGF-I明显升高,运动组无明显变化。4)各组肌肉总蛋白含量有所增加,分别为安静注射组升高4.77%、运动组升高31.13%、运动注射组升高28.06%。5)运动组及运动注射组腓肠肌ATP酶活性升高。结论:1)8周耐力运动明显促进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同时增加了骨骼肌IGF-I水平。2)外源性rhGH注射4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形态产生肥大,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3)外源性rhGH注射4周可以显著提高血清和骨骼肌IGF-I水平,且骨骼肌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与骨骼肌IGF-I的变化趋势平行。4)外源性rhGH注射4周可以对肌纤维类型及分配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肌肉代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红景天、红景天苷对小鼠不同肌肉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筛选得出的小鼠按体重和耐力分为对照组、红景天组和红景天苷组,对其进行4周灌胃。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中Troponin I-SS(TnI SS)、Troponin I-FS(TnI FS)、Smad3和p-Smad3(Ser423/425)的表达,分析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各组小鼠体重与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湿重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组和红景天苷组小鼠腓肠肌中TnI SS表达明显增加,且红景天苷组促进表达效果优于红景天组,对TnI FS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照组、红景天组和红景天苷组对Smad3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但红景天组和红景天苷组可有效抑制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关键磷酸化因子p-Smad3(Ser423/425)表达。结论:4周红景天和红景天苷灌胃可增加慢肌纤维表达,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灌药对于p-Smad3(Ser423/425)表达的抑制,可能为肌纤维类型转化的机制之一,需运用转染等方法进一步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7.
区分肌纤维类型的异染ATPase法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区分肌纤维类型的异染ATPase染色方法,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发现:染色方案一可显示4种肌纤维类型:II、IAI、IB和IIC。大鼠骨骼肌在预孵育液pH值4.35左右时,出现最佳染色结果;而蟾蜍骨骼肌在预孵育液pH值4.40~4.70都出现了较佳的染色结果。染色方案二只能区分3种肌纤维类型:II、IA和IIB。出现较佳结果时,大鼠和蟾蜍预孵育液的pH值也不同。结论:异染腺苷三磷酸酶法区分骨骼肌纤维类型,染色方案一可区分四种肌纤维类型,而染色方案二可区分三种肌纤维类型;出现最佳染色结果时,大鼠和蟾蜍骨骼肌的染色条件稍有不同,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8.
IGF-1基因多态性与骨骼肌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中取胜的关键之一.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选材将成为运动选材的重要手段,而基因选材的前提是必须找到有效的基因标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与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的小分子多肽,其基因上很可能存在运动能力分子标记.因此,以该基因为目标区域,进行了查找基因标记的尝试.用PCR-RFLP法检测了基因5'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SNPs)情况,并用广义线性模型统计分析了多态性与肌肉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IGF-1基因5'调控区存在一个C-T转换突变,形成三种基因型,分别标记为:"-/-"、"-/ "、" / ".基因型与骨骼肌生长总量和肌纤维直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基因型个体的胸部和腿部肌肉总量最高,与" / '基因型个体相比差异显著,P值分另q为0.029和0.038,而且"-/-"基因型个体的肌纤维平均直径最大,与" /-"基因型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能力直接与肌肉蛋白有关,因此运动对人体蛋白的影响一直是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早在1897年Morpurgo提出力量运动能使运动肌纤维横截面变粗,肌纤维总数不变,引起肌肉壮大。不同类型运动对人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不同,耐力训练对骨骼肌、心肌和肝脏蛋白质的影响不同于力量训练能引起肌肉壮大,主要表现为对蛋白质合成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选材的问题便成为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引人注目的课题。作为人体动力器官的骨骼肌,主要是由肌纤维(肌细胞)构成的。近十余年来的研究结果反复证明肌纤维及其类型与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当代各体育发达国家为选拔优秀运动员,都很重视骨骼肌的活体检查及肌纤维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肌酸是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一种天然营养素,补充肌酸能提高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骼肌磷酸肌酸储备量增加、对H+耐受力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加及生物膜的稳定性增强有关。影响肌酸补充效果的因素包括骨骼肌纤维类型、骨骼肌初始肌酸含量、运动和饮食及激素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在应激状态,细胞快速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研究表明,骨骼肌含有多种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随肌纤维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表明热休克蛋白表达具有肌纤维类型特异性.骨骼肌疾病和运动都能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增强,然而热休克蛋白在骨骼肌内的诱导、调节的分子机制和它在维持骨骼肌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对骨骼肌热休克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特殊的训练计划被教练员们采用以促进运动员的肌肉适应能力,肌肉训练也成为渐进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阻止与丧失运动能力、老化、疾病或微重力相关的萎缩效应。为了优化不同类型的干扰措施,需要更好地理解运动训练产生的反应,以及识别决定肌肉功能的各种机制。虽然整体肌肉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适应运动神经元爆发、运动单元补充模式或者肌肉量来进行的,本研究着重探讨肌肉纤维类型的表达以及训练后收缩肌的功能性适应能力。单一无皮纤维被证明是常用的实验模型,用于研究与肌浆球蛋白重链对碘氧基苯甲醚相关的试管内收缩特性。人体纤维主要的功能和生化特性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被详细研究了,但近来,无皮纤维模式正被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诱发训练后单纤维的功能适应性。本文的目的是概述收缩肌对于特定运动训练计划的反应,以及帮助形成适用于运动科学和康复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中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综述近年来有关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r-氨基丁酸、多巴胺、5-羟色胺等中枢神经递质与疲劳的关系及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分别介绍神经肌肉接头至骨骼肌收缩蛋白等发生疲劳的部位。着重介绍疲劳的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即神经激素免疫调控系统。这些研究表明疲劳产生机制的生理生化研究水平已进入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肌球蛋白重链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股四头肌肌肉活检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分析肌纤维亚型的转变和肌细胞横截面积的变化,同时用电泳的方法观察肌球蛋白重链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ⅡD/A混合型肌纤维的比例在力量训练6周和12周后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Ⅰ/ⅡA混合型肌纤维的比例在力量训练6周和12周后都出现了显著的上升.电泳分析发现在两个训练组的MHCⅡd/x含量的比例都在训练12周后出现显著下降.另外,力量训练造成了Ⅰ和ⅡA型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在12周后显著增加.因此我们得出,不同训练模式后受试者的肌纤维展示了对训练过程不同的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角度,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疲劳的效应与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针灸组、空白组和运动疲劳组,针刺组取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和肾俞穴,每日一次,留针20min。待针刺组针灸治疗1 h后,运动疲劳组和针灸组大鼠均进行中等运动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连续14d后取材,在电镜下观察肌细胞线粒体形态、检测骨骼肌MDA含量和SOD活性、测试肌细胞线粒体钙离子含量和膜电位。结果:与运动疲劳组相比,针刺组骨骼肌线粒体形态更趋于正常,其MDA含量低、SOD活性高,且能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含量。结论:针刺能有效的减轻运动性疲劳状态下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紊乱的情况,以解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毒性,提高运动机能。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内葡糖糖的摄取和代谢对血糖稳定有重要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运动中一氧化氮(NO)大量生成对骨骼肌摄取葡糖糖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肌肉收缩和摄取葡萄糖与NO的生成、传递联系密切,但相关机制还不明确。文章综述了运动时骨骼肌内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生成和传递的途径及其对运动中骨骼肌摄取葡糖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膳食补充亮氨酸对增龄小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性机制。方法:13月龄雄性ICR小鼠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补充丙氨酸以及空白对照组,补充亮氨酸和补充丙氨酸组分别在饲料中给予亮氨酸(5%)和丙氨酸(3.4%)添加8周,空白对照组则进食普通维持饲料。末次给食后禁食17 h并处死小鼠,用血糖仪检测血糖;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HE染色观察腓肠白肌肌纤维适应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 III(mVPS34)与MHCⅡ蛋白表达及mTOR、p70S6K、4E-BP1磷酸化率。结果:添加亮氨酸并未显著影响小鼠体重与采食量,且未致胰岛素与血糖水平变化不显著。腓肠白肌湿重、湿重/体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与直径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但变化并不显著。但肌肉蛋白总量、mVPS34与MHCⅡ的蛋白表达及mTOR、p70S6K、4E-BP1磷酸化率均显著增加。结论:5%比例亮氨酸具有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并减缓老年前期小鼠肌肉的萎缩的潜力,其机制可能涉及肌细胞内PI3K III(mVPS34)/ mTOR/ p70S6K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骨骼肌生长有负调控作用,调控MSTN对防治各种与骨骼肌衰退有关的疾病以及提高运动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对MSTN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MSTN的信号传导途径主要有3条;MSTN受多项因素的调控,除了基因敲除和变异外,较为显著的两项是力量训练和化学试剂调控;不同形式的力量训练均能抑制MSTN及其受体的表达,但效果有所差别;一些化学试剂如MSTN阻断剂、拮抗剂、抗体等在动物实验中都取得了明显的增肌效果,但MSTN抗体在人体实验中还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