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教育责任。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尚存在“重育骰轻育心”的教学倾向,谈谈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要想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把体育课改不断推向深入,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真正健康的人,就必须做到“育体”和“育心”和谐并举,要“育体”更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往体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是今后体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对于“育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清醒的认识。经过四年的大胆实践,我们认为:在体育课中尝试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安全、可行、更是有效的。心理拓展训练是架设“育体”到“育心”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品德教育的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心理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波、和谐友善的氛围;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群体交往及游戏、竞赛等手段进行心理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体中育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要从指导思想的单纯传授知识、技术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应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尊重人的本体特点、个人兴趣,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体质、追求学生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育体、育智、育神”。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时间、空间,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内容去活动,我们把这种方法称其为“个性空间”。这种“个性空间”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探索“如何在小学体 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尝试。 一、“个性空间”教学模式 二、“个性空间”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因地制宜,实现场地。器材、师资资源共享。 2.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体育爱好。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挥体育特长。 4.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自主学练的能力。 5…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大单元学习是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技术类体操”为例,对基于“育体”“育心”等维度素养的学科认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进行结构化整合,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能动性、结构化意识方面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从教育角度而言,是“三育”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的角度而言,是整个国民体质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而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涉及到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状况的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作为体育工作者,即要“育人”、又要“塑体”,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的育心、育智、育体等方面有机结合,将传统的关注教师行为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学会玩、学会思考、学会发展、学会创新,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学中悟。  相似文献   

9.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功能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应试教育”和“重智力轻体育”思想的负面影响,体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中学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巩固传统特色体育的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传播,体育课教学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注重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0.
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学生在冰上教学中产生畏惧心理的各种因素入手,探索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做到育体、育心相结合,有效克服学生的畏惧感。  相似文献   

11.
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没有体育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每逢风雪雨冻天气,体育课就不能正常在操场上进行,有些体育课便“名正言顺”地改上“文化课”或自习课,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常规。倘若体育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多摸索、多研究,创编出一些适用于室内体育教学的游戏来,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但创编室内体育游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就笔者在实践中得到的点滴体会介绍创编室内体育游戏时所应遵循的五条原则。   一、育体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青少年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体育课程的教学依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索,提出解决一体化育人的思路和策略,以期通过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育体、育心”一体化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两个“大课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一些学校的启示,为了更好的落实“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规定,我们构建了新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即两个“大课间”趣味体育活动,尝试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成功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新模式。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融育智、育德、育美于健体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牢固的基础。一、两个“大课间”的内容和形式第一个“大课间”是在上午的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内容为即兴小游戏、…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育体、育智、育神”这样相互联系不断深化的完整过程之中。它不只停留在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上,它会将对人的人格精神的影响和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军事院校作为新世纪高素质国防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学员具有“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整体能力。体育教育活动是军事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要以适应高技术战争对军人体质的要求为出发点。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员的体质,提高学员的体能水平,使学员具有强健的体魄,又要培养学员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学的“双育”实验表明,通过“育体”和“育心”相结合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员掌握了体育的…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体育技能的教育过程,是实现现行体育目的、任务的手段之一。体育教学主要是体现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其中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必然结果。既然体育教学取决于学生的“学”,那么就存在着一个学习动机与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适合儿童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今后一个时期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以“育体”为主的体育观向以“育人”为目标的体育观转变;从单纯的“技术教学”或“体质教学”观向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综合体育观转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适合儿童的教育,我体会最深的有三个方面。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儿童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可激发他们的活动乐趣;儿童在乏味、压抑,甚至紧张的气氛中会表现出低沉、不安、忧郁的动作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情境中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儿童情感、意志、合作精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要求是全面素质的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栽体。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和谐健康发展,决定了学校体育既要育智、育体,还要育心,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揭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作用,并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践,从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融入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找出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点,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既是对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回应,也是在课程建设中落实“五育融合”理念的实践探索。认为,基于“五育融合”的中华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主体间性是“五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支撑作用。基于射艺课程的实践探索,提出实现“五育融合”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统筹规划和实施策略,确保“五育融合”体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推进;重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作用,设计动态开放的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构建体育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掌控力”和“融通力”;推动校内外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合作,多主体搭建体育与诸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这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在学校体育具体教学实践中,却还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致使“育心”教育未能真正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突出无形教育效果的原因及对策,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