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研究运用逻辑推理、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2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35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二次量化法确定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的方法。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评价提供了思路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以及其所辖的27项四级指标,其中体育经费、体育设施、体育队伍、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属于体育硬件系统的主要内容,体育意识、国民体质、体育活动和体育科教归属体育软件系统;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滞后性。且位于河西地区的县,农牧业、工业化程度较高,比河东地区的县体育现代化发展速度快,差距较大;甘肃省县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后体育主管部门"多文化"职能机构形式下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比改革前"单文化"职能机构形式下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低,制约了体育现代化的发展。甘肃省县级体育管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均等化和促进居民休闲体育活动为目的,对我国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以社会体育学、体育地理学、以及公共资源管理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确定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内涵,构建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包括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以及18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4,(4):74-79
采用文献资料、人文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人口作为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人口作为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成为我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指标,然而从体育人口概念研究的不确定性、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不能科学解释亲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全部人群、体育人口概念和判定标准在体育现代化试点过程中难以操作等层面来看,体育人口作为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指标缺乏逻辑的自洽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学校塑胶田径运动场地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和结论:学校塑胶田径运动场地环境综合评价质性指标主要包括场地设施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综合管理指标、体育文化氛围指标;量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源指标、能源指标、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等。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金尧 《体育科学》1999,19(6):20-22
从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进行论述,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框架体系和评估的标准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吴斌杰 《灌篮》2021,(2):156-156
通过文献整理、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新时代法治体系、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等角度探讨并提出新时代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改革的趋势、阻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的趋势.分析其存在的阻力,并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坚决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入群众体育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加强学校系统与体育系统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准确测度我国公共体育资源发展水平现状的重要依据。以资源配置视角切入,在公共体育资源概念内涵与资源分类的基础上,从有形性公共体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组织资源等维度出发,利用文献查阅结合德尔菲法,对我国新时期公共体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专家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的结果反馈与指标修正,最终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19项的我国公共体育资源综合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08—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体育资源发展数据,利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客观权重赋值,并对公共体育人力资源、公共体育物力资源、公共体育财力资源、公共体育组织资源指标释义与涵盖内容进行了具体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拥有众多的体育场馆资源,在满足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基础上可以服务于社会,将闲置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充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地的不足。文章以学校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将平衡计分卡模型引入到学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来,并结合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和体育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财务层面、场馆层面、顾客层面、政策层面、人力层面及运营层面六个方面构建学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世致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人文思想,具有理性、功利、实用的基本特点,潜在引导并规范着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经世致用"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有益影响表现在:普及了近代学校体育的运动竞赛活动;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形成;活跃了体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深刻影响着近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学科”公共体育教师高级职务评审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的出台,不仅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从“科研为主”的导向机制向“科研、教学、运动训练、社会影响等”高校体育工作多方位实绩综合评价机制的转变,也实现了高校体育学科从定性、定量评价为主向定性定量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机制的跨越式变革,成为我省高校25个学科评审组率先建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的学科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必须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制度性转轨,并进而建立专业化的发展思路。推行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对教师专业化这一世界性潮流的顺应,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还可以为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发展促生新的增长点并进而带来整个体育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华 《体育科技》2004,25(1):75-77
通过分析新体育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比较新课程标准与旧体育《大纲》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方面的变化 ,进一步加深对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及理解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的50年启示表明,素质教育现代化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变革和飞跃,是学校体育深化和发展的方向.它跳出了原有的思想模式,形成新思想的坐标,是对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一种矫正,是现代教育对学校体育目的科学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寻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寻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流和源。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我们了解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64-1903),我国学校体育可以感受到裴斯塔洛齐那种宗教之爱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存在,中国传统教育和体育思想也深入其中;1902-1911年政治上的激荡和社会需要使军国民教育和体育思想占主导地位;1912-1929年是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日渐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秦学 《体育科研》2012,(5):99-103
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沂蒙山区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状况进行多方位的调查和分析,并以现代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明 《体育学刊》2001,8(2):18-19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对当前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与关系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旨在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有更深一步认识,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体育观,树立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学校体育的任务是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因此,迫切需要重塑学校体育理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坚持兼容并蓄、以人为本,从大体育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体系、政府为主导的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有效整合体系、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沟通体系进行再架构。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校体育结构,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改革面临的严肃、认真的研究问题。学校体育要求教学从竞技化转向素质教育为核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学过程缺失准确的定位。把学校体育标准构建纳入教学之中,确立切实可行的体育标准,实现学校体育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