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纲要》颁布三年以来,对新旧《纲要》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课程评价几方面,而关于教师能力的研究始终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大部分是关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能力、角色转换等方面,而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模式的研究少之又少,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对新旧《纲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构建体育教师能力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该文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过新旧《纲要》的比较研究帮助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对新旧《纲要》的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适应这种变化,并通过新旧《纲要》的比较研究更好地贯彻、体会“健康第一”的思想,为进一步完善《纲要》,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实施新《纲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教师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这实际上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推出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各高校在实施方案时应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研究、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5年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结果表明西部高校领导对新<纲要>重视度不够是造成<纲要>贯彻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教师的专业结构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 "三自教学"在西部高校开展举步维艰,有关这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多数西部高校按新<纲要>要求规定开课年限、学分、目标定位,并把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等课程纳入了课程结构;分层次的模式教学在西部高校基本上得到贯彻,但打破传统组合授课方式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综述法在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改革背景、新<课标>的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对新<课标>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评述探讨了高校体育改革中的观念问题、课程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资料统计、实验对比分析,说明在新<纲要>实施下,大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应从<纲要>目标的5个领域入手,结合学生个性特色和各校特点,采取菜单式选考制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内容应包括: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育素养、体育能力、进步幅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同时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可行的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的考试制度.只有建立一个综合的、多元的、动态的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才能适应当前全面实施新<纲要>、全面推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要求,而新课程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关键要靠一支现代化的体育教师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育理念不清、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等不良现象。以新课程为出发点,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研究,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从课程改革视野下研究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能力,如驾驭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和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校体育教师、高校师资管理部门领导、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和访谈对象,调查分析并构建由20个胜任特征组成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并检验<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评价量表>.结果表明,自信、责任心、专业技能、调动积极性、反思能力、终身学习、明确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关注细节9个因素,能够较好地解释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价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有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明确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所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以适应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赢得了诸多的机会,但这也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正如季浏教授指出,体育教师除了要保持传统的专业角色,还应进一步加强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实施能力、综合素质、职业魅力和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未来的体育教师不再是"教书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字典、词典都未将"孃"字单独列出,而是将"孃"、"娘"二字并提解释,不加区分地把"孃"当作"娘"的异体字或繁体字,忽视了二者的使用范围,抹杀了二者的区别.文章对<敦煌变文集>中的"孃"和"娘"二字进行了语义分析,并且在词语组合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狩猎之射到文化之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射礼的文化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对狩猎之射的文化.一方面,透视了西周将"射"转化为"国家大事"--成为天子、诸侯及贵族的政治生活,融入社会秩序的再生产的政治化过程;另一方面,分析了射之新技术、新项目、新的文化意向的种种生产以及射之活动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了一整套锻炼方法,具有保健、养生、增强体质和开发潜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初学者对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很难理解,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太极拳中的“力”与“劲”的关系、力学简析和强身作用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虚"与"实"是辩证法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贯穿于武术运动的各个环节,虚可变实,实可变虚,虚实相生。文章从虚与实的释义、虚实的文化、技术层来详尽阐释其在武术中的作用。武术正是有了虚实,才使这种"战斗语言"更神秘,"虚""实"让武术进入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站在分析哲学的立场上,在论证了"体育"及"スポーツ"在日本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后,指出了"实质定义"理论在概念定义中的界限,提出了根据人们的认识目的和认识水平去定义概念的"唯名定义"法,并将"スポーツ"定义为"スポーツ"是"在教育、竞技、健康、娱乐等方面有价值的、人的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与“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教学论和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与"互动",并得出结论体育教学中"冲突"主要来源于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是心理和信息的沟通,在教学中应加强"互动",减少"冲突".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规定了有“篡改或企图篡改兴奋剂管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简称“篡改”)违规的相关规定(简称“篡改”规定)。“篡改”规定本身具有规制范围广泛、认定标准不明确、违规处罚裁量范围小、补充性等特点,使得该规定在反兴奋剂实践中的适用存在问题。2015年国际体育仲裁院审理的瑞塔·吉普图案和卡尔·穆里案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了“篡改”规定的适用问题,同时也为“篡改”条款以及《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其他相关规定的完善提供了思路。本研究认为,今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修订中可以进一步明确“篡改”违规的主客观要件,同时通过增加加重情节规定、加强反兴奋剂调查阶段运动员辩护权保护等方法,促进反兴奋剂规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融突"与"和合"——体育文化理解与交往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沟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交往的过程进行分析与梳理。认为:中西体育文化在交往的过程中寻求差异性与强化互补性是辩证统一的;中西体育文化交往的障碍是文化偏执心态;中西体育文化最终将会实现双方的“融突”与各民族体育文化自身“转生”过程中的“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