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12名国家男子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与分析.结果:(1)高原上各周WBC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处在较低水平;(2)高原上训练Hb先呈显著性升高后下降,Hct一直高于高原前;(3)高原第2周EPO显著性升高之后下降;(4)CK、BUN随力量课和跑步总量变化;高原第1周运动员的T/C值显著升高.结论:(1)"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应密切监控WBC水平;(2)"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没有提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3)BUN、CK值与陆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可以用这两项指标反映运动员对陆上训练总量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等方法对7名世居高原的竞走运动员,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测试,探讨赛前高原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其在预定时间内发挥出高原训练效应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血项显示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VO2max无明显变化;CK、BUN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睾酮值、T/C比值均显著升高。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经赛前高原训练后其血象指标和激素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通过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和睾酮值。结果: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RBC、Hb、Hct明显升高,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血液成分男性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上高原前;男性在整个高原训练期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素氮(BUN)仅在高原训练第4周和下高原后有差异;女性CK值在高原训练第3周、第4周和下高原后存在差异,BU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下高原后存在差异。结论:高原训练对提高血液成分RBC、Hb、Hct效果显著,且对女性的持续效应要高于男性。BUN可作为高原训练期间评价女性机能状态和训练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广东柔道优秀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皮质醇(C)及两者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高原训练后,T和T/C的变化都比较明显,其总体变化均趋于降低,C值稍有升高,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机体的机能状况与疲劳积累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43名专业竞走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测试其在低海拔地区(T1)、8周高原训练初期(T2)以及末期(T3)3个阶段的肺功能、呼吸道炎症因子及上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等指标。结果:8周高原训练末期,(1)竞走运动员EIB的阳性率由高原训练初期的16.3%增至34.9%;(2)运动员整体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率显著升高(T1(4.08±5.79)%vs T3(8.25±6.38)%,P=0.007),但是,男性运动员的变化不显著(T1(5.42±5.06)%vs T3(7.85±5.88)%,P=0.250),女性运动员的FEV1下降趋势更明显(T1(3.26±6.54)%vs T3(8.73±6.91)%,P=0.003);(3)嗜碱性粒细胞(P=0.002)、中性粒细胞(P <0.001)以及血清IL-6(P <0.001)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上皮细胞损伤标记物CC16(P=0.001)也显著增加。结论:高原训练会刺激呼吸道炎症产生,加剧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导致FEV1下降率和EI...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监测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求取心电图∑T/R值;同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结果显示:(1)与高原训练前相比,安静心率(Heart Rate,HR)在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P<0.01),之后几周无明显差异.(2)血清cTnT先上升后下降,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0.13±0.02)ng/mL),P<0.01).(3)高原训练第3周后心电图∑T/R显著下降(0.91±0.44,P<0.01).结果说明:(1)高原训练初期安静心率升高,随机体适应后,心率下降.(2)高原训练中低氧环境能促使血清cTnT升高.(3)高原训练过程中低氧和训练双重刺激会使心电图∑T/R值明显下降,要密切关注心电图∑T/R值在高原训练中的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冬训训练监控与机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中国国家散打队运动员2006年冬训进行训练监控,保障科学化训练的进行.方法:以国家散打队2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睾酮(T)、免疫球蛋白IgG、IeA、IgM等生化指标,对运动员冬训过程进行了监控与评定.结果:在冬训期间,男子散打运动员的Hb、BUN、T等指标和冬训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冬训初期相比,女运动员除了冬训末期的T显著增高及中期的BUN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冬训期间的运动训练负荷安排比较合理,总体上运动员在机能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没有出现训练过度及免疫抑制的情况.运动员部分生化指标的个体差异较大,应建立运动员训练监测的个人档案,进行纵向比较与分析;针对个别免疫力下降或有贫血征兆的运动员,要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法,对备战第29届奥运会的国家男子拳击运动员冬训期大强度训练周CK、BUN、T、C、T/C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对国家男子拳击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CK、BUN在大强度训练中期显著性升高,训练后期下降至训练前水平;T、C变化不显著,T/C比值在训练后期显著性低于训练前.提出:冬训期间,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运动员血清CK、BUN显著性升高、T/C显著性降低,机体机能状态产生适应性变化;经过积极性恢复,可改善或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高原低氧低压环境对运动员自主神经的影响,对12名男子速滑运动员在1800m高原训练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高原训练前指标相比,高原训练三周后,速滑运动员HF、TP上升,LF、LF/HF下降,但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庞加莱图出现发散趋势;高原训练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出现显著下降(P<0.05).可见,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的自主神经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张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4.
张勉 《体育科学》2002,22(4):91-94
通过对广东省田径队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优秀短跨项目运动员4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观察大强度长时间训练和比赛对其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使T淋巴系统功能降低,整个训练期CD4+/CD8+值低于正常值,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4+百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CD8+百分含量变化不大.经过调整和比赛后,所有指标均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整个训练和比赛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呈现对抗原刺激后的增加,训练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高水平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赛前大强度长时间训练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但是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在外界抗原刺激下有所升高,且训练后SIgA的变化与CD4+及CD4+/CD8+值显著相关.因此,利用两者的变化可监测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子足球运动员在一个完整高原训练周期内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方法:以11名国家男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测试。结果:1)RBC、Hct、Hb氧转运指标在高原训练期间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BUN与CK会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增大;3)C值在高原训练期间较为稳定,T与T/C表现出高原训练第1周增大、第2、3周逐渐减小的特征。结论:1)4周高原训练未改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2)CK与BUN对运动负荷反映较为敏感,可作为日后进行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3)血睾酮水平受负荷的影响较高原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
大赛备战期间男子花剑优秀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男子花剑运动员大赛备战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广东省男子花剑运动员9人,在不同训练阶段结束后次日晨7:30~8:00抽取肘静脉血,进行各个指标的测试.4周后HB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K比赛前后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BU在训练期间变化无显著性;T 8周后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比赛前后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C变化无显著性.HB、T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随运动负荷的减少而回升,其中T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K对肌肉的训练负荷最为敏感;从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整个训练期花剑运动员出现3个运动性疲劳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安排与他们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联系起来,探讨不同阶段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机体体系统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追踪国家游泳队10名-线队员,把4月19日-5月17日整一个月作为运动员耐力训练阶段,把6月14日-7月12日一个月作为力量训练阶段.每个训练阶段都在试验前、中、后取3次血样,每次取样间隔为2周.测试指标:血乳酸(B1a),睾酮(T),皮质醇(C),T/C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①在赛前耐力训练阶段中,运动员B1a检测值较低,运动员T值呈下降趋势,C值显著上升,T/C呈下降趋势,IGF-1变化不明显.②在赛前力量训练阶段中,运动员B1a值较高,T值呈上升趋势,C值亦显著上升,T/C变化不明显,IGF-1呈上升趋势.结论:在耐力训练阶段,运动员机体的分解代谢占主导方面;在力量训练阶段,运动员机体的合成代谢占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子公开级与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初上高原阶段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8名公开级和轻量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初上高原前2周均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上高原前和高原训练(2 280 m)1周调整后次日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测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儿茶酚胺、肌红蛋白及皮质醇浓度。结果:(1)高原适应性训练1周后肌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T%和CD4+%显著降低,NK%显著升高;CD8+%和CD4+/CD8+无显著变化;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间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变化均无显著交互效应。(2)高原适应性训练1周后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血浆多巴胺均显著下降(-18.66%vs. -9.88%);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小幅升高,但无显著性改变;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组间均无显著交互效应。B%与血浆多巴胺呈中度显著正相关。结论:以低强度适应性训练为主的高原训练初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免疫应激,表现为循环血T%、CD4+%显著下降,NK%显著升高,多巴胺显著降低。公开级与轻量级赛艇运动员间无显著应答差异。多巴胺可能与高原训练初期B细胞的应答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平原训练内容一致.运动员WBC水平在上高原后第1周末开始减少,持续3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后上升,在下高原后的第1用达到一个峰值,并与进高原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下降趋于稳定;RBC、HGB和HCY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进入高原后升高,到第4、5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呈现出和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原训练结束后下降,直到低于高原训练前水平后回归,第5周左右达到高原训练前水平.经过5周的高原训练,可以观察到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变化大致呈现3个时相的变化,即升高相、保持相、回归相.提示高原训练导致运动员免疫能力产生明显变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显著升高,并持续到下高原后两周左右.高原训练要严格运动员机体监控,在下高原两周内参加比赛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