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明确指出:“体育课应以实践为主,重视实际的锻练。”为此一堂体育课中,学生操练的时间,即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大课中的练习密度问题,就我个人平时教学的体会,试谈下列几方面,以作商讨。课的组织结构要严密一堂课要充分利用时间,必须周密考虑课中各个环节的安排,合理运用时间,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课的密度 (一)体育课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课的密度(亦称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和与上课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活动包括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组织措施、观察帮助学生合理休息等。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为该项活动的密度。如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为练习密度(亦称运动密度)。 研究西藏体育课密度,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可以检查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不断据高课的质量。 (二)影响课的密度的因素及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认识与思考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其受教材、课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学生的体能技能储备、课堂教学纪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统一。当然,练习密度过低,肯定说明课的设计有问题。金钦昌老师编写的《学校体育学》一书中认为比较合理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在30%50%之间;美国的SPARK课程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练习密度是学生在体育课上从事身体练习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百分比,是衡量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没有足够的练习密度,体育教学就难以达成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目标。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看上去非常精彩,但因缺少了对课堂密度与练习密度的测定与分析,也就缺失了对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监控。一、测定1.课前准备。根据体育课练习密度测试与评价相关的内容,绘制相关数据的记录表;准备测量用具:计时秒表、文件夹、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一节体育课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通过研讨发现,有些教师对练习密度的概念、比例以及如何进行调控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本文结合研讨对练习密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如下:一、了解练习密度的概念和监测方法,为提高课堂效果奠基练习密度是学生的练习时间占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一节体育课上得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 为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体育课必须有适当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我们从1979年到1982年先后看了省内外不同类型的中小学体育课200多节,对其中大部分较好的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检查课)做了密度和强度的测定和专题分析。这里仅就课的准备部分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再认识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总时间与体育课课时总时间的比值。《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实践性"、"健身性"的性质。其中,"实践性"是指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是指课程强调在学习体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强度大小)、教法和组织措施等都会影响练习密度,从而影响运动负荷,如快速跑和慢跑,其强度的大小,通过教法和组织等来调节运动密度,达到合适的运动负荷。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合适密度下的高质量课堂,便成了一个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密度、运动量,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就在于从课的任务,教材要求、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加大课中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特别是处理好练习密度与其他各项活动密度的关系,使课的各项安排符合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生理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身体获得适宜的运动量,这对于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时间,检查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教学评价中对1节课的基本要求是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成环形、放松内容化、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妥,意在提高1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以确保体育课的实效性,而"少讲多练"意在保障学生的练习时间。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运用以及体育情感、态度、行为品格等方面都与落实合理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密不可分,在体育课中如何做到"少讲多练",还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在贵州省首届体育评优课期间,测取并计算了所有参赛课的各种密度,其中准备部份练习密度均值为44.46%,基本部份为21.5%,结束部份为29.87jIi。基本部份练习密度偏低, |- L与部份省市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均值相比,也处于偏低状况(见表一)。而练习密度指标的高  相似文献   

12.
一 任务与方法 体育课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研究和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是一个复杂并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实践证明,安排好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强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在课中要是没有一定的适宜的练习密度、强度,那么,体育教学的任务,特别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任务的完成,将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国  相似文献   

13.
范红畏 《精武》2013,(21):52-53
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就影响一节体育课练习密度的主要因素和练习密度的预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的策略,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课堂上,各种练习活动合理的运用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是衡量一节课是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效果依据之一.体育课如果没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就不能达到增强体质之  相似文献   

15.
小常识     
什么叫体育课的密度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的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实际总长时间的比例。什么叫体育锻炼原则体育锻炼原则是指达到体育锻炼目的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是群众在体育实践中长期积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体育实践课时,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练习密度(运动密度),以衡量一堂体育课的好坏。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围绕“如何使一堂课的练习密度符合规定要求”而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程序。然而,体育课练习密度这一指标真有那么重要吗?在评价体育课时,是否这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呢?特别是在当前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情况下,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笔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作为体育课评价的指标之一的体育课的密度特别  相似文献   

17.
<正> 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本文主要指体育实践课)具有一般文化课的特点,即有固定的教师、固定的班组与固定的课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计划地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这些方面来看,体育课确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体育课又有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特点,它要求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技术,通过教学和专门安排的一些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从上述意义上来讲,体育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不少体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是有道理的,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更加紧凑严密,增加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我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课课前准备通知单”、“体育课出勤人数报告单”和“体育课器材借用单”(简称三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三单”使用情况介绍如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30多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中,可以看到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严重不足的身影。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强度是在"老问题"和"新现实"背景下提出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公开对学生体质的连续下滑提出警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的下位目标是"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阶段,观摩了上海市一些中学的体育课,受益很深。感到目前各校积极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派令人喜悦的局面。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待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课的运动密度都比较低,根据测定,一般只有20%左右。在这些课中,开始部份、准备部份、结束部份的运动密度(该部份实际练习时间与该部份总时间之比)都还比较高,而基本部份的运动密度却比较低。尤其是在学习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